朱炳林
耳聋病根据病因病机通常分为风热耳聋、痰火耳聋、肾虚耳聋等诸多证型,六气之中的湿气通常没有被看作是耳聋病的致病因素.从临床病例以及古医案的整理情况来看,外感或内生湿浊所引发的耳聋在出现的几率上较其它证型的耳聋要少,因此古代诸贤未将此型耳聋定名.为了论述方便,无论外湿为因还是内湿为因,本文姑且称其为湿证耳聋.
作者:米扬;江娟娟;肖永涛;谢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高热是指体温(口腔温度)超过39℃,超过41℃者为过高热,为临床急症之一.中医学认为高热是邪正相争的全身性反应,主要见于中医外感温热病过程中.其病因颇为复杂,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1],临床需根据病史、发热特点、伴随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综合作出诊断.临床上大多数热证治疗效果尚好,但据本人近5年临床统计数据表明,仍有5%~7%的顽固性高热,经常规治疗疗效差.笔者近年来通过对20例顽固性高热患者辅以四黄煎剂保留灌肠,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祁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NK细胞活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治疗组(20例)为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Vm-26+DDP);对照组(15例)为单纯化疗,化疗方案同治疗组,两组均以3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2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治疗组NK细胞活性及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中位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伶;张建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功能存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长期)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本病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其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影响劳动力,因而成为全球性问题.医圣张仲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对此类病证作出过精辟的论述.
作者:李强;朱早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探析中医外治膏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包括直接作用于瘤体、防治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治疗癌痛、减轻恶性腹水等,指出中医外治膏剂治疗恶性肿瘤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膏剂剂型的改革要与现代新工艺和新材料结合,开发出新型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提高中医外治膏剂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其馨;黎壮伟;钟美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无论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越小越显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大法与成人不尽相同,临床上必须根据小儿独有的生理、病理进行辨证施治,否则,不但影响疗效,而且容易酿成变证、坏证.下面谈谈本人临床肤浅体会.
作者:丘裕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引起肝损伤的病因多为感受时邪,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等.金实等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湿热邪毒和饮食不当,且与体虚劳倦有关,病机变化主要为湿热邪毒蕴结肝脾,肝胆失疏,脾胃不健,气滞血瘀,脉络失和所致[1].连粤湘等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湿热外侵或疫毒感染,郁于脾胃,以致湿热熏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肝脾不和,胆液外溢而为之[2].孙江桥等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湿热毒淤,肝郁气滞,瘀血阻络,脾失健运,肝肾阴虚所致[3].
作者:张伟;杨建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灵仙消刺散组方威灵仙36 g,白花蛇4条,透骨草36 g,土鳖虫18 g,当归18 g,赤芍18 g,防风18 g.方中以威灵仙、白花蛇、透骨草为主药,三药都属辛温入肝经之品,具有较强的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之证.
作者:高远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温病卫分证治的总原则是辛凉解表,但在理解和具体运用上各医家观点不一.笔者研析历代医家的观点并结合近、现代人的临床实践,认为轻清宣透法是辛凉解表法的佳诠释.现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作者:邱智;陆青媛;操儒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药二步法(第一步先治溃疡,因其症状相对明显、急迫,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第二步,在溃疡愈合的基础上,再侧重治疗萎缩性胃炎)治疗胃溃疡合并萎缩性胃炎,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尹峰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0~85岁,平均66岁;病程2~5年者18例,6~10年者23例,10年以上者9例;连续服中药1个月者14例,2~3个月者22例,3个月以上者14例.50例均作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共有咳喘痰多、胸闷气短、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病情变化均与天气有关,表现为冬重夏轻.严重感染高烧,合并心脏病者不在此列.
作者:朱冬年;胡子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咽痛、肌肉关节痛、失眠和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症状群,笔者用松果体素片结合归脾汤治疗CFS疗效满意,结果如下:
作者:付孝永;刘存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不论是在分娩过程中、分娩以后,还是在妇科、产科手术后,尿潴留都是常见的合并症,它也是造成女性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原因造成的尿潴留,通过对240例尿潴留患者的观察,我们总结了在临床实践中尿潴留的处理措施和护理方法.现分述如下.
作者:张艳霞;郝丽君;姚淑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近2年来,我们用祛痰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6例,并以45例(西药组)作为对照,今报道如下.
作者:李炎戊;周德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学习先贤经验,运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推拿疗法,选择中老年人常见病骨质疏松症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宗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门诊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人,男性41人,女性19人;年龄小40岁,大68岁,平均53岁;病程短7天,长1年.对照组59人,男性38人,女性21人;年龄小39岁,大68岁,平均52岁;病程短8天,长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针药结合疗法与西药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46例DPN患者按随机1:1分为针药组与对照组.针药组针刺足三里、阳陵泉、血海、绝骨、委中、丘墟、侠溪为主,配以六藤蛇仙汤(自拟);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结果: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DPN疗效显著.
作者:张萍;吉学群;于颂华;薛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的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可靠性.方法:用国产痔专用吻合器行内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共100例,观察远、近期疗效.结果:观察治疗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出血以及近、远期并发症等,效果满意.结论: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是一种简单、痛苦少、有效、可靠、恢复快的新术式,远、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李林;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脂溢性脱发是指由于遗传或内分泌异常,体内雄激素过多或对雄激素过度敏感,使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被抑制,毛囊生长期缩短,毛囊直径变小,从而导致的一种脱发.常伴有皮脂溢出过多.该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也仅处在探索阶段.
作者:丁雄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气虚与痰湿并存是多种病理并存的常态,气虚与痰热并存是多种病理并存之异态.脑腑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缺血中风在后遗症期极易出现气虚夹痰热现象.治疗以补气化瘀为主,辅以清热豁痰.
作者:李景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