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临床思维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 内科急症, 西医, 中西结合, 世界医学, 处理, 综合疗法, 中医理论, 研究中医, 抢救技术, 科学技术, 阶段效果, 寒热虚实, 发展中医, 辨证施治, 中医院, 中医学, 现代人, 重症, 中国
摘要:我国把世界医学中的现代医学人为地称为西医,把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部分称为中医.由西医与中医衍变出国内当前的4种医学实体,即西医、中医、中西结合医与现代中医.内科急症现代中医是指从事内科急症工作的现代中医,内科急症现代中医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医、掌握现代抢救技术的中医、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中医.实实在在的中医,首先要求是一个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基础并实实在在的中医绝不是那些不辨证施治的,对于炎症不分寒热虚实就认为是中医学的“热证”,等等;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人共有的,西医可以取而用之,中医亦可以为已所用,目的不在于当“西医”,而在于发展中医、研究中医所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然是中医药大学、是中医院,处理急症以中为主,并严格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台顺序处理内科急症,是理所当然的.所谓先中后西是指来诊的普通急症,首先考虑以中医的综合疗法;能中不西是指某些危、急、重症或某些经西医处理无效或西医在某一阶段效果不显著的,尽可能用中医或可补其不足;中西结合是指单一用中医或西医疗效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拗汤加味治疗小儿久咳不愈80例

    咳嗽为儿科常见的病证,诊治却非易事,咳嗽数周不愈,实属多见.近年来,笔者以三拗汤加味治疗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2~13岁;病程15~60 d,均经抗生素、止咳化痰药治疗效果不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治疗方法

    作者:赵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冰血散治疗带状疱疹156例

    笔者从1985年起,自拟冰血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1 56例均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马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举隅

    桂枝茯苓丸是张仲景<金匮要略>载方,由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组成.功能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症块之下焦诸疾.笔者根据其组方大意,推而广之,除治上述诸症外,还用于治疗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案例如下,望同仁不吝指正.

    作者:陶裕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加减清肺饮治癃闭验案2则

    清肺饮出自<证治汇补>,由茯苓、麦冬、黄芩、桑皮、栀子、木通、车前子组成.其功效是清金降气,通利水道.主治因肺热气机壅闭所导致的癃闭.笔者根据前人经验在清肺饮基础上重用紫菀、麦芽各30g,组成加减清肺饮运用于临床,从肺辨治癃闭屡获良效.

    作者:魏晓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国传统性医学探析

    中国传统性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它是以中医性医学为基本内容的医学学科,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各民族的性文化、性习俗、性伦理、性意识及科学的性医学体系.中国传统性医学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医学的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遗传学、生殖学、药物学以及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

    作者:陈金荣;杨丽仙;侯思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殖器疱疹的中医药治疗

    生殖器疱疹系感染病毒所致,是常见的性病之一,多数由不洁性交而传播,它好发于包皮、龟头、冠状沟、阴茎、大小阴唇等处.其特点为水泡易破而糜烂,疼痛较剧,也有不痛或轻度瘙痒者,可形成浅溃疡,且反复发作,并可继发其他感染,本病易使孕妇流产、早产或畸胎、死胎,有关资料表明宫颈癌与本病也有密切关系.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此病中医谓之热疮、阴疮,阴部系厥阴经所布,急性发作多系肝胆湿热下注,反复发作则责之脾胃运化失健而湿阻,或热邪伤津,阴虚内热为患.在临床上按此3证辨证施治.

    作者:张宝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洪广槐治疗男性不育经验(附生精汤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200例小结)

    洪广槐主任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 a,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治疗男科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10余年,现将洪老师生精加味汤治疗男子不育症200例小结,以飨同道.

    作者:吴少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相当常见,西药治疗往往有效,但容易复发,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十二指肠溃疡,近、远期疗效均显著,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李薰华;陈凤;李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疡内治举隅

    <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可知疮疡虽发于外,但其发病根源与内脏息息相关.宋代医家陈自明就曾主张,治疗疮疡不能单靠外治,同时还应并重内治,诚为经验之谈.笔者就外疡内治试举2例以印证之.

    作者:李志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痰瘀同治”浅论

    “痰”为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为津液停滞不行所致.“瘀”指气血瘀滞不行而引起.“痰瘀同源”不论是临床还是实验研究都发现脉络瘀阻多兼有痰浊形成,祛痰也兼能化瘀,二者互为影响,同源相关.

    作者:尧应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远道单穴治疗痛证的几点体会

    针灸治疗疾病是通过针刺、艾灸某些腧穴来实现的,故在临床上对腧穴的选取和处方的组合适当与否,是针灸疗效优劣的关键之一. 在临床上,疾病是千变万化的,而腧穴的主治作用又错综复杂,为了执简驭繁,迅速而准确地选穴,人们总结出了近部、远端、随证三大取穴原则,并泛用于临床.三法可并用亦可单用,并用虽也可见疗效,但一病取穴众多,往往增加病人痛苦,形成“痛上加痛”,而笔者近期在临床上却钟情于远端单穴治疗疾病,尤其在急性痛证方面收效甚佳.

    作者:彭恩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揭招模经验浅析

    揭招模师承于民间温氏中医世家,行医50余年,他善治各种疑难杂证,虽受师承的影响,但他别出心裁,经验独到,在治病用药方面有很大的考究,现略举验案以飨读者.

    作者:揭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通利水道法治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治疗组以水蛭10 g、急性子10 g、益母草20 g、冬葵子10g、皂角刺10 g、泽兰10 g、巴戟天10 g、桂枝10 g、台乌15 g为基本方,水煎,日服1剂,30 d为1个疗程.兼湿热者,加川黄柏、川牛膝、鱼腥草、马鞭草;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肾阴虚者,加制首乌、栀子、女贞子、山茱萸;肾阳虚者,改桂枝为肉桂粉吞服,加淫羊藿、益智仁、菟丝子等;尿闭者,加蝼蛄虫3只,尿通即除.对照组以江苏盐城药厂产竹林腰片治疗.均治2个疗程后,治疗组135例临控、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2、64、26、13例,对照组60例,分别为5、1 2、25、18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钩沉膏治风湿性关节炎86例报告

    自1997年3月~2000年5月运用自拟钩沉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均使用自拟钩沉膏(川乌、草乌、细辛、海桐皮、杜仲、桑寄生、虎杖、乳香、没药、枳壳、当归、川芎、桂枝等药共研细末,配以香油、东丹等熬制而成)局部外敷或结合穴位(膈俞、血海、足三里、肾俞等)外敷,1次/d,15 d为1个疗程,通常治疗2~3个疗程.

    作者:徐立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临床思维

    我国把世界医学中的现代医学人为地称为西医,把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部分称为中医.由西医与中医衍变出国内当前的4种医学实体,即西医、中医、中西结合医与现代中医.内科急症现代中医是指从事内科急症工作的现代中医,内科急症现代中医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医、掌握现代抢救技术的中医、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中医.实实在在的中医,首先要求是一个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基础并实实在在的中医绝不是那些不辨证施治的,对于炎症不分寒热虚实就认为是中医学的“热证”,等等;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人共有的,西医可以取而用之,中医亦可以为已所用,目的不在于当“西医”,而在于发展中医、研究中医所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然是中医药大学、是中医院,处理急症以中为主,并严格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台顺序处理内科急症,是理所当然的.所谓先中后西是指来诊的普通急症,首先考虑以中医的综合疗法;能中不西是指某些危、急、重症或某些经西医处理无效或西医在某一阶段效果不显著的,尽可能用中医或可补其不足;中西结合是指单一用中医或西医疗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眼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眼科手术是治疗眼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术后常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本文就眼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举例分述如下.1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下积液

    作者:洪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感传与中风疗效

    在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面,针刺感传与否是极其重要的尺度.笔者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研究中心进修1 a,师从多位针灸专家,深刻体会到“气之病所”“气至而有效”的内涵.兹介绍几个偏瘫常用穴位的针法及其得气标准以飨同道.

    作者:王志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柴胡汤新用体会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笔者在临床上对其灵活化裁,用来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鼻炎、癫痫等病证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肾病综合征

    作者:林子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野菊花治疗药物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简称为“药疹”.中医学统称为“中药毒”.是因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和粘膜的急性反应.其发病机理为:禀赋不耐,食入禁忌.毒邪侵淫肌肤所致.在治疗上则以清热解毒、凉血除湿为主.野菊花,又名“苦薏”(<本草拾遗>〉,全草亦可入药.味苦而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疏风的临床功效.应用时.将其洗净晾干,切断为2~3 cm长的野菊花全草干品约50g.放入10kg 70~80C的热水中.浸泡20~30 min,然后用手巾浸药液擦洗患处.擦洗时.应缓缓而行,以使药液充分吸收在病灶处.以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周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承气汤灌肠在急重症中应用体会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疗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痞、满、燥、实之阳明腑实证而设.其方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4味药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功.笔者临证中用此方灌肠,治疗多种急重病症,疗效满意,兹举验案数则如下.

    作者:骆子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