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利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接收的7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8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7.14±2.14)mmol/L和总胆固醇(3.58±0.44)mmol/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9.89±2.98)mmol/L和总胆固醇(3.12±2.01)mmol/L,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P<0.05).结论 为稳定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持续护理干预,以利于患者的身心状态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亚林;周洁;徐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联合小针刀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良肢位摆放、向心性加压缠绕、主动与被动运动、调制中频电疗法),对照组加用星状神经阻滞,观察加用PNF技术结合小针刀疗法.结果 治疗3周后,两组的VAS、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VAS、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NF技术结合小针刀治疗更好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对肩腕部疼痛有良好镇痛效果,更快消除手的水肿,更快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作者:孙建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疗效.方法 分析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天内行血管内栓塞,未破裂出血患者确诊后住院期间行血管内栓塞,确诊后全程泵入尼莫通抗脑血管痉挛,需支架辅助栓塞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结果 45例完全致密栓塞(100%栓塞),5例接近完全栓塞(95%栓塞)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39例患者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全部患者均无出血或再出血.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可靠,栓塞率高,血管痉挛对手术影响小,对动脉瘤破裂出血和再破裂出血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桂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SCT薄层大密度投影(max 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在鼻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提高鼻骨骨折鉴定的可信度.方法 对60例鼻外伤进行法医临床鉴定的患者和60例无鼻外伤史人群进行MSCT扫描,并分析CT平扫和MSCT薄层MIP评价是否存在鼻骨骨折以及骨折类型的检查结果.结果 Ⅰ型鼻骨骨折、Ⅱ型鼻骨骨折、Ⅲ型鼻骨骨折、Ⅳ型鼻骨骨折在CT平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8%、100%、100%、88.8%;在薄层MIP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100%.结论 MSCT薄层MIP较CT平扫能获得更加立体直观的鼻骨薄层图像,准确判断鼻骨骨折的位置、范围、类型和程度,为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琦;时佳音;尚敏;杨玉洁;李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及弹性成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风险进行评估,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回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前超声诊断报危急值14例为高危组,未报危急值的36例为低危组,记录两组回收术中滤器内收集血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脱落率.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术前再进行超声检查,将回收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置入术前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血栓有变化的16例为变化组,血栓无变化34例为稳定组,记录两组回收术中滤器内收集血栓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脱落率.结果 高危组10例滤器收集到血栓,血栓脱落率71.43%,低危可见6例滤器收集到血栓,血栓脱落率16.6%.两组患者血栓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P<0.05).变化组可见10例滤器收集到血栓,血栓脱落率62.5%,稳定组可见4例滤器中收集到血栓,血栓脱落率为11.8%,两组患者血栓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以较准确的评估下肢静脉血栓脱落的风险,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回收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那辉;姜晓红;李焕秋;田丽丽;盖冠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检测200例,为我国临床医学病症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收治检测的200例过敏性疾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免疫学方法完成对患儿行血清特异性IgE定量检测.结果 在所有过敏性疾病儿童中,IgE检出率为169/200(84.5)、SIgE的检出率为155/200(77.5),吸入物阳性为102/155(65.81),食用物阳性为28/155(18.06),混合物阳性为28/155(18.06).结论 过敏原通常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等因素的不同而随之不同,对于过敏性疾病应当严格划分诊断类别,从而为临床中过敏性疾病儿童的病情确诊和后期分类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李娇;马洪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hs-CRP、NSE、IL-6水平变化、GCS评分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行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有效率为66%,组间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提高急性脑出血的治愈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左静脉血流参数预测曲张食管静脉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420例患者进行胃左静脉和门静脉的各项血流指标进行测定,从而分析LGV的各项血流参数在预测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中的价值.结果 ①LGV血管内径愈粗,曲张的食道静脉发生破裂出血的风险性就愈高.②LGV内血液流速愈快,食道静脉发生破裂的危险性就愈高.③以LGV的血流方向作为预测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参照,有很高的准确性.结论 可以胃左静脉的血流参数作为测量曲张静脉发生破裂出血的指标.
作者:侯鹏;孙雅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分析85例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24%(41/85),采取专科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1.76%(44/8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复律时间.结果 观察组室性前期收缩频次多于对照组,短阵室速、QRS波时限、QTc间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均大于对照组,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加强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疗效、促进心脏恢复节律性均具有积极作用,可能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作者:赵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疗效理想,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常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心电图及心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PVcs患者分为低、中、高负荷组,各30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PVcs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心电图以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 中负荷和高负荷组的QRs波时限、QT间期、QTcB及心功能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期前收缩负荷的不断增加,其QRs波时限增宽、LVMI增加,应加强对相关指标的监测,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扬东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督导方式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督导方式,观察组实施以电话督导为主的综合督导,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完成率为97.83%,而对照组完成治疗率为89.13%;观察组的断药率为4.44%,对照组的断药率为17.0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65%,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80.43%.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电话督导为主的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管理依从性,对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控制病情蔓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电话督导管理模式适合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
作者:常东岳;石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实施半髋置换以及内固定修复后生活质量比较.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收入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半髋置换,观察组予以内固定修复,对两组治疗后6月、治疗后1年生活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6月比较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修复治疗,其临床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作者:韩永毅;邓朝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气管支气管结核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收治的200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表现、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变位置、分型特点等,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为74.50%,好转率为24.00%,无效率为1.50%,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气管支气管结核多发生于女性中年人群,多累及左上支气管、右上支气管,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等为症状为主,临床诊断多依靠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后给予患者及时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立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复方甘草酸苷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美沙拉嗪治疗和观察组-实施复方甘草酸苷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每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值<0.05.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NF-a(21.43±1.03)ng/mL;IL-10(65.25±1.35)ng/mL;IL-8(18.13±1.02)ng/mL,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 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推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洪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病历调查方法研究降酶灵胶囊与肌苷片在治疗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3例患者病历按病历记录中治疗DILI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使用降酶灵胶囊治疗的A组(32例)及使用肌苷片治疗的B组(31例).观察对比病历中记录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 A组病历记录中4周内肝功能转正常31例(96.9%),B组4周内肝功能转正常20例(64.5%);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01<0.05).结论 降酶灵胶囊治疗抗结核化疗药物造成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刘毅;赵博;黄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在室性早搏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6例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例因室早触发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通过对3例患者分别实施射频消融+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即刻成功,3例触发室速或室颤的患者,治疗后均存活,随访1年,均未再次出现晕厥、室早、室颤等情况.结论 由室性早搏诱发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室早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关系,并实施个体化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晕厥发作.
作者:张瑞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将其按照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合并心房颤动)、对照组(不合并心房颤动),每组50例.检查两组患者心功能的物理指标和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8.12±15.24)mmHg和舒张压指标(73.12±9.8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106.61±18.13)次/分显著快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自身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参与了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王江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低频、高频超声及两者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就诊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诊断办法,而在观察组中采用低频、高频超声波结合的方式来诊断临床阑尾炎,通过后的结构来比较两组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临床数据统计得出,采用低频、高频超声联合的诊断方法,准确率为98%,而常规治疗方法的正确率为70%.在对照组中患者对于常规的诊断方式满意度为60%,而在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由此可见,患者对于超声诊断方式更为满意.结论 通过结果可以分析出,采用低频、高频超声及二者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李新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兰索拉唑在治疗消化科疾病过程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消化科疾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具有食管反流和消化性溃疡两种症状,主要采取的分组手段就是平均的方式,把所有的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并且使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名称进行命名,把120例患者平均分,每一组有6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的则是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结果 对于食管反流的病情,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0%;对于消化性溃疡的病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8.3%;以观察组进行命名的组别中,出现舒服现象的患者有2例,而以对照组命名的患者,出现不舒服现象的患者为5例,两个组的患者不舒服情况比较之后,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着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中消化科疾病患者,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食管反流和消化性溃疡情况,同时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比较少,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宝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