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菲康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马红梅;黄雅玲

关键词:培菲康, 更昔洛韦, 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摘要:目的 探究培菲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治疗CMV性肝炎患儿8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培菲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CMV-IgM、CM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损害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菲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常规超声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纳入56例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及常规超声检查,观察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结果 以及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详细诊断情况.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良性结节50个,恶性结节21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性结节55个,恶性结节16个.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率分别为93.1%、92.3%、98.2%、75.0%以及93.0%,常规超声分别为77.6%、61.5%、90.0%、38.1%以及74.6%.超声弹性成像各指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率明显提高,对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分辨更精确,为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提供了重要价值.

    作者:吴巍;任艳;赵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CT和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CT和MRI诊断资料,对比分析CT和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的结果 的差异.结果 CT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共发现80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和大脑皮层下病灶分别有8例(10.00%)和72例(90.00%),非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分别有15例(18.75%)和65例(81.25%);通过MRI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共发现212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和大脑皮层下病灶分别有42(19.81)和170(80.19),非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分别有40例(18.87%)和172例(81.13%);CT和MRI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检测数据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与CT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进行诊断,MRI诊断数据更加准确、全面和可靠.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PMN-B两例与文献复习

    2010 版消化系统 WHO 分类肝脏及肝内胆管肿瘤中列出了胆管的导管内乳头 状 肿 瘤 ( intr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IPN),分为低、中、高度病变及相关的浸润性癌[1] .胆管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 B) 约占 IPN 得1/3,而发生于肝内胆管的IPMN-B尤其罕见.

    作者:杨晓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R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后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ranibizumab)后再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情况及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方法 自2014年2月~2015年12月共收集PDR病例22例(30只眼)进行临床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3~7 d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注药术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变化情况及给手术带来的影响,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22例(30只眼)均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注药术后1 d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较玻璃体腔注药前明显消退的有11只眼(36.67%),19只眼(63.33%)无明显变化.注药术后3 d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较玻璃体腔注药前明显消退的有25只眼(83.33%),5只眼(16.67%)无明显变化.注药术后7 d发现,仅2只眼(6.67%)视网膜新生血管无明显变化.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3 m矫正视力,比较术后3个月的BCVA与入院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4,P=0.005).结论 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明显消退.PDR在玻璃体切割术前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相对缩短,在提高术后视力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并且延缓了术后病情的快速进展.

    作者:赵艳霞;王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针对80例临床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观察检测的结果 以及病理分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94%、83.33%、98.61%、62.5%和98.64%、66.67%、97.33%、80%;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病程的急性以及亚急性期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期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临床诊断DVT的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DVT的首选检测方法,两者结合检查,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虹;白连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深入,分级诊疗成为医疗改革的焦点,各省市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模式.然而,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推动形成合理就医秩序成为当今大的问题.本文对分级诊疗现状及各省政策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进行了探讨.

    作者:朱希萌;张超;陈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为有效治疗偏头痛,临床探究A型肉毒毒素疾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经诊断为偏头痛入院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注射A型肉毒毒素,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对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组治疗率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恢复好,P<0.05;服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治疗组为20.0%,对照组为25.0%,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偏头痛患者治疗时使用A型肉毒毒素,可有效缓解病患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邢惠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4年1月采用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门轴侧关节突螺钉锚定法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5~76岁平均58.6岁,病程11.3±3.7个月;术前JOA评分(8.11±1.32)分,颈椎曲度指数(15.78±1.41)%.B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法,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8~75岁,平均60.3岁,病程10.9±3.5个月,术前JOA评分(7.77±1.34)分,颈椎曲度指数(15.16±1.20)%.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12月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JOA评分为12.8±0.79分、改善率为(53.11±5.93)%,B组JOA评分为12.59±0.91分、改善率为(53.55±4.6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9例、B组8例出现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50%,B组为36%,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术后12月颈椎曲度指数丢失(5.22±0.79)%,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97±0.7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开门侧关门发生,B组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门轴侧关节突螺钉锚定法与微型钛板固定法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两组术后远期均有部分病例出现轴性症状;相对于门轴侧关节突螺钉锚定法,微型钛板固定法更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作者:杨丹;廖志辉;李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从就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选取5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进行治疗,观察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进行治疗,探究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治疗显效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为23例,占总例数的68.00%(17/25),对照组患者的显效例数有18例,占总例数的32.00%(8/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1/25),主要包括发生局部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8.00%(7/25),主要包括脑卒中(1例)、局部并发症(1例)、心肌梗死(2例)、血管严重再狭窄(3例),2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病情,可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范广明;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动机性访谈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的方法.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除饮食的自我管理能力外,其余的自我管理能力,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作为一种以改变患者动机的干预方法,动机性访谈应推广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作者:肖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促甲状腺激素血症临床转归分析

    目的 对新生儿高促甲状腺激素血症(高TSH血症)的临床转归情况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对450例高TSH血症新生儿展开为期3~6年的随访,对其甲状腺功能及体格发育等情况展开观察与评估.结果 450例新生儿中,428例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水平,20例确诊为高TSH血症,另有2例确诊为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此外,新生儿随访结束时的TSH浓度与随访起始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高TSH血症患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恢复正常,少数患儿则会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对其展开密切随访,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张文娟;张春丽;陈俊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水力发电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及评价

    目的 为了解某水力发电厂的职业卫生现状,对该厂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对从事有职业特征工作的人群危险因素、健康受损程度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进行评价和探讨.方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对某水力发电厂生产工艺等进行现场调查及检测[1],从而提高职业危害性敏感度和识别力.结果 所有作业岗位接触的噪声强度和工频电场电场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结论 该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作者:牛玉红;王国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6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29例,占93.5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21例,占67.74%,两组在总有效率上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采用放疗联合化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立辉;徐野;李娇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显微镜辅助与单纯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显微镜辅助下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常规应用Dynesys的手术,探讨显微镜辅助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25例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年,其中12例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应用Dynesys系统减压术,另13例采用标准Dynesys系统减压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学、影像学评估,比较减压效果.结果 采用显微镜手术的12例患者,手术时间(120.5±25.0)min,术中出血量(396.61±165.492)mL,术后切口引流量(153±75.2)mL.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7.43±1.8,末次随访1.7±1.5.采用标准手术的1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0.6±3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52±179.352)mL,平均术后切口引流量(250±90.6)mL.VAS评分术前7.50±1.5,末次随访1.70±1.4.两种手术方式在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辅助下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术后腰椎稳定性恢复好,效果佳.

    作者:付大鹏;廉皓屹;杨圣;芦健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输卵管积脓在CT上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脓的CT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2例经过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CT表现,对其病变部位、形态、周围毗邻关系及CT增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见附件区一侧或双侧囊性、囊实性包块,增强扫描囊壁多呈较明显均匀强化,部分周围可见渗出、粘连及盆腔积液.结论 CT检查在输卵管积脓的定位、定性诊断及病情评估上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芳芳;王端福;黄文玉;李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重度烧伤82例临床治疗

    目的 分析小儿烧伤的特点,探讨小儿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共收治5岁以内重度烧伤患儿82例的临床治疗,总结致伤因素、致伤程度、烧伤部位、好发月份、患儿家庭情况及临床治疗.结果 本地区小儿烧伤住院率在本地区住院病人中约占35%,其中5岁以内的患儿约占本地区小儿烧伤70%,有明显季节性,以夏秋季为主,好发于远离城镇的农村,致伤原因已烫伤为主,多为深二度创面,以颈部及前胸部位居多,82例平稳度过休克期,治愈81例,死亡1例,死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结论 小儿烧伤主要是监护人的疏忽大意和照顾不周所致,重在预防,尤其是农村1~5岁小儿;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并对热源的妥善管理,了解伤后的急救处理,是减少或防止小儿烧伤发生、伤情加重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紹琴;刘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3年~2015年沈阳市康平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构成比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肠道门诊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中随机抽取6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这60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患者进行病原菌监测,对病原菌的菌种进行鉴定,采用药敏试验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分析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结果 60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经病原菌培养,共分离出285株病原菌,包括276株细菌菌株、9株病毒菌株,菌种占比从高至低排列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鲍氏志贺菌、痢疾志贺菌、轮状病毒、霍乱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普遍较低,而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性腹泻的致病菌均较为敏感.发病特点: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所占比例为63.67%;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多见于21~40岁人群,沙门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卫生部门应在夏季加强感染性腹泻的安全教育和食品卫生监督.

    作者:苗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79例临床观察

    目的 对儿科病房79例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Diarrhea,AAD)临床观察.方法 分析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共1340例,其中共有79例患者发生AAD作为AAD组,未发生AAD的为对照组.分析AAD组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AAD组,引起AAD常见抗生素种类为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其中美洛西林舒巴坦高(17.7%),其次是美洛西林(15.2%)、 头抱哌酮舒巴坦(13.9%)、及阿奇霉素(13.9%);AAD的发生与性别无关(P>0.05),但是低龄患儿、体重较轻的而患儿、抗生素联用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的患儿更容易出现ADD(P<0.05)并且导致重要脏器损害和住院时间延长(P<0.05).结论 儿科病房临床上应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AAD的发生.

    作者:李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富马酸喹硫平片与碳酸锂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富马酸喹硫平片与碳酸锂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分别有71例患者,对照组应用碳酸锂治疗,治疗组应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PANSS以及CPT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1.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6.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应用富马酸喹硫平片与碳酸锂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部分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雪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肾细胞癌中Ki-67抗原表达与多层螺旋CT部分征象的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肾细胞癌(RCC)中Ki-67抗原表达与多层螺旋CT(MSCT)部分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RCC患者资料,观察所有RCC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包括肿瘤的大小,有无坏死、液化、囊变情况,强化峰值,肿瘤边界是否清楚,肾周脂肪有无浸润、淋巴结是否肿大,静脉腔是否侵犯,邻近器官有无侵犯或/和远处转移),以此分析肾细胞癌MSCT征象与Ki-67表达间的关系.结果 64例RCC中Ki-67阳性表达率与部分MSCT征象有关(P<0.05).结论 肾细胞癌的部分多层螺旋CT征象与Ki-67抗原的表达存在关联,由此说明肾细胞癌的部分多层螺旋CT征象,能够间接反映肾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钱安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