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及研究

李惠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基本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62例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比69.4%,患者均以肾病综合征、浮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在病理分期上,各年龄段患者均以Ⅰ、Ⅱ期为主;老年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动脉透明变性发生率与中年组、青年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或者伴高血压等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肾小管受损发生率较高,需要做好基础疾病的控制,减少肾小管损伤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栝楼桂枝汤对活化小胶质细胞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栝楼桂枝汤对活化小胶质细胞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上游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方法:先用MTT实验筛选出药物的佳干预浓度,然后体外LPS刺激制备出小胶质细胞的细胞炎症模型,经栝楼桂枝汤水提液处理后,应用ELISA法、RT-PCR法、Westem-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抗炎因子的表达及相关炎症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栝楼桂枝汤水提液可显著促进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抗炎因子的表达,并上调相应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栝楼桂枝汤可通过TRIF信号通路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

    作者:胡海霞;朱晓勤;李钻芳;林如辉;陈立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探讨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6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水肿、出血、疼痛、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皮赘形成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奋飞;李锦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9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 (40/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43% (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6,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胃间质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接受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直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20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25例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半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随访半年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处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王治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和同期段60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及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长径、短径和长径/短径值均要大于对照组的相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淋巴结数量要显著多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6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可见明显血流增多.结论: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有效鉴别诊断肠系膜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华英;成燕;罗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康抚或肌注新斯的明治疗腹腔镜术后腹胀的疗效

    目的:探究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运用中医康抚或肌注新斯的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卑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中医康抚治疗,对照组采用肌注新斯的明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评分、POCD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为(5.8±3.2)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4.6± 2.9)h,腹胀缓解率为97.5%,疼痛评分为(3.2±0.4)分,POCD发生率为22.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康抚治疗可缓解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的疼痛状况,临床指标显著改善,POCD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黄炎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分析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呼吸衰竭惠儿8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PaCO2比对照组低,患儿PaO2、FEV1/FVC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栓通脉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对脑血栓患者应用血栓通脉汤治疗的效果,以探讨其合理用药.方法: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给予单纯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血栓通脉汤治疗,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两组的临床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血栓通脉汤,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胡光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富自体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CGF修复根尖囊肿骨缺损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富自体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CGF)对根尖囊肿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根尖囊肿造成骨缺损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囊肿手术后不植入任何物质,观察组在行囊肿手术后植入自体血制成的CGF凝胶.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骨缺损表面基本平坦,未出现红肿等情况;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缺损位置组织密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周围基本接近;观察组患者的骨吸收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自体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能够有效减少根尖囊肿术后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组织快速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减少创骨的吸收.

    作者:衣红梅;薛洪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被动凝集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 218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均给予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临床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MP-IgM阳性率.结果:1 218例患者中,采用被动凝集法阳性例教为476例(39.08%),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例数为304例(2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符合率为79.93% (243/304),阴性符合率为74.51%(681/914),总符合率为75.86%(924/1 218);间接免疫荧光法304例阳性例数中,被动凝集法有61例阴性例数,间接免疫荧光法914例阴性例数中,被动凝集法有233例阳性例数;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44.09%.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IgM灵敏度更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有力依据;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作者:胡占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吲达帕胺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血脂水平均有改善,其中B组改善水平优于A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脂水平,且无明显副作用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何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诊治盆腔粘连性不孕患者的病因探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诊治盆腔粘连性不孕患者的病因探析.方法:选取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粘连性不孕6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经腹腔镜下诊断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按照生殖道支、衣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手术史及其他原因分成四组,分别对比盆腔粘连程度以及术后妊娠率.结果:盆腔粘连以支、表原体感染的患者多为30例(50.0%),其次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26.7%);多数患者均有中重度粘连(56.7%),支、衣原体感染多为轻度粘连(60.0%),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腹腔手术史分别以中度(50.0%)、重度(50.0%)粘连居多;60例患者手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26.7%,其中轻度粘连15例(57.7%)与重度粘连妊娠率1例(1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粘连的不孕不育患者应尽快行腹腔镜检查,改善或彻底去除盆腔粘连等可能会危害不孕的原因,从而提高妊娠率.

    作者:谢凤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迭96.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率3.33%,对照组复发率16.67%,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黄祖权;徐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实验组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罗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00份住院病案首页其他诊断填报现状及其相关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2 000份住院病案首页其他诊断填报现状及其相关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2 000份临床科室终末病案,对其他诊断漏填的病种分布、科室分布、诊断依据、病例分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 000份病案中存在其他诊断漏填率为14.60%,其中以ICU漏填率高,占32.54%,其次为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而耳鼻喉科未出现漏填;漏填病种分布中以肾囊肿为常见,占17.55%,其次为肝囊肿、脂肪肝,各占16.89%、16.23%;漏填诊断的依据中以B超为常见,占41.26%,其次为化验占16.33%、病程记录占10.89%;出院诊断漏填率中以D型病例常见,占20.40%;A型病例占有率低为8.74%.结论:住院病案首页其他诊断漏填率中外科明显高于内科,临床对化验和B超结果以及D型病例予以注意,避免出现漏填其他诊断,医院应加强对医师的宣教与培训,以提高病案首页填报质量.

    作者:冯淑英;彭祎娴;许泽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指导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抗生素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为促进重症监护室脓毒痘患者合理进行抗生素治疗,探究降钙素原(PCT)检查用于指导用药的意义.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常规组、治疗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用药,治疗组患者给予降钙素原动态监测,根据降钙素原指导使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药物使用时间、ICU费用,统计抗生素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常规组ICU费用低、药物使用时间短、重症监护时间少,P<0.05;同时常规组不良反应、死亡发生率为16.0%、12.0%,明显高于治疗组的6.7%、2.7%,P<0.05.结论:临床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进行降钙素原检查,能有效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死亡情况发生.

    作者:陈超群;朱敏;李赛福;陈昌达;谭华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HC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55.88%(1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24%(13/34),低于对照组的64.71% (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伟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的成人,主要由于椎间盘不对称性楔形变,相对应的小关节突关节退变及脊柱其他附件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的脊柱失衡并侧凸.常伴有冠状位移位Cobb角>10°、旋转性半脱位和椎体矢状位滑脱即脊柱的三维旋转畸形.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还带来了以腰背疼痛、神经根性症状及间歇性跛行等为主的诸多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些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作为DS的高发人群,DS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也明显增加[2].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使解决DS的问题成为社会问题[3].

    作者:王振东;雒永生;曹旭阳;赵学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插栓式桩核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成品螺纹桩核与插栓式桩核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后牙残冠修复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成品螺纹桩核修复,观察组应用插栓式桩核修复,对比分析两组修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后牙残冠修复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后牙残冠插栓式桩核修复,可明显恢复牙齿咀嚼功能,降低牙周炎症、根折、桩折等发生几率,提高修复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吴满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中医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程玉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