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郑喜璇;邓雪莲

关键词:护理流程, 口腔种植,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口腔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患者种植成功率71.4%,观察组患者种植成功率94.3%,观察组患者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20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74.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28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4.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肉蔻五味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肉蔻五味丸在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127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肉蔻五味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比较评分结果和痊愈好转率,并于3个月后随访追踪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治疗后评分分别低于治疗前(t=14.37,12.59,P<0.01),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t=2.458,P<0.05),研究组痊愈率和痊愈+显著进步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χ2=9.515,P<0.01),研究组复发率28.13%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7.6%(χ2=8.69,P<0.01)。结论依据“湿阻下焦”的中医理论,采用肉蔻五味丸“芳香化湿”之功效及理气止痛作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具有使用方便、疗程短,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英;周朝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麻醉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随即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麻醉)和芬太尼组各78例,对比较组间麻醉效果、心率、血压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镇静评分和芬太尼组相仿,但是VAS评分、心率变化、血压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低于芬太尼组( P均<0.05)。结论与芬太尼麻醉相比,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麻醉不仅镇痛效果更好,而且血流动力学指标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谷海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重组人白介素-11用于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含漱对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胃肠道中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40例,将重组人白介素-11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含漱治疗,4次/d;对照组40例,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用生理盐水漱口,4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局部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漱口液对治疗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有显著效果,其中24例治愈、14例显效、有效率95%;对照组14例治愈、10例显效、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对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鹏;李成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分诊接待的患者,以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甲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乙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投诉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投诉发生率。

    作者:游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栓塞术治疗的9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1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及主要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都各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较低且主要手术指标要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更好,值得应用。

    作者:辛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的疗效表现,分析鼻内镜下鼻窦开放、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联合治疗的优势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治疗方法,根据每例患者临床表现,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治愈82例,好转15例,一般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时治疗效果显著,其在治疗效果、安全性、服务表现等方面均表现良好。

    作者:万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骨科球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骨科球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78例骨科球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利奈唑胺治疗,剂量为600 mg 1次/12 h;对照组39例,采用达托霉素治疗,剂量为6 mg/kg 1次/d。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疗效,退热时间,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4.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各1例,对照组出现血肌酐升高,肝功能异常各1例。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耐药性和退热时间,两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同抗生素的成本效果比较,利奈唑胺成本效果明显低于达托霉素。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治疗骨科球菌感染,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效果基本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二者均安全可靠。利奈唑胺成本效果明显低于达托霉素,花费较低一些。

    作者:王云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M-CSF组。对照组( n=30)给予常规外科清创换药,GM-CSF组( n=34)在清创换药基础上创面局部涂抹GM-CSF。每日观察临床疗效、创面局部和全身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GM-CSF组总有效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GM-CSF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3.7±3.4)天,显著短于对照组(41.3±3.9)天的平均治疗时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外用重组人GM-CSF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总有效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姜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

    作者:《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

    目的:探究临床脑梗死老年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脑血液流变情况。方法选取11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58例、单一组58例。单一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组在单一组用药基础上使用尤瑞克林,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后血液流变情况。结果联合组较单一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指标恢复好,P<0.05;联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4.8%,单一组为84.5%,单一组较联合组疗效差,P<0.05。结论临床对脑梗死患者使用尤瑞克林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动恢复血液循环。

    作者:王洪志;于远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预防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探索研究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肩手综合征预防性护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均同时予以预防性护理。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明显偏低,其疼痛及水肿情况也明显偏低,而Fugl-Meyer评分则明显偏高( 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万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施行综合护理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施行综合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吞咽障碍护理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吞咽障碍情况,评价护理有效率,并依据GQOL-74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6%(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8/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35±8.26)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58±9.01)分,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洪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在急诊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碘胺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在急诊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抽取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共49例,采取数字奇偶分组方式,随机将患者分组两组,对照组(24例)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基础治疗+碘胺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产生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借助总有效率进行评定,两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96.00%(观察组),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对照组12.5%,观察组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中,碘胺酮可有效提升治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艾司西酞普兰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GQOLI、TESS量表评分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GQOL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GQOL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胡邵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外周血粒细胞异常增多1例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它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居恶性肿瘤的前位。肝转移仍然是直肠癌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1]。但在本例中,直肠癌患者却在数年后发生了血液系统的急性单核细胞浸润,且患者从收治住院到死亡只有一天的时间,实属罕见,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幼儿急疹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幼儿急疹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在儿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幼儿急疹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分组时临床表现相同。具有可比性。两组在相同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对幼儿急疹预防热性惊厥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阻塞部位与功能恢复相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是否可以预测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86例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患者,且发病3 h内接受rt-PA治疗,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可以分为:早期见效者( ER),即rt-PA治疗2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晚期见效者( LR), rt-PA治疗2 h-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无效果者( NR)。此外,根据患者动脉阻塞部位分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 P组);大脑中动脉M1、M2段远端( D组)。结果 P组包括96例(52%)患者, D组包括90例(48%)患者。76例(41%)患者属于ER,40例(22%)患者是LR,70例(38%)患者为N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组(OR:3.04;95%CI:1.18-10.45; P=0.031)和NR (OR:4.14;95% CI,1.29-14.27; P=0.014)是1年后临床功能恢复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ER (53%, P=0.01)和LR (55%, P=0.01)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比例高于NR (23%)患者,ER和LR临床功能恢复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轻度临床症状改善不能预测脑梗塞后1年功能恢复,但是阻塞部位是rt-PA治疗后功能恢复的有效预测因素。

    作者:裴旭东;李伟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融合固定法对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临床治疗中融合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共86例,将其以数表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后路椎板全切除减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融合固定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VAS及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融合固定法对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临床效果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作用效果。方法将某医院从2015年2月~12月收治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调查两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和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和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的合格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管理,能有效提高降血糖效果,并稳定患者的血糖波动。

    作者:白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