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蕊
目的:分析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分别实施传统根治术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安全性、患者满意程度上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使用保留乳腺手术的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可在保证到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程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范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颅内压监测与颞叶胶质瘤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就诊并行颞叶胶质瘤切除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于术后监测颅内压并根据相应的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另3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未监测其颅内压,主要根据以往常规治疗以及医生经验对患者作相应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1年生存率等,探讨颅内压监测与颞叶胶质瘤术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ICP呈上升趋势,且ICP异常增高的患者例数也逐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3.346,P<0.001);试验组48例患者中各有5例发生术后感染、发生癫痫、偏瘫、意识障碍各有1例,发生失语、视野缺失各有2例;对照组38例患者中各有3例发生术后感染、癫痫、偏瘫、视野缺失,1例出现失语,5例发生意识障碍。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31);试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0,P<0.001)。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死亡例数为6例,对照组患者的1年内死亡例数为13例,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8,P=0.016)。结论颅内压升高是胶质瘤患者术后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ICU监测能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病患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以及患者预后的判断,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德民;李光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在屈光手术中的优越性。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准分子激光行业标准”筛选患者的标准,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大庆眼科医院行LASIK术患者800例(1600只眼),根据角膜瓣制作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鹰视FS200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组.每组各400例(800眼)。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相关资料完整。术后6个月,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分别测量角膜上中央点、0度、45度、90度和135度四条经线所在截面特定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对每个角膜瓣上20个测量点的瓣厚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角膜瓣的重现性、规整性和精确性。结果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组中央厚度均值为(104.7±6.9)μm ,微型角膜刀组均值为(137.8±19.7)μm。角膜瓣厚度空间特征:飞秒激光组离心度不同位置的角膜瓣厚度均匀一致,呈平板状。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组角膜瓣厚度中央薄而周边厚的形态,其角膜瓣中央部厚度差异小,而旁中央和周边部厚度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眼角膜瓣厚度差值均值(19.47±0.58)μm,高于左眼(16.29±0.74)μm;入刀侧角膜瓣厚度差值均值(22.45±0.57)μm,高于出刀侧差值均值(14.67±0.8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飞秒激光组和角膜板层刀组制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生物力学特性稳定,重现性好,精确性高,角膜瓣形态均一、规整,以及较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作者:贾心刚;马玉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Foley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在足月引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引产的100例足月产妇(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作为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0例足月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引产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足月产妇于Foley球囊脱落后直接行缩宫素引产,实验组52例足月产妇于Foley球囊脱落后行人工破膜,再行缩宫素引产,分析比较两组足月引产产妇的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时间、总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8例产妇的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分别为79.17%、27.08%,实验组52例产妇的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分别为100.00%、11.54%;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比较可得,组间引产成功率及剖宫产率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比较可得,组间缩宫素使用时间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但组间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Foley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在足月引产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缩宫素使用时间,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张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探究其护理预防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共92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6例,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①试验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曹福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当中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将5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经随机的方式均匀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相应的麻醉,在麻醉前30 min对其注射相应的咪唑安定0.05 mg/kg,然后根据需要对两组患者依次进行静脉注射异丙酚1~2 mg/kg、芬太尼1.6~2.1μg/kg以及咪唑安定0.1 mg/kg等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异氟醚组在异氟醚呼气末的二氧化碳分压保持在相应的1.1%~1.6%的范围之内,七氟醚组的七氟醚呼气末其浓度应保持在相应的2.8%~4.1%的范围内,在手术的过程中使用芬太尼药剂,从而将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幅度保持下基础值波动范围内的20%范围内。然后进行维库溴铵的间断注射。结果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在手术的前后过程中其肝功能相应指标无明显性差异(P>0.05);七氟醚组患者手术前在尿素氮、微球蛋白(β2-MG)以及肌酐等方面与手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术后1,2,3 d相应的尿液微球蛋白(β2-MG)明显高于手术前水平,并在手术后4 d降至术前水平。结论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的使用,对患者相应的肝肾功能没有明显性的影响。
作者:魏凤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50例创伤骨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予以常规护理,后组予以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功能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疼痛不适评分低于对照组,精神状态、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将全方位护理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中,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晓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前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率以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位护理模式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 P>0.05)。对两组AMI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前位护理模式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80,17.452,7.691;P <0.05)。结论前位护理能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情况。方法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受诊治的重症感染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结合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应用药物的起效时间以及患者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6.77%与对照组93.5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 P<0.05)。结论在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对比中可见利奈唑胺的起效更快,同时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精神病科老年病房的基础护理中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精神病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中结合品管圈活动实施护理管理,建立相应的质控网络,同时实施基础护理的管理,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后其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均相比应用前有显著的提高( P<0.05)。结论在精神病科老年病房的基础护理中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赵静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全麻术后早期雾化吸入是否可以有效缓解气管插管病人术后咽痛。方法将口腔科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科研组和对照组。科研组口腔手术病人术后苏醒回室立即雾化吸入,对照组口腔手术病人常规术后6~8 h雾化吸入。结果科研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效果有效。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于苏醒早期雾化吸入氧气可以提高疗效缩短咽痛时间,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晓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正常女性健康体检者及阴道炎就诊患者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辅助检查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位体检者及就诊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阴道分泌物结果,统计各类阴道炎症的构成比,对阴道微生态进行评价,分析阴道微生态失调检出率,并分析阴道微生态失调与阴道炎的关系。结果参与研究的1500例对象中,1009例出现阴道微生态失调,失调检出率为67.26%;阴道微生态失调1009例对象中,患阴道炎症的对象为880例,无阴道炎症状的对象为129例,感染率为87.21%。880例阴道炎构成情况:VVC单纯感染为323例,占36.70%;BV单纯感染为242例,占27.50%;TV单纯感染为173例,占19.65%;混合感染142例,占16.13%。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调与各种阴道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阴道炎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郑圆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康复总有效率(93.3%)好于对照组(73.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6.7%)少于对照组(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康复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美娟;陈智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持续气道雾化在食道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行食道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气道雾化方式进行术后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2.8±0.6)天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3.5±0.4)天,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咳嗽咳痰时间(3.1±1.5)天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咳嗽咳痰时间(2.4±1.7)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患者,进行持续气道雾化吸入,可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排痰及肺复张,有效减少患者咳嗽咳痰时间、缩短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作者:黄菊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在遵照患者个人意愿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将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优于对照组(72.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康复期应用舒适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中医整体护理观应用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将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则应用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生活受到疾病的影响、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等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将中医整体护理的观念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根据病因展开针对性的护理操作,有效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急诊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0.5~3 d内急诊去除血肿,并实施去骨瓣减压,研究组患者在4 h~1 d内实施显微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78%:40%),植物生存率与致死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显微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合并综合治疗的改良治疗方法比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迟峰;王心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产前瑜伽练习对孕妇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对产前检查的孕妇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进行评估筛选,参与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实验组(n=82)参加了为期两个月每周两次每次75 min时间的瑜伽课程。对照组(n=82)使用标准的产前护理的对照组。两组均在两个月的学习期后再次评估。结果实验组在瑜伽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程度明显下降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抑郁、焦虑程度无显著下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瑜伽可以有效的降低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或替代药物治疗产前抑郁和焦虑的方法。
作者:张海瑛;宁海燕;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入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前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通过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关节面塌陷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1.43%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4.29%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选择双外侧手术如路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爱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αB-晶状体蛋白在“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标本均来自肿瘤科2006~2008年乳腺癌手术患者(共160例),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2例,浸润性小叶癌36例,髓样癌42例。αB-crystallin,ER,PR,c-erbB2, p53蛋白检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表达为(++)及(+++)者进一步行FISH检测,以确定HER-2基因的扩增水平。结果 aB-晶状体蛋白在“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2%和9.7%( P =0.000);αB-晶状体蛋白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阳性( P=0.014)、“三阴”性( P=0.000)相关。结论 aB-晶状体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能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并可能为“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王晓兰;张殿龙;金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