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峰;王心杰
目的:探究颅内压监测与颞叶胶质瘤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就诊并行颞叶胶质瘤切除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于术后监测颅内压并根据相应的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另3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未监测其颅内压,主要根据以往常规治疗以及医生经验对患者作相应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1年生存率等,探讨颅内压监测与颞叶胶质瘤术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ICP呈上升趋势,且ICP异常增高的患者例数也逐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3.346,P<0.001);试验组48例患者中各有5例发生术后感染、发生癫痫、偏瘫、意识障碍各有1例,发生失语、视野缺失各有2例;对照组38例患者中各有3例发生术后感染、癫痫、偏瘫、视野缺失,1例出现失语,5例发生意识障碍。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31);试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0,P<0.001)。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死亡例数为6例,对照组患者的1年内死亡例数为13例,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8,P=0.016)。结论颅内压升高是胶质瘤患者术后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ICU监测能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病患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以及患者预后的判断,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德民;李光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治疗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96例患者,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白内障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白内障相关知识掌握率(83.33%)、护理依从率(93.75%)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小于0.05。结论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后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白内障相关知识掌握率、护理依从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对于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围产期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并且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综合护理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围产期进行综合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梁绮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液氮冷冻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治疗的76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液氮冷冻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100%,治愈43例(56.6%),显效25例(32.9%),有效8例(10.5%),治疗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未间明显不良反应,其中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患者经平卧休息后症状均消失。结论采用液氮冷冻的方式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霞;区彩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分别实施传统根治术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安全性、患者满意程度上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使用保留乳腺手术的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可在保证到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程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范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牙槽骨是骨骼中活跃的部分,一旦牙齿缺失会影响牙槽骨的破骨与成骨间的动态平衡,为进一步避免破骨与成骨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影响临床的牙齿修复工作,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及报道,对电刺激促进牙槽骨生长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以期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多种骨骼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解决牙槽骨吸收问题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那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拉贝洛尔对于妊娠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药物治疗的25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分为联合组126例(拉贝洛尔+硫酸镁治疗)和单独组126例(单用硫酸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跟踪随访统计分析两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组( 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单独组( P<0.05);联合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结论拉贝洛尔能够明显提高妊娠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徐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当中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将5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经随机的方式均匀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相应的麻醉,在麻醉前30 min对其注射相应的咪唑安定0.05 mg/kg,然后根据需要对两组患者依次进行静脉注射异丙酚1~2 mg/kg、芬太尼1.6~2.1μg/kg以及咪唑安定0.1 mg/kg等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异氟醚组在异氟醚呼气末的二氧化碳分压保持在相应的1.1%~1.6%的范围之内,七氟醚组的七氟醚呼气末其浓度应保持在相应的2.8%~4.1%的范围内,在手术的过程中使用芬太尼药剂,从而将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幅度保持下基础值波动范围内的20%范围内。然后进行维库溴铵的间断注射。结果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在手术的前后过程中其肝功能相应指标无明显性差异(P>0.05);七氟醚组患者手术前在尿素氮、微球蛋白(β2-MG)以及肌酐等方面与手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术后1,2,3 d相应的尿液微球蛋白(β2-MG)明显高于手术前水平,并在手术后4 d降至术前水平。结论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的使用,对患者相应的肝肾功能没有明显性的影响。
作者:魏凤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6年02月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口服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只在手术中给予肝素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IMI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小板的活化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33%(5/60),对照组患者中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00%(6/60),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别不大,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张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常规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闭合性跟腱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近年来骨科手术确诊的48例闭合性跟腱撕裂伤患者行高频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详细观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8例患者的高频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除一例漏诊外其余都做出了准确诊断,准确率大于98%。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技术能显著提高闭合性跟腱撕裂伤的诊断率。
作者:张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并对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中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干预组采用细节管理方式,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的健康教育、护理态度以及护理技术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32例,护理管理满意度为68.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人数有41例,护理管理满意度为87.2%,87.2%>68.1%,干预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细节管理的方式,其效果明显,患者对其满意度比较高,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经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成越;施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Foley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在足月引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引产的100例足月产妇(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作为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0例足月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引产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足月产妇于Foley球囊脱落后直接行缩宫素引产,实验组52例足月产妇于Foley球囊脱落后行人工破膜,再行缩宫素引产,分析比较两组足月引产产妇的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时间、总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8例产妇的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分别为79.17%、27.08%,实验组52例产妇的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分别为100.00%、11.54%;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比较可得,组间引产成功率及剖宫产率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比较可得,组间缩宫素使用时间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但组间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Foley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在足月引产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缩宫素使用时间,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张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蓝染法前哨淋巴结( SLNB )活检阴性者行仅清扫Level Ⅰ组的简化乳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1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蓝染法SLNB后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对SLNB阳性者行规范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对于SLNB阴性者行简化的ALND(只清扫LevelⅠ),对照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163例患者中156例成功进行了SLNB,60例SLNB阳性者行规范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96例SLNB阴性者行简化的ALND。简化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腋窝引流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腋窝积液,活动受限,疼痛麻木,水肿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于SLNB阴性者行简化的ALND(只清扫Level Ⅰ),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刚;金虹豆;李欢;焦健;李晓红;王世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慢性白血病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的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均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运用血液分析仪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G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WBC与CRP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HGB、WBC以及CR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宫树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CCU是重症心脏病人集中的场所,而护士在参与病人抢救治疗和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对CCU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使其适应CCU工作特点是护理继续教育的新课题。通过对CCU护士加强素质教育、专业培养及更新知识等方法,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观察分析病情、解决护理问题及应急能力,CCU护士专业水平明显提高。
作者:何彩勤;李洁源;唐少梅;陈渺;严玉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患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氮平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HAMD (17项)进行评分以及效果对比。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6.89±2.16),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1.17±4.46),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t=7.923,P<0.05)。结论米氮平临床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丽兰;徐桂娟;魏迎东;王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皮瓣修复治疗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接收的100例前臂与手部皮肤烧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股沟皮瓣瘢痕修复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参照股前外侧皮瓣瘢痕修复治疗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且皮下感染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74.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应用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中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皮瓣存活率,且皮瓣断蒂时间较短,皮下感染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琪;张斌;关颖;王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和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客观评分为(18.52±2.65)分、主观评分为(26.50±5.42)分,总评分为(42.92±5.78)分。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客观评分为(17.42±2.25)分、主观评分为(22.50±5.36)分,总评分为(39.90±5.82)分。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的主观积分、客观计分以及总积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应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溶栓组(44例)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及治疗效果,术后1~3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的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及LVEF 分数均优于药物溶栓组( P<0.05);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的治疗有效率97.8%优于药物溶栓组的治疗有效率84.1%( P<0.05);术后1~3年随访,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2.2%及死亡的发生率为0低于药物溶栓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15.9%及死亡的发生率11.4%(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心脏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头孢呋辛与清开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治疗的肺气肿合并感染老年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应用头孢呋辛对对照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清开灵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明显比对照组的80%高,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8.6%,明显比对照组的22.9%,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肺气肿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联合应用头孢呋辛钠与清开灵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