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集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学英

关键词:脑卒中, 集中康复, 社区,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集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社区康复治疗的有效模式。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8月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集中分级康复治疗。统计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无差异( P>0.05);治疗前后各组三项指标均有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三项指标比较均有差异( P<0.05)。结论社区集中分级康复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常规康复治疗,将社区集中分级康复治疗作为社区治疗的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支气管镜肺段灌洗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多重耐药菌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经支气管镜肺段灌洗联合病种球蛋白治疗多重耐药菌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法,均符合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将50例患者随机分作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实行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每日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肺段灌洗。观察项目:①临床指标:住院天数、肺部体征开始消退时间。②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联合组在痰量,动脉血氧分压、呼吸频率、体温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平均住院日为(21.4±5.6)天,对照组为(28.6±7.3)天,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肺部体征开始消退天数分别为(7.31±1.57)天和(10.26±3.41)天,存在统计学差异( t=-2.415,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肺段灌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多重耐药菌肺炎疗效肯定,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红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肌电生物反馈( EMGBF)组、痉挛肌( STE)组。2组均给予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EMGBF组加用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系统治疗,STE组加用痉挛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 ROM)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MAS量化评分均降低,踝关节ROM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MGBF组MAS量化评分、踝关节ROM指标均治优于STE组(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较痉挛肌更能显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

    作者:张会春;李文霞;耿香菊;尚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Orem自理理论应用在80例脑血栓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Orem自理理论应用在脑血栓患者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0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Orem自理理论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投诉率及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脑血栓患者Orem自理理论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选择微创介入疗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07月~2014年07月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3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脑部血肿患者分为A1组(观察组15例)与A2组(对照组15例)。 A1组:微创介入方法给予手术治疗;A2组: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对比A1组与A2组脑部血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的差异,在QOL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NH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总好转率方面, A1组脑部血肿患者高于A2组患者极为显著( P<0.05);在临床死亡率方面,A1组脑部血肿患者低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完成治疗后,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A1组与A2组患者在NHISS评分以及QOL评分两方面,改善程度极为显著( P<0.05);并且A1组改善程度优于A2组患者极为显著( P<0.05)。结论针对脑部血肿患者,选择微创介入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将患者的脑部血肿症状清除,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能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提高,表现较低临床疾病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鄢仕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中淋巴结清扫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全胸腔镜下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对比;复发率和转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为(140.83±89.3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5.15±93.8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比,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安全性更高,减少术后胸液量,实现彻底清扫的治疗目的。

    作者:周胜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乙肝患者对核甘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对核甘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与住院部服用核苷类药物的12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式调查表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服药类型、病情等内容进行调查,对比不同影响因素对于药物依从性存在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70例患者服用核苷类药物依从性好,占据58.33%;50例患者服用核苷类药物依从性差,占41.67%。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有年龄较大、自我感觉病情稳定、认为费用高、对肝病缺乏认识、担心药物有副作用、文化程度低等。服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在年龄、自我感觉病情稳定、费用高。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对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诊治时医师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9月呼吸内科所医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平均分成两组( A、B),每组50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性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经过不同程度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及并发症发生率(8.0%)和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0%、并发症发生率20.0%)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林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满意度为71.1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理水平,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n=21)和大剂量组(n=21)。小剂量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以每周2次,每次3000 U皮下注射。大剂量组则为每周1次,每次10000 U皮下注射,于透析前,透析后和透析后4周,8周,12周测定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红(Hb)细胞比积(Hct)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且大剂量组rHuEPO起效快,对C反应蛋白影响更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结论 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安全有效,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大剂量组疗效更佳。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可以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者rHuEPO的用量。

    作者:严文伟;阮秋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儿全麻手术术后苏醒期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对小儿全麻手术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30例行手术治疗并行全麻麻醉的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于患儿术后苏醒期对全部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全部30例患儿在苏醒期内1例患儿发生恶心呕吐现象,占3.33%,2例患儿心率异常,占6.67%,2例患儿出现呼吸道梗阻,占6.67%,对全部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终康复出院。结论对全麻手术术后苏醒期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

    作者:沈禄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的102例异位妊娠患者,按诊断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经腹部彩超组)和观察组(经阴道彩超组)各51例,对比分析两组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51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2.75%,观察组51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2.1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的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ICU送检的呼吸道痰标本的细菌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结果280份阳性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株31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25株(72.6%),分列前四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58株(18.6%),主要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真菌27株占8.8%,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常规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严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泛耐药,未见有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结论呼吸道细菌的耐药情况越来越复杂,包括耐碳青霉烯类CRAB的增加和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混合感染的增多,定期、系统地进行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检测分析,能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梁结柱;罗胜;冼宙宁;黄金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骨科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早日康复有着明显效果。

    作者:张彩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有关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研究

    目的:通过2013年7月~2014年7月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从而做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方法与经验的有效探讨。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一般护理、观察护理等非手术模式来完成护理过程。结果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愈率77例(91.7%),死亡4例(4.8%),转其它科室3例(3.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的精心护理在转归过程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苏佳;苏秋平;冯磊;王阳;戈国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诊昏迷患者预后影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在对急诊昏迷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科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昏迷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入院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由家属送入医院即未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56例):患者由120接入医院并均进行了院前急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介入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介入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院前急诊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缩短介入急救时间,提高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的重视。

    作者:郭雅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心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比较P<0.05。另外,两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缓解其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

    作者:叶正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体脂肪率在心血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 )、踝臂指数( ABI )、体脂肪率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探讨PWV、ABI及体脂肪率在早期心血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2013年人体健康预警测评与营养干预研究中心参与亚健康测评的普通人群72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利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百利达体成分检测仪、身高计对数据进行采集,利用 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受检人群总体的动脉硬化发生率为33.6%,随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发生率基本呈递增趋势。体脂肪率与baPWV和收缩压均有一定的弱相关性( r1=0.088,P1<0.05;r2=0.292,P2<0.01)。此外,baPWV与收缩压相关性较强( r=0.652,P<0.01),ABI与收缩压有较弱的负相关性(r=-0.074,P<0.05)。与BMI指标相比,体脂肪率在预测动脉硬化显示出一定的灵敏性(44.9%)和较高的特异度(61.5%)。结论心血管风险与baPWV、ABI和体脂肪率均有一定相关性。将baPWV、ABI、体脂肪率与血压、心率等指标一起引入亚健康风险评价体系有利于对普通人群进行心血管风险早期评价及干预,以提高心血管亚健康测评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依;方亮;岳宏;蒋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肛肠手术中俯卧折刀位与截石位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肛肠手术中俯卧折刀位与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截石位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俯卧折刀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低于3 min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俯卧折刀位在肛肠手术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手术配合度,消除患者的羞涩感,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永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在发病的2 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STEMI患者,依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溶栓后2 h内,研究组较对照组的临床再通率明显要高,复合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发病在2 h内的STEMI患者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盛祖桃;吕云;高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