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中淋巴结清扫对比分析

周胜年

关键词:胸腔镜, 淋巴结清扫术, 肺癌
摘要:目的:对比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全胸腔镜下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对比;复发率和转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为(140.83±89.3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5.15±93.8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比,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安全性更高,减少术后胸液量,实现彻底清扫的治疗目的。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探讨

    目的:探究中医、西医等不同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孟鲁斯特,给予对照组患者哮灵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肺功能、哮喘控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两组差异对比无意义( P>0.05)。结论中医和西医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效果大致相同,均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 ACT评分,是防治哮喘的有效方法,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防治措施,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吴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心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比较P<0.05。另外,两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缓解其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

    作者:叶正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9月呼吸内科所医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平均分成两组( A、B),每组50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性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经过不同程度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及并发症发生率(8.0%)和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0%、并发症发生率20.0%)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林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选择微创介入疗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07月~2014年07月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3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脑部血肿患者分为A1组(观察组15例)与A2组(对照组15例)。 A1组:微创介入方法给予手术治疗;A2组: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对比A1组与A2组脑部血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的差异,在QOL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NH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总好转率方面, A1组脑部血肿患者高于A2组患者极为显著( P<0.05);在临床死亡率方面,A1组脑部血肿患者低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完成治疗后,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A1组与A2组患者在NHISS评分以及QOL评分两方面,改善程度极为显著( P<0.05);并且A1组改善程度优于A2组患者极为显著( P<0.05)。结论针对脑部血肿患者,选择微创介入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将患者的脑部血肿症状清除,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能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提高,表现较低临床疾病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鄢仕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苏子降气汤治疗慢阻肺的肺功能观察

    目的:对苏子降气汤治疗慢阻肺的肺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常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苏子降气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为96.7%,对照组为73.3%,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FEV1、FVC、FEV1/FVC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抑制细菌的滋生,缩短药力的输送与发挥药效时间,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文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1例报告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再次剖宫产患者逐年增加。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损伤腹腔脏器风险也随之升高。现就所做1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发生膀胱损伤进行报道。

    作者:徐艳;秦旭英;黄显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骨科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早日康复有着明显效果。

    作者:张彩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的急诊探讨(附76例分析)

    目的:观察处理腹部闭合性创伤所需要进行的必要的急救措施以及总结归纳其急救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以来进行治疗与抢救的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76例。结果76例患者中,肝脏损伤18例、脾28例、肾13例,肠系膜与肠管损伤9例,膀胱破裂10例;胸部损伤35例;多发性骨折24例;不明原因性休克13例。多数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同时发生了2-3种损伤。除4例抢救无效以外,其他72例腹部闭合性创伤着均得到及时的抢救和处理,终生还痊愈。结论腹部闭合性创伤的急救是一个动态施救过程,施救时应同时考虑多个线程的运作,以及多个方面的治疗。只有在诸多环节中,抓紧主要环节,把握住施救的黄金一小时才能提高痊愈率和生还率。

    作者:黄科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 A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IL-2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结论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莫有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的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ICU送检的呼吸道痰标本的细菌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结果280份阳性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株31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25株(72.6%),分列前四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58株(18.6%),主要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真菌27株占8.8%,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常规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严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泛耐药,未见有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结论呼吸道细菌的耐药情况越来越复杂,包括耐碳青霉烯类CRAB的增加和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混合感染的增多,定期、系统地进行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检测分析,能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梁结柱;罗胜;冼宙宁;黄金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方法对8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上海交大JDPN-VB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以右上腹部为冲击波路径,俯卧位,对病变胆囊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治疗电压选择8~10 kV,冲击波次数为1000次,间隔2周治疗下一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消炎利胆药口服4周。两组分别于开始治疗4周后评估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胆囊彩超变化等单项指标改善程度及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此方法起效快,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海涛;李春恒;赵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佐辛或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肝癌射频融术全麻过程的比较

    目的:比较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酯与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评分为两组,每组各25人。 A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B组采用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及诱导后、患者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进行记录,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前、诱导后及苏醒时HR、MAP组间和组内对比均无显著差异,A组与B组诱导后、苏醒时分别于诱导前对比,RR、SPO2均有显著变化,且B组变化程度明显低于A组;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在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中麻醉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苏醒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模式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模式护理在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将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模式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0%、对照组1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模式护理在急诊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作者:尹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探析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提升护理的总体质量。方法确立考核的指标,编制详细的考核方法,将单因素考核模式变化为多因素综合考核模式,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创建自评、监督以及抽查相互结合的评价方式。结果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服务总体质量有所提升。结论采取绩效量化考核体系作为手术室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总体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彭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血液灌流( HP)治疗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68例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行急症血液灌流抢救治疗,回顾分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结果268例中毒患者253例治愈出院,15例中毒患者因中毒时间长,合并多脏器衰竭等原因死亡。结论血液灌流是抢救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何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护理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2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指导临床对于冠心病的护理实践。结果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血压、临床症状改善、动脉硬化指数( AI)、满意度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重新塑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缓,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共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临床观察。方法32例(32只眼)真菌性角膜炎的住院患者给予抗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在接受治疗的2w、4w、8w分别对患者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根据真菌菌丝的数量、大小,临床体征调整用药。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治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在治疗2月后复查共焦显微,患者病情稳定,仅见少量真菌菌丝或真菌菌丝完全消退,可见疤痕样改变,4例治疗2周后病情恶化,角膜穿孔,终眼球摘除,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共焦显微镜作为一种无创伤性诊疗手段,可作为指导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的一种客观检查工具。

    作者:张秀娟;李雪丽;勾晓梅;周丽霞;谷万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状腺超声检查在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病变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甲状腺超声检查在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应用价值。方法对本中心行健康体检的583例中老年人的甲状腺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3例体检者,340例检出甲状腺异常。其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14例,甲状腺结节326例。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而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具有筛查作用,应作为中老年人健康查体的常规项目。

    作者:张晓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治疗时间,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的治疗时间(从门诊至病房的时间,病房至开溶的时间,发病至开溶的总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时间发现,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为(144.46±99.15)分钟,而其溶栓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递增,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影响患者溶栓治疗的因素主要为患者或者家属的影响,诊治医师综合素质较低等。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主客观因素、治疗延迟的时间以及主治医生对于再灌注治疗重视不够、认识不够均会对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产生一定影响,而及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抽取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采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为国际疗效评价标准,不良反应判断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名为依据。结果经过2~8个疗程治疗,18例患者对治疗有反应,在随访中发现这18例患者中,有12例获完全缓解,4例接近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结论运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艳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