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莫有海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 A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IL-2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结论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心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比较P<0.05。另外,两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缓解其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

    作者:叶正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抽取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采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为国际疗效评价标准,不良反应判断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名为依据。结果经过2~8个疗程治疗,18例患者对治疗有反应,在随访中发现这18例患者中,有12例获完全缓解,4例接近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结论运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艳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并协助内科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以2013年~2014年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规范采集相应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并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16例神经内科病区住院患者中,有66例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发现,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且不同的病原菌对于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万国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9月呼吸内科所医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平均分成两组( A、B),每组50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性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经过不同程度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及并发症发生率(8.0%)和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0%、并发症发生率20.0%)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林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7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9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TC、TG与LDL-C均高于健康人群( P<0.05),HDL-C低于健康人群( P<0.05)。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 SAP组、UAP组与AMI组Hs-CRP逐渐升高,三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荣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 A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IL-2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结论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莫有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苏子降气汤治疗慢阻肺的肺功能观察

    目的:对苏子降气汤治疗慢阻肺的肺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常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苏子降气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为96.7%,对照组为73.3%,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FEV1、FVC、FEV1/FVC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抑制细菌的滋生,缩短药力的输送与发挥药效时间,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文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的102例异位妊娠患者,按诊断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经腹部彩超组)和观察组(经阴道彩超组)各51例,对比分析两组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51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2.75%,观察组51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2.1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n=21)和大剂量组(n=21)。小剂量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以每周2次,每次3000 U皮下注射。大剂量组则为每周1次,每次10000 U皮下注射,于透析前,透析后和透析后4周,8周,12周测定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红(Hb)细胞比积(Hct)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且大剂量组rHuEPO起效快,对C反应蛋白影响更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结论 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安全有效,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大剂量组疗效更佳。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可以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者rHuEPO的用量。

    作者:严文伟;阮秋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满意度为71.1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理水平,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用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偏头痛治疗的138例老年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单一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氯米帕明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其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若患者伴随情感障碍,其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余长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数字X线摄影在胃肠道藏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胃肠道藏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进行胃肠道藏毒检查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被检者进行DR检查,根据X线影像做出诊断,并与法医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总结数字X线摄影在胃肠道藏毒检查中的影像征象。结果 DR检出胃肠道藏毒患者47例,检出率为94.00%,检出腹腔异常形状疑似物62处,与法医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藏毒定位中DR检出胃内藏毒23例,小肠内藏毒8例,结肠内藏毒患者16例。结论应用数字X线摄影筛查胃肠道藏毒可提高藏毒检出率,并且针对藏毒数量、藏毒部位定位较为准确,检查方式较为方便且速度较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曾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选择微创介入疗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07月~2014年07月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3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脑部血肿患者分为A1组(观察组15例)与A2组(对照组15例)。 A1组:微创介入方法给予手术治疗;A2组: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对比A1组与A2组脑部血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的差异,在QOL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NH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总好转率方面, A1组脑部血肿患者高于A2组患者极为显著( P<0.05);在临床死亡率方面,A1组脑部血肿患者低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完成治疗后,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A1组与A2组患者在NHISS评分以及QOL评分两方面,改善程度极为显著( P<0.05);并且A1组改善程度优于A2组患者极为显著( P<0.05)。结论针对脑部血肿患者,选择微创介入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将患者的脑部血肿症状清除,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能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提高,表现较低临床疾病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鄢仕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现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 CRAO),是眼科严重致盲眼病之一,发病率为(1/10000~1/5000),本病发病急骤,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见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近年国内资料显示,随着人口趋于老龄化,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CRAO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该病患者视力差、预后差、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主要致病因素为各种栓子、血管壁的改变、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血管受压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主要治疗原则为针对具体病因,扩张血管、降低眼压、增加血氧含量尽可能恢复视网膜内层细胞的功能。

    作者:许海姣;王玉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7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 A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B组采用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优于A组。结论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显著,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颖;杨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肌电生物反馈( EMGBF)组、痉挛肌( STE)组。2组均给予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EMGBF组加用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系统治疗,STE组加用痉挛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 ROM)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MAS量化评分均降低,踝关节ROM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MGBF组MAS量化评分、踝关节ROM指标均治优于STE组(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较痉挛肌更能显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

    作者:张会春;李文霞;耿香菊;尚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采取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0月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病人一共45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对病人采取3 g舒芬太尼联合左布比卡因;B组对病人采取4 g舒芬太尼联合左布比卡因;C组对病人采取5g舒芬太尼联合左布比卡因;对三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B组与A组T3时候的SBP、HR、DBP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和手术之前基础值对比,C组3 min、5 min、10 min时候的SBP和DBP显著降低,HR显著升高( 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 P<0.05)。结论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当中采取3 g舒芬太尼联合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使血液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同时不良反应较低,具有安全有效性。

    作者:班崇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乙肝患者对核甘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对核甘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与住院部服用核苷类药物的12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式调查表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服药类型、病情等内容进行调查,对比不同影响因素对于药物依从性存在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70例患者服用核苷类药物依从性好,占据58.33%;50例患者服用核苷类药物依从性差,占41.67%。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有年龄较大、自我感觉病情稳定、认为费用高、对肝病缺乏认识、担心药物有副作用、文化程度低等。服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在年龄、自我感觉病情稳定、费用高。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对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诊治时医师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诊昏迷患者预后影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在对急诊昏迷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科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昏迷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入院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由家属送入医院即未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56例):患者由120接入医院并均进行了院前急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介入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介入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院前急诊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缩短介入急救时间,提高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的重视。

    作者:郭雅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体脂肪率在心血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 )、踝臂指数( ABI )、体脂肪率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探讨PWV、ABI及体脂肪率在早期心血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2013年人体健康预警测评与营养干预研究中心参与亚健康测评的普通人群72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利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百利达体成分检测仪、身高计对数据进行采集,利用 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受检人群总体的动脉硬化发生率为33.6%,随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发生率基本呈递增趋势。体脂肪率与baPWV和收缩压均有一定的弱相关性( r1=0.088,P1<0.05;r2=0.292,P2<0.01)。此外,baPWV与收缩压相关性较强( r=0.652,P<0.01),ABI与收缩压有较弱的负相关性(r=-0.074,P<0.05)。与BMI指标相比,体脂肪率在预测动脉硬化显示出一定的灵敏性(44.9%)和较高的特异度(61.5%)。结论心血管风险与baPWV、ABI和体脂肪率均有一定相关性。将baPWV、ABI、体脂肪率与血压、心率等指标一起引入亚健康风险评价体系有利于对普通人群进行心血管风险早期评价及干预,以提高心血管亚健康测评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依;方亮;岳宏;蒋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