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赵艳花;鲍勇

关键词:社区, 老年人, 健康管理
摘要: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87%。按照联合国老年型人口划分标准,我国已完全成为老年型人口社会,而且已是未富先老,社会负担十分沉重。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现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而创新现代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则势在必行。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对2005-10~2011-10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手术122例,其中20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17例,好转3例,平均治愈时间为12.5天,无1例再手术。结论术后炎性肠梗阻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一旦明确诊断,及时给予胃肠减压,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作者:宋振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咳嗽138例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止嗽散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方法对138例小儿咳嗽患者采用止嗽散加味(麻黄、杏仁、桔梗、紫菀、冬花、白前、枇杷叶、桑白皮等)为基础方进行辩证加味治疗。结果治愈136例,总有效率99%。结论本方具有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之功。

    作者:史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现代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87%。按照联合国老年型人口划分标准,我国已完全成为老年型人口社会,而且已是未富先老,社会负担十分沉重。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现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而创新现代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则势在必行。

    作者:赵艳花;鲍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不良生活方式行为干预,评价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控制疗效,得出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由全科医师负责、内分泌专家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整合医疗资源,优势互补的联合管理模式,是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新途径。

    作者:朱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路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后的效果

    目的:临床路径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08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以时间框架为横轴,护理流程为纵轴,制成日常计划表。结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护士专业知识的满意程度,达到95分以上。结论临床路径的应用既提醒年轻护士工作程序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陈美;邹文婷;陈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苏参汤加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苏参汤加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自拟苏参汤加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并与小儿咳喘灵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苏参汤加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减少了患儿再次发作的几率。

    作者:荣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服务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的相关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10年1月份~2011年1月份)为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的临床护理服务,观察组(2012年1月份~2013年1月份)为采用护理层级管理后的临床护理服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服务情况。结果调查发现,观察组在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护士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规范护理工作,保障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

    作者:殷爱顺;李秋容;贺晓萍;杨仲婷;利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术式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疾病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将2006年3月~2009年9月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并给予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97例病例设为观察组,另31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TVH手术,观察两组间隙分离的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观察组97例96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中粘连操作困难中转开腹,对照组31例,2例中转开腹,1例出现膀胱损伤,观察组在间隙分离的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能成功治疗妇科疾病并有手术暴露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式相对简捷等一定优点。

    作者:罗胜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效果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危险行为为Ⅲ~Ⅴ级的精神病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还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暴力行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对危险行为等级高的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利于保障患者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还降低了医疗风险,促进了医患和谐,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费惠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关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及相关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发生概率;以及腹腔镜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分析了在2007年~2012年12月,由于不同的原因做腹腔镜手术的妇科1236例之间各异的手术方法以及每一个个体的并发症。结果在试验分析中了解到,做完腹腔镜手术患有并发症的共8例患者,并且其发症概率仅为0.64,在这其中手术病灶切口位置被感染的共有4例,皮下发生气肿的患者共3例,肠管损伤发生的患者为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虽然作为现阶段医疗行业内的一种微创手术,但是其实行起来仍可以产生相应的并发症;应该重点强调其手术后的适应征以及严格做出选择,在手术进行时医生要确保熟练操作,并充分地了解与掌握各种不同医疗器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并且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庆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少损伤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研究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对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外周动脉采血的研究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72.13%。研究组发生标本溶血1例,发生标本凝血1例;对照组发生标本溶血5例,标本凝血5例,血肿3例,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安全可靠,患儿痛苦小,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采用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完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就诊的76例(其中重型乙型肝炎16例、,肝硬化39例、原发性肝癌2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病变患者,回顾性分析普通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对晚期肝病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明显较普通治疗效果好,两种治疗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目前临床上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缺乏特别理想治疗方案,除了采取普通的综合治疗外,抗病毒治疗因疗效显著也逐渐得到重视。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抉择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佳麻醉方法。方法搜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计划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4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73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B组73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手术的可控性及连续性要优于B组,但患者术后疗效及预后较B组差。结论掌握不同麻醉方法用于不同情况下的急性阑尾炎尤为重要。

    作者:林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行“主责任护士负责制”实践

    总结了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行主责任护士负责制的护理经验。以主责任护士护理组为工作单元,1名主管护师带领组内成员全面负责患者术前完善检查,术后检测生命体征,妥善管理体位,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术后康复,疼痛管理。增加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时性,完整性,使病人安全满意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李子楠;杨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分析。方法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2例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按Simpson 手术分级评定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8例,Simpson Ⅱ级切除4例,Simpson Ⅲ级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发1例。结论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提高肿瘤全切率。

    作者:王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链霉素治疗布氏杆菌病过程中出现前庭损害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眩晕,走路不稳,踩棉花感5天入院,既往史:25天前确诊布氏杆菌病,利福平600 mg每日口服,链霉素1 g1次/日肌注,5天前自觉眩晕走路不稳,踩棉花感,活动及光线暗时明显加重,静卧休息可缓解,无耳鸣及听力障碍,病情渐加重,现他人扶持勉强能走,故来院求治。查体:双眼细小水平眼震,走路不稳,romberg征(+),余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检:头CT、头MRI、头颈CTA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未见异常;血尿常规、生化、心电图、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定位:眩晕恶心,无耳鸣及听力障碍,走路不稳,水平眼震,romberg征(+),定位于前庭;定性:结合既往用药史,定性为药物性(链霉素)前庭损害。经停用链霉素,使用抗胆碱能药,B族维生素,银杏叶制剂,盐酸培他啶,补液等,患者7日后治愈出院。

    作者:曲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得到实施,以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将大大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及心衰加重的再住院率。各种药物如何具体运用,应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及个人的临床经验而定。利尿剂对体液潴留患者是必需的使用;地高辛应用于开始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但症状没有缓解的严重心衰患者;当然对于已接受佳药物治疗仍持续存在心力衰竭患者,建议使用双心室起搏治疗。

    作者:招忠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96例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 PLT)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对照组(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分别皮下注射,观察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小板的低值和恢复的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PLT <50×109 L-1的持续时间、恢复到70×109 L-1和125×109 L-1所需要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所需时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思;洪珞珈;展昭民;梁红;唐庆华;赵东陆;于洋;杨秀丽;曹志坚;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青紫80例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青紫的病因和临床特征,为新生儿青紫提供诊断思路。方法分析新生儿室2011年6月~2013年6月80例青紫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青紫新生儿中,66例中心性青紫,63例以原发肺部疾病为首要病因,仅3例心源性青紫,6例周围性青紫6例,8例其他原因青紫8例;采用氧疗后55例肺源性青紫消失,TcSO2升至85%以上。结论新生儿青紫的病因以原发肺部疾病为首位。氧疗是青紫治疗的基本方法,但病因不同吸氧后青紫缓解程度不同。

    作者:刘琳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工作管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职能,明确分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病人安全舒适,提高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崔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