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
目的:探讨细辛脑配合大环内酯类药(阿奇毒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提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大环内酯类药(阿奇毒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大环内酯类药(阿奇毒素)治疗。结果经过一个疗程(7~10天)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5.5%(43/45);对照组有效率为84.4%(38/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细辛脑注射液配合大环内酯类药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世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6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品+氯解磷定治疗。 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氯解磷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瑞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患有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制剂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9.29%)低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χ2=0.4392,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1年内复发率(39.29%)高于治疗组患者的1年内复发率(17.86%),两组间差异显著(χ2=6.3,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一年内复发次数均显著下降(t=6.0124,P<0.01;t=9.1368,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一年内复发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一年内复发次数( t=6.9781,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伐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能够有效抑制病毒,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从而控制病情,减少疾病的复发,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熊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完善各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实施直肠癌手术13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发生在造口坏死3例,造口回缩2例,吻合口瘘4例,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5例。结论直肠癌术后的并发症从根本上决定着预后的效果,其发生的几率与手术者的技术和选择的病例情况不同有关,关键在于及时的预防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洪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根据我院长期以来在神经性皮炎药物治疗的经验,积极研究正确、恰当的用药机制。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2012年期间收治的神经性皮炎患者共205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内服加上外用(70例)以及外用(135例)两组,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天左右的治疗时间内,两组的效果大致相同,但治疗一个月之后,内服加外用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外用组。结论外用兼内对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更好、更显著。
作者:刘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作者:《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产科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宫内感染率和胎儿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而母婴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胎膜早破患者实施细节护理,不仅能够保证母婴安全,而且对于降低胎儿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凌泽丽;杨胜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骶角增大与腰椎峡部裂的关系。方法研究组为18例患腰椎峡部裂的歼击机飞行员,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Ferguson方法测量腰骶角度;对照组为182例无峡部裂的歼击机飞行员,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同样方法测量腰骶角。比较两组腰骶角的差异及研究组腰骶角与腰椎峡部裂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腰骶角平均为43.57±6.89°。对照组100例无滑脱腰骶角平均为37.51±6.34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骶角增大是歼击机飞行员腰椎峡部裂的促进因素之一。
作者:钱韬;郭彦祥;夏鉴兴;邓泳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 A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抗CCP 抗体。结果抗 ACCP 抗体的敏感度为42.5%, RF 为67.8%。 RF高于抗ACCP抗体,抗ACCP抗体的特异度为97.4%, RF为78.7%。抗ACCP抗体明显高于RF。在RA诊断预测中,抗ACCP抗体明显优于RF。结论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和预测性,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作者:郭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33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取收治的3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配合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7例。观察组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避免负面情绪对手术产生影响,术后5周进行简单的负重训练。对照组则仅进行常规手术,术后卧床静养。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器械的清洁保养,及术后护理进行对比。结果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5~10个月。观察组术后5周由护理人员陪同进行负重训练,对照组无需进行负重训练,卧床静养。术后两组患者需定期前往医院拍片复查,终两组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及切口感染情况,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9.7±1.2周,较对照组骨性愈合时间10.7±1.5周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3.75%(15/16),远高于对照组64.71%(1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手术配合方案更有益于患者的恢复,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袁丽媚;胡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估肩锁关节Ⅲ°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肩锁关节Ⅲ°脱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保守治疗组行冰敷、应用止痛药、吊带制动,手术治疗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手术治疗组优23例、良6例,保守治疗组良3例,差26例。结论恢复肩锁关节完整性、稳定性的手术治疗组,避免了肩关节慢性疼痛、功能严重下降、无力、不稳的发生,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作者:石铸;马江川;陈江;毛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40例,对照组(单用多潘立酮)40例,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疗效比较,症状分级评分明显下降的是胃部烧灼感、上腹痛,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嗳气、餐后饱胀分级评分研究组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后比较,症状分级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韩红娟;冯学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关系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TC)相对正常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观察组,无血脂改变的正常人20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样本血清TC进行实验室测定;并应用B超对肱动脉进行检测扫描记录,在静息、肱动脉充血反应性扩张( DTRH)、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 DTNG)记录研究对象基线肱动脉二维图象及其多普勒血流图象。计算不同状态下的管径变化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率( Flow-MD%)。结果 A组TG、LDL高于B组,HDL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肱动脉扩张度、顺应性、肱动脉充血反应性扩张度A组较B组降低,A组在反应性充血引起血管内径的变化与B组相比明显减弱( P<0.01);两组对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无差异。结论 HDL-C水平的检测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检查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苏迈;钱劲;王盛朝;王朔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9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42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72.0%),其次G+球菌(占17.9%),真菌(占10.1%)及二重感染(占8.5%)也常见。其中铜绿假单孢菌为29.3%,鲍曼不动杆菌为17.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6.5%,肺炎克雷伯菌为13.7%,大肠埃希菌为10.8%,其它细菌占2.4%。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王永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与X线用于胸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对X线检查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75例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不同类型胸部闭合性损伤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血气胸、肺不张、肺挫伤及创伤性湿肺等CT检查临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X线( 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骨折、肺撕裂伤及纵隔气肿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在诊断肺实质损伤及血气胸方面家价值优于X线,适用于受伤较重患者;而X线骨折诊断准确率高,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作者:谈世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国住院病人每10人有1人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有5%的患者因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至于死于用药不当的患者,在全世界死亡的病人中更是多达近1/3,在临床发病率中,大约有30%属于药源性疾病(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大约21%属于感染性疾病,大约16%属于医源性疾病(由误诊和医疗事故引起的)[1]。本文主要通过对某市消费者到药房购药与用药情况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来对存在的用药安全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作者:黄祖林;吴晓琼;马文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引起儿科临床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临床工作者对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或前后酒精接触致双硫仑样反应的重视,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127例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或前后酒精接触致双硫仑样反应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硫仑样反应患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极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结论应高度重视儿童双硫仑样反应,患儿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或前后一周内应避免酒精接触。
作者:李明东;宋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44例)和药物组1(12例)、药物组2(12例),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及一年后的复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4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100.00%),复发2例(复发率:4.54%);药物组1治愈6例(治愈率:50%),复发4例(复发率:66.67%);药物组2治愈7例(治愈率:58.33%),复发5例(复发率:71.42%)。手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治愈率,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术中避免子宫内膜组织的种植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作者:伏慧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口服蒙脱石散剂及肠道微生态,合并细菌感染者予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且价廉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部肿块在CT检测中的表现,以提高对颈部各种肿块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31例颈部肿块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观察其CT增强表现情况,并分析病灶体积、生理解剖位置、肿块边缘形态与密度、强化特征及其相邻血管之间的联系。结果①颈部淋巴结结核8例(25.81%),表现为有结节状环形周边强化,相互融合呈花环状;②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4例(12.90%),表现为呈多组或多个体积不等的结节,强化程度轻微,密度不均,部分病灶的边缘会出现环状强化;③颈部囊肿6例(19.35%),表现为呈单个水样囊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壁薄,囊壁呈轻微强化;④其他肿瘤13例(41.94%),发病部位以颈部疏松间隙为主,边缘壁薄,囊壁与内部分隔会出现轻微强化。结论颈部肿块的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诊断难度大,通过CT检测可以将肿块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孙仲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