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红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状况。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胃炎病患60例,运用急诊胃镜检查确认疾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出血性胃炎的病因较多,应立足于致病因素、症状的临床表现特征,采取可靠的治疗方案。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运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张洋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1],在这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糖尿病。
作者:王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糖尿病是人类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起到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视力受损甚者致盲。所以近些年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就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致病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简要概述。
作者:李琦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基础护理外,还实施整体护理措施。观察两个组患者在住院期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依从良率达到96.15%,而对照组依从良好率只为8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小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45例患者腹腔镜下异位灶剔除术+孕三烯酮+大黄蟅虫丸的规范治疗方案治疗(A组),另45例患者只采用纯手术方案治疗(B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痛经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方案的治疗,在总有效率上A组达到了97.8%(44/45),B组为84.4%(38/4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痛经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在治疗后的痛经评分要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运用腹腔镜下异位灶剔除术+孕三烯酮+大黄蟅虫丸的规范方案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痛经状况,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万庭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探讨有效的沟通技巧。方法研究共纳入220名研究对象,均为在急诊科等待的患者家属,向其发放自制的心理需求调查表,分析患者家属在沟通前与沟通后的心理需求。结果经调查得知,患者家属心理需求高的为需要沟通和心理疏导,占76.8%(169/220),其次为需要关心支持和陪在患者身边,分别为70.9%(156/220)和68.2%(150/220);在经过有效的沟通之后,与沟通之前相比,患者家属在沟通之后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上显著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其家属在心理以及生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有效的沟通可缓解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使其心理承受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罗正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膀胱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是2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弥可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病人膀胱功能与血糖情况。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血糖均得到了相应的控制,而在膀胱残余量以及排尿时间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优,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膀胱病变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与弥可保来予以治疗,所获疗效良好,不仅可使病人血糖得到很好地控制,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排尿功能,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李慧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治疗的256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通过分析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肥胖、年龄、糖尿病、切口类型等都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熟练度,从而有效控制手术切口长度,要在无菌环境中操作,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大大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字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现行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对策。经过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深入探索,发现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带教老师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过于传统,教育理念缺乏,教师资源缺乏,教学管理体制系统没有完善和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等。改革对策包括改革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明确教学目标,着重培养护士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和清晰的法律意识。只有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不断的进行分析总结,完善教学方法,形成系统的临场护理教学体系,临床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的整体质量才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
作者:李秋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纳入对象40例,均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对患者进行6个月左右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Lysholm评分、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与关节活动度上均得到了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例患者当中,有26例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2例差,优良率为95%。结论对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来说,运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创伤小,并发症少,价格低廉,能加快患者的关节活动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孔庆利;姚仁福;王彦亭;李晓林;张仕祥;邵建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8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1a后的依从性以及外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依从性明显较高( P<0.05)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均得到了明显上升,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明显( P<0.05),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抗病毒能力,从而减轻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升患者依从性。
作者:祝书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对重症病人应用心血管药物时的监护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对收治的重症患者在应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加强用药监护,以加强监护前1年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加强监护后1年内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 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应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加强用药监护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张丽君;周湘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院呼吸内科6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整体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气指标分析结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通气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
作者:翟晶岩;杨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鞍区肿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包括鞍区,鞍上,鞍旁肿瘤。主要以垂体肿瘤,颅咽管瘤为主其次为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等组成。由于设备和技术的日益精细,使得神经外科医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仅损伤微小神经来治疗某些神经疾病,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面临新课题。
作者:白长缨;杨雪艳;李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8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两年对照组出现3例复发,观察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61%,对照组为8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首选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无复发。
作者:杨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CSP )是指有剖宫产史的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但由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困难,初诊误诊率高,而且瘢痕处肌壁薄弱且纤维组织多,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易导致难以控制的阴道大出血或子宫破裂,危及患者生命。将收治的1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治经过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邓利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找到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给予小剂量MM (10 mg/次、Tid);B组35例,给予初始大剂量MM (30 mg/次、Tid、2周),继而小剂量MM (10 mg/次、Tid);C组35例,给予大剂量MM (30 mg/次、Tid)。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比较患者总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5.7%和91.4%,三组比较A组与B、C组有差异( P<0.05), B、C组比较无差异( 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8.6%、17.7%,三组比较C组与A、B组有差异(P<0.05),A、B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不同,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MM初始大剂量继而小剂量的剂量方案是治疗甲亢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霞;牛庆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共150例,均实行剖宫产术,平均分为大出血组和对照组,大出血组为术中术后出血量大于等于1000 mL的孕妇,对照组为术中术后出血量小于1000 mL的孕妇,对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大出血组中孕次、产次、剖宫产史、刮宫史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前置胎盘,出血大于500 mL的胎盘面积明显大于出血小于500 mL,胎盘附着子宫前壁和流产次数2次以上出血量分别高于其他附着位置和流产次数2次以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剖宫产史、刮宫史、子宫前壁附着胎盘等,要在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周玲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建立快捷护理路径救治小组,对急诊科收治的3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的护理措施,由1名医生、2名护士组成快捷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按照培训预案,有序并同步进行脱离毒物接触、病史询问、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同时予以吸氧、给出医嘱、洗胃、建立静脉通道,阿托品静脉注射,留置导尿管等。并进行知情同意谈话,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及进展情况,求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配合治疗,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结果35例救治成活,为未发生医患纠纷,患者满意度高,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协调了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苏硕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