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长缨;杨雪艳;李杰
目的:对大隐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离与曲张静脉切除术,观察组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具有显著疗效,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作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优先选择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朱冬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CT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方法收集青岛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周围型2例,肝门型10例,肝外胆管型7例。 CT显示胆道肿块16例,梗阻部位12例呈截断型,5例呈突然狭窄型。肝内胆管17例呈中/重度扩张,扩张胆管13例呈树藤状,6例呈蟹足状,肝外胆管扩张11例,胆囊扩大7例,术前胆管癌误诊4例,误诊率为21.1%。结论 CT在胆管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昱;李楠;陶智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晚期大肠癌患者以腹腔镜铺助下晚期大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11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开腹晚期大肠癌切除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腹腔镜铺助下晚期大肠癌切除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镇痛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中患者的失血量、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肠道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晚期大肠癌以腹腔镜辅助下晚期大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能够使患者的肠道功能得到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鸿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45例患者腹腔镜下异位灶剔除术+孕三烯酮+大黄蟅虫丸的规范治疗方案治疗(A组),另45例患者只采用纯手术方案治疗(B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痛经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方案的治疗,在总有效率上A组达到了97.8%(44/45),B组为84.4%(38/4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痛经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在治疗后的痛经评分要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运用腹腔镜下异位灶剔除术+孕三烯酮+大黄蟅虫丸的规范方案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痛经状况,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万庭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翼状胬肉患者中选取412例(共446眼)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依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6例(223眼),研究组采用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球结膜移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7.62%,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6.14%,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极显著, P<0.01。结论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在治疗翼状胬肉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
作者:孙志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胆结石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1例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7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2.3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可使其消除恐惧情绪,减轻病痛。
作者:戈国蕾;苏佳;冯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9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骨瓣减压和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48例术后常规治疗(比较组),另48例患者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评价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评价组为95.8%(46/48),比较组为83.3%(40/48),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GCS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相应治疗,评价组要显著高于比较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实施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可起到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性高。
作者:白文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手部骨折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收治手部骨折患者中选取1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科氏针石膏对患肢进行固定,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外部固定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之后的6-12周内,采用外部固定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掌骨与近节指骨的骨折愈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近节节骨(51.2%)与掌骨骨折(41.3%)的愈合率;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近节节骨与掌骨的预后功能恢复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功能恢复率(近节节骨综合恢复率为85.3%,掌骨为61.9%),所以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对手部骨折患者使用外部固定器治疗,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以及预后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吴龙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现行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对策。经过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深入探索,发现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带教老师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过于传统,教育理念缺乏,教师资源缺乏,教学管理体制系统没有完善和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等。改革对策包括改革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明确教学目标,着重培养护士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和清晰的法律意识。只有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不断的进行分析总结,完善教学方法,形成系统的临场护理教学体系,临床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的整体质量才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
作者:李秋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不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9例),常规组行常规开放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0例),比较结果。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0.05);腔镜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6.331, P=0.026);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枚数为(16.8±4.9)枚,随访3年期间无1例复发,常规组淋巴结清扫枚数为(17.9±5.8)枚,复发率为2.50%,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保乳术后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相同。
作者:刘顺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护理方式及处理原则。方法选取急诊收治的86例野生菌中毒患者,对全部患者的急救护理以及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给予清除毒物、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早补液促进毒物排泄等治疗,并给与有效、科学的急诊护理措施,治疗后安全康复出院82例,其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溶血性病情恶化以及心、肝、肾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对于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在急诊救治中,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给予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急救护理在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患者治疗、痊愈成功的关键部分。
作者:吴琼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塞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优于传统填塞治疗方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77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60±30)min,术中出血量(60±29)mL。全部患者均为良性肿瘤,术后多数于术后24 h内排气,平均住院时间(3.1±1.2)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1个月复查均恢复良好。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爱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1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1例给予全额骨瓣入路(即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30例采取双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半年后观察发现:观察组以80.65%的治疗良好率明显较对照组53.33%的治疗良好率理想( P<0.05)。结论给予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采用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且手术风险相对较双侧入路低。
作者:张宏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上颌窦囊肿28例,均采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结果黏液性囊肿3例,上颌窦腔内潴留囊肿14例,浆液性囊肿11例。随访3月~1年。2例患者出现间断前额胀痛,1例患者偶感面颊部胀满感,余患者鼻通气良好,无明显不适。复查上颌窦CT,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下鼻甲上颌窦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显著,安全、痛苦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徐洪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治疗的256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通过分析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肥胖、年龄、糖尿病、切口类型等都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熟练度,从而有效控制手术切口长度,要在无菌环境中操作,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大大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字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8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两年对照组出现3例复发,观察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61%,对照组为8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首选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无复发。
作者:杨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品管圈的发展历史和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结合2013年7月开展的7个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改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表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员工个人和组织均起到正能量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在医院管理中使用品管圈的一些心得体会及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作者:李元富;刘作林;瞿佳;赵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急性牙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急性牙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第1 d、3 d、7 d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第1天、3天、7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9%、90.9%、93.9%,对照组相应的为57.6%、63.6%、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牙周脓肿患者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宦万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1],在这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糖尿病。
作者:王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