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敏
目的:针对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实验室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方法取临床免疫实验室检测的30000例各类病毒标本,主要包括结核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梅毒确诊试剂,针对其阳性率展开统计分析。结果4002例阳性标本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肝炎患者例数共计3420例,检测阳性率为12.8%;梅毒患者234例,阳性率为1.5%;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24例,阳性率为0.1%;丙型肝炎患者252例,阳性率为1.6%;结核患者32例,阳性率为3.4%;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20例,阳性率分别为4.1%、3.8%。其中阳性标本中绝大部分为乙型肝炎、梅毒以及丙型肝炎。本次阳性标本在院内广泛分布。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全面了解并分析检验实验室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传染源有利于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开展,为实验室人员健康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作者:曹清清;李坤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对重症病人应用心血管药物时的监护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对收治的重症患者在应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加强用药监护,以加强监护前1年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加强监护后1年内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 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应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加强用药监护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张丽君;周湘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旋前外旋型Ⅳ度)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9~2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72例患者术后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2.39±10.94)天、恢复负重行走时间的平均时间为(46.57±11.67)天;患者恢复的评分情况为,优占87.50%、良占9.72%、可占2.79%、优良率为97.22%(70/72)。结论复位内固定手术,在针对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的复位正常、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良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优良率很高,手术方式安全可靠。
作者:马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不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9例),常规组行常规开放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0例),比较结果。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0.05);腔镜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6.331, P=0.026);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枚数为(16.8±4.9)枚,随访3年期间无1例复发,常规组淋巴结清扫枚数为(17.9±5.8)枚,复发率为2.50%,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保乳术后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相同。
作者:刘顺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治疗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分析,其中有50例进入ICU病房实施重症监护治疗( ICU组),另18例一般监护治疗(非ICU组),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50例ICU组中,有5例出现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占10%,有10例出现SIR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占20%,7例出现应激性溃疡伴出血,占14%,以上症状的治愈率分别为80%(4/5)、60%(6/10)和85.7%(6/7);在病死率和致残率上, ICU组分别为10%(5/50)和18%(9/50),非ICU组分别为27.8%(5/18)和33.3%(6/18),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重症监护治疗可以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提高,避免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高洪;杨梅;刘国锋;邓继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纳入对象40例,均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对患者进行6个月左右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Lysholm评分、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与关节活动度上均得到了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例患者当中,有26例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2例差,优良率为95%。结论对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来说,运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创伤小,并发症少,价格低廉,能加快患者的关节活动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孔庆利;姚仁福;王彦亭;李晓林;张仕祥;邵建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翼状胬肉患者中选取412例(共446眼)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依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6例(223眼),研究组采用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球结膜移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7.62%,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6.14%,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极显著, P<0.01。结论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在治疗翼状胬肉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
作者:孙志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手部骨折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收治手部骨折患者中选取1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科氏针石膏对患肢进行固定,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外部固定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之后的6-12周内,采用外部固定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掌骨与近节指骨的骨折愈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近节节骨(51.2%)与掌骨骨折(41.3%)的愈合率;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近节节骨与掌骨的预后功能恢复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功能恢复率(近节节骨综合恢复率为85.3%,掌骨为61.9%),所以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对手部骨折患者使用外部固定器治疗,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以及预后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吴龙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4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同小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9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骨瓣减压和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48例术后常规治疗(比较组),另48例患者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评价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评价组为95.8%(46/48),比较组为83.3%(40/48),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GCS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相应治疗,评价组要显著高于比较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实施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可起到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性高。
作者:白文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剖宫产产妇术后接受有效临床护理干预后母乳喂养情况的改善。方法取产科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产科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更高,母乳喂养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临床护理人员应总结分析其母乳喂养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增强母乳喂养信心,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廖艳丹;廖惠璇;李淑玲;叶妙玲;陈巧云;孔婉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探讨有效的沟通技巧。方法研究共纳入220名研究对象,均为在急诊科等待的患者家属,向其发放自制的心理需求调查表,分析患者家属在沟通前与沟通后的心理需求。结果经调查得知,患者家属心理需求高的为需要沟通和心理疏导,占76.8%(169/220),其次为需要关心支持和陪在患者身边,分别为70.9%(156/220)和68.2%(150/220);在经过有效的沟通之后,与沟通之前相比,患者家属在沟通之后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上显著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其家属在心理以及生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有效的沟通可缓解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使其心理承受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罗正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球后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肌锥内,使药物更多地作用于眼后节及视神经。达到治疗眼球后节疾病或球后阻滞麻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眼科临床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由于其注射位置较深,且球后血管、神经丰富,多有并发症发生。于2007年5月发生1例球后注射药物后出现一过性眼球固视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樊春红;佰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局部脑血流地形图、诱发电位及CT在短暂脑缺血发作时检查的异常率。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同一天分别做局部脑血流地形图、诱发电位及CT检查。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局部脑血流地形图异常显著,其次为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而头颅CT异常率低。结论局部脑血流地形图可以做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客观诊断指标,结合脑干诱发电位及临床病史体征有望提高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王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45例患者腹腔镜下异位灶剔除术+孕三烯酮+大黄蟅虫丸的规范治疗方案治疗(A组),另45例患者只采用纯手术方案治疗(B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痛经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方案的治疗,在总有效率上A组达到了97.8%(44/45),B组为84.4%(38/4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痛经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在治疗后的痛经评分要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运用腹腔镜下异位灶剔除术+孕三烯酮+大黄蟅虫丸的规范方案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痛经状况,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万庭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胃肠道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4例以胃肠道急腹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患儿的CT诊断资料及超声诊断资料,将CT诊断符合率与超声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过敏性紫癜(腹型)、小儿肠憩室的CT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超声诊断符合率,数据依次为:78.8%vs95.3%,86.6%vs100%,78.6%vs100%,92.0%vs100%,18.2%vs63.6%,10%vs60%,0%vs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对小儿胃肠道急腹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可作为诊断小儿胃肠道急腹症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柏艳红;唐凤珍;郭建康;唐中才;艾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临床干预对妊娠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共入选42例梅毒孕妇,其中20例在妊娠早期或中期进行临床干预( A组)、22例在妊娠晚期进行临床干预( B)组,观察结果。结果 A组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00%,B组为54.55%,A组明显低于B组(χ2=7.136,P=0.011);A组1例(5.00%)为先天梅毒儿,B组3例(13.64%),A组低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χ2=0.907,P=0.608)。结论对梅毒孕妇尽早、规范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儿发生率。
作者:张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诊治的128例上消化道患者60岁及以上患者58例为老年组;60岁以下患者70例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造成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别有消化性溃疡(44.8%)、食管胃底筋脉曲张(17.2%)、急性胃黏膜病变(20.7%)、胃癌(10.3%),其中胃癌出血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对比,老年组患者合并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的出血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故在临床治疗上需引起主治医师的重视,避免延误诊治。
作者:胡于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人文护理理念在妇科肿瘤手术病人的应用,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提高病人的依从性,融洽护患关系,间接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住院修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从病人新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各阶段住院全程提供人文护理。结果综合满意度,针对人文关怀的项目及内容:病房环境,满意率:96.8%;住院期间心理疏导及沟通满意率:97.3%;手术前后护士主动关心并给与帮助满意率:98.4%;对护理服务的整体感受满意度97.3%。结论当前医学模式,护理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环境、健康为基本内容的整体护理。在实行全程的人文护理过程中,对护患双方起到双赢的作用。
作者:史迎春;罗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