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东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接受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时的卵巢功能指标,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创伤更小,有利于维持患者远期的卵巢功能,是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俞颖慧;肖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治疗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分析,其中有50例进入ICU病房实施重症监护治疗( ICU组),另18例一般监护治疗(非ICU组),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50例ICU组中,有5例出现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占10%,有10例出现SIR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占20%,7例出现应激性溃疡伴出血,占14%,以上症状的治愈率分别为80%(4/5)、60%(6/10)和85.7%(6/7);在病死率和致残率上, ICU组分别为10%(5/50)和18%(9/50),非ICU组分别为27.8%(5/18)和33.3%(6/18),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重症监护治疗可以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提高,避免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高洪;杨梅;刘国锋;邓继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清除技术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清除技术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例,2例死亡,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2例,20例能生活自理,12例部分生活自理,8例不能生活自理,3例植物生存。其中有3例进行了二次穿刺介入手术,2例转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经过软通道介入治疗后,通过术后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涂小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共150例,均实行剖宫产术,平均分为大出血组和对照组,大出血组为术中术后出血量大于等于1000 mL的孕妇,对照组为术中术后出血量小于1000 mL的孕妇,对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大出血组中孕次、产次、剖宫产史、刮宫史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前置胎盘,出血大于500 mL的胎盘面积明显大于出血小于500 mL,胎盘附着子宫前壁和流产次数2次以上出血量分别高于其他附着位置和流产次数2次以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剖宫产史、刮宫史、子宫前壁附着胎盘等,要在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周玲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剖宫产产妇术后接受有效临床护理干预后母乳喂养情况的改善。方法取产科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产科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更高,母乳喂养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临床护理人员应总结分析其母乳喂养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增强母乳喂养信心,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廖艳丹;廖惠璇;李淑玲;叶妙玲;陈巧云;孔婉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腺配伍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68例瘢痕子宫早孕引产患者,按照就诊序号的单双码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4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依沙丫啶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发生宫颈裂伤、胎膜残留的机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治疗瘢痕子宫早孕能够促进完全流产,减少发生临床并发症的机率,且安全性很高。
作者:孟大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扫描仪器为GE Optima CT 66064排128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为耻骨上缘与膈顶之间,89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37例,延迟扫描13例。结果肾蒂伤12例,肾粉碎伤8例,肾撕裂伤16例,肾挫裂伤22例,肾包膜下出血8例,肾挫伤23例。结论利用螺旋CT诊断闭合性肾损伤,能够提高确诊率,同时CT诊断结果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所以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螺旋CT检查。
作者:朱钧;单征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找到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给予小剂量MM (10 mg/次、Tid);B组35例,给予初始大剂量MM (30 mg/次、Tid、2周),继而小剂量MM (10 mg/次、Tid);C组35例,给予大剂量MM (30 mg/次、Tid)。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比较患者总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5.7%和91.4%,三组比较A组与B、C组有差异( P<0.05), B、C组比较无差异( 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8.6%、17.7%,三组比较C组与A、B组有差异(P<0.05),A、B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不同,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MM初始大剂量继而小剂量的剂量方案是治疗甲亢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霞;牛庆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57例病原菌感染患者,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24 h的菌落培养后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通过病原菌检查后,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率(63.16%)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5.26%),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引起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并且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对于细菌败血症感染的患者要合理用药,减少病原菌的耐药性。
作者:郑建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eer评分、骨折愈合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内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eer评分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在组间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前Neer评分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的Neer评分存在明显差异( 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活动情况,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大;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传统钢板相比可以更好保护骨折处的血运,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强化患者各方面的恢复情况,效果显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查天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大隐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离与曲张静脉切除术,观察组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具有显著疗效,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作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优先选择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朱冬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CT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方法收集青岛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周围型2例,肝门型10例,肝外胆管型7例。 CT显示胆道肿块16例,梗阻部位12例呈截断型,5例呈突然狭窄型。肝内胆管17例呈中/重度扩张,扩张胆管13例呈树藤状,6例呈蟹足状,肝外胆管扩张11例,胆囊扩大7例,术前胆管癌误诊4例,误诊率为21.1%。结论 CT在胆管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昱;李楠;陶智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羊水III度粪染对新生儿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收治的羊水III度粪染的足月分娩产妇70例作为分析组,并抽取同期收治的羊水正常的足月分娩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分析组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分娩方式上差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羊水III度粪染极大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临床上要重点关注,严密观察孕妇的产程,通过正确与合理的处理措施来使分娩尽早结束,从而有效防止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同时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
作者:赵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如何。方法选取120例患有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选择用阿昔洛韦、维生素c、利巴韦林等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60例使用同样的西药给药方式,同时给予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及生脉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4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0%,而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较好的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作者:申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保温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5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术中施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保温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及术中寒战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更高( 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施行术中保温护理干预有利于防止术中低体温及寒战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旋前外旋型Ⅳ度)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9~2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72例患者术后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2.39±10.94)天、恢复负重行走时间的平均时间为(46.57±11.67)天;患者恢复的评分情况为,优占87.50%、良占9.72%、可占2.79%、优良率为97.22%(70/72)。结论复位内固定手术,在针对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的复位正常、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良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优良率很高,手术方式安全可靠。
作者:马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翼状胬肉患者中选取412例(共446眼)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依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6例(223眼),研究组采用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球结膜移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7.62%,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6.14%,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极显著, P<0.01。结论结膜反折法联合球结膜移植在治疗翼状胬肉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
作者:孙志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二丙酸培氯米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百草琼浆牌益气贴治疗,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与复发几率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正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观察和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系统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输卵管病变程度,治疗后通畅情况,1年后受孕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以及1年后宫内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术和系统围术期护理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
作者:马蔚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对重症病人应用心血管药物时的监护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对收治的重症患者在应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加强用药监护,以加强监护前1年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加强监护后1年内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 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应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加强用药监护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张丽君;周湘煜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