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琼
目的:分析对重症病人应用心血管药物时的监护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对收治的重症患者在应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加强用药监护,以加强监护前1年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加强监护后1年内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 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应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加强用药监护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张丽君;周湘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找到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给予小剂量MM (10 mg/次、Tid);B组35例,给予初始大剂量MM (30 mg/次、Tid、2周),继而小剂量MM (10 mg/次、Tid);C组35例,给予大剂量MM (30 mg/次、Tid)。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比较患者总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5.7%和91.4%,三组比较A组与B、C组有差异( P<0.05), B、C组比较无差异( 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8.6%、17.7%,三组比较C组与A、B组有差异(P<0.05),A、B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不同,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MM初始大剂量继而小剂量的剂量方案是治疗甲亢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霞;牛庆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心理和性功能。结果 A、B两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焦虑发生率比之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但B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患者术后三个月在性欲、性生活接受度、性生活频率等方面比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B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改善患者性功能。
作者:杨捷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品管圈的发展历史和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结合2013年7月开展的7个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改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表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员工个人和组织均起到正能量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在医院管理中使用品管圈的一些心得体会及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作者:李元富;刘作林;瞿佳;赵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塞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优于传统填塞治疗方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不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9例),常规组行常规开放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0例),比较结果。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0.05);腔镜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6.331, P=0.026);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枚数为(16.8±4.9)枚,随访3年期间无1例复发,常规组淋巴结清扫枚数为(17.9±5.8)枚,复发率为2.50%,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保乳术后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相同。
作者:刘顺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护理方式及处理原则。方法选取急诊收治的86例野生菌中毒患者,对全部患者的急救护理以及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给予清除毒物、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早补液促进毒物排泄等治疗,并给与有效、科学的急诊护理措施,治疗后安全康复出院82例,其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溶血性病情恶化以及心、肝、肾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对于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在急诊救治中,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给予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急救护理在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患者治疗、痊愈成功的关键部分。
作者:吴琼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扫描仪器为GE Optima CT 66064排128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为耻骨上缘与膈顶之间,89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37例,延迟扫描13例。结果肾蒂伤12例,肾粉碎伤8例,肾撕裂伤16例,肾挫裂伤22例,肾包膜下出血8例,肾挫伤23例。结论利用螺旋CT诊断闭合性肾损伤,能够提高确诊率,同时CT诊断结果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所以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螺旋CT检查。
作者:朱钧;单征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大隐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离与曲张静脉切除术,观察组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具有显著疗效,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作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优先选择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朱冬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现状,提出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大学四个年级的186名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处于正常水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年级、籍贯、独生或非独生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处于正常水平,但没有因为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进步。可以通过强化时间观念,制定计划和提高效率以及学校的辅导和训练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
作者:马方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对两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产妇产程,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冯榕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eer评分、骨折愈合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内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eer评分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在组间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前Neer评分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的Neer评分存在明显差异( 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活动情况,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大;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传统钢板相比可以更好保护骨折处的血运,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强化患者各方面的恢复情况,效果显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查天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上颌窦囊肿28例,均采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结果黏液性囊肿3例,上颌窦腔内潴留囊肿14例,浆液性囊肿11例。随访3月~1年。2例患者出现间断前额胀痛,1例患者偶感面颊部胀满感,余患者鼻通气良好,无明显不适。复查上颌窦CT,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下鼻甲上颌窦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显著,安全、痛苦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徐洪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球后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肌锥内,使药物更多地作用于眼后节及视神经。达到治疗眼球后节疾病或球后阻滞麻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眼科临床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由于其注射位置较深,且球后血管、神经丰富,多有并发症发生。于2007年5月发生1例球后注射药物后出现一过性眼球固视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樊春红;佰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诊治的128例上消化道患者60岁及以上患者58例为老年组;60岁以下患者70例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造成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别有消化性溃疡(44.8%)、食管胃底筋脉曲张(17.2%)、急性胃黏膜病变(20.7%)、胃癌(10.3%),其中胃癌出血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对比,老年组患者合并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的出血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故在临床治疗上需引起主治医师的重视,避免延误诊治。
作者:胡于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状况。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胃炎病患60例,运用急诊胃镜检查确认疾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出血性胃炎的病因较多,应立足于致病因素、症状的临床表现特征,采取可靠的治疗方案。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运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张洋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保温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5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术中施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保温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及术中寒战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更高( 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施行术中保温护理干预有利于防止术中低体温及寒战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自拟阶梯分级治疗模式治疗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探讨临床呼吸内科对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基本的治疗模式。方法将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级(轻度30例、中度46例、重度44例);治疗方法依据分级采用阶梯治疗方案:轻度抗炎+茶碱类+糖皮质激素三联治疗、中度抗炎+茶碱类+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四联治疗、重度抗炎+茶碱类+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五联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2周后均达到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91.3%(42/46)和88.6%(39/44)。结论阶梯分级治疗模式作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治疗模式是有效的。
作者:米天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分析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其治疗有效率为72.22%;实验组显效33例,有效17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2.59%;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头晕头痛等神经症状、心律失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毕立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