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马蔚文

关键词:宫腹腔镜联合术, 输卵管性不孕症, 效果,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观察和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系统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输卵管病变程度,治疗后通畅情况,1年后受孕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以及1年后宫内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术和系统围术期护理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脑血流图诱发电位及CT检查结果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局部脑血流地形图、诱发电位及CT在短暂脑缺血发作时检查的异常率。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同一天分别做局部脑血流地形图、诱发电位及CT检查。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局部脑血流地形图异常显著,其次为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而头颅CT异常率低。结论局部脑血流地形图可以做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客观诊断指标,结合脑干诱发电位及临床病史体征有望提高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王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分析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共150例,均实行剖宫产术,平均分为大出血组和对照组,大出血组为术中术后出血量大于等于1000 mL的孕妇,对照组为术中术后出血量小于1000 mL的孕妇,对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大出血组中孕次、产次、剖宫产史、刮宫史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前置胎盘,出血大于500 mL的胎盘面积明显大于出血小于500 mL,胎盘附着子宫前壁和流产次数2次以上出血量分别高于其他附着位置和流产次数2次以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剖宫产史、刮宫史、子宫前壁附着胎盘等,要在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周玲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沟通技巧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探讨有效的沟通技巧。方法研究共纳入220名研究对象,均为在急诊科等待的患者家属,向其发放自制的心理需求调查表,分析患者家属在沟通前与沟通后的心理需求。结果经调查得知,患者家属心理需求高的为需要沟通和心理疏导,占76.8%(169/220),其次为需要关心支持和陪在患者身边,分别为70.9%(156/220)和68.2%(150/220);在经过有效的沟通之后,与沟通之前相比,患者家属在沟通之后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上显著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其家属在心理以及生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有效的沟通可缓解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使其心理承受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罗正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胆结石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1例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7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2.3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可使其消除恐惧情绪,减轻病痛。

    作者:戈国蕾;苏佳;冯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6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采用综合性围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高龄胆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30例。常规组患者在围术期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护理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24/30),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7%(29/30),而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3.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33.3%(10/3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综合性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廖海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方法治疗手部骨折对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手部骨折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收治手部骨折患者中选取1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科氏针石膏对患肢进行固定,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外部固定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之后的6-12周内,采用外部固定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掌骨与近节指骨的骨折愈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近节节骨(51.2%)与掌骨骨折(41.3%)的愈合率;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近节节骨与掌骨的预后功能恢复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功能恢复率(近节节骨综合恢复率为85.3%,掌骨为61.9%),所以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对手部骨折患者使用外部固定器治疗,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以及预后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吴龙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巯咪唑不同剂量方案治疗甲亢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找到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给予小剂量MM (10 mg/次、Tid);B组35例,给予初始大剂量MM (30 mg/次、Tid、2周),继而小剂量MM (10 mg/次、Tid);C组35例,给予大剂量MM (30 mg/次、Tid)。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比较患者总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5.7%和91.4%,三组比较A组与B、C组有差异( P<0.05), B、C组比较无差异( 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8.6%、17.7%,三组比较C组与A、B组有差异(P<0.05),A、B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不同,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MM初始大剂量继而小剂量的剂量方案是治疗甲亢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霞;牛庆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腺样体刮除术及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腺样体刮除术联合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析的方法对收治的108例(120只患耳)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8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鼓室置管术,实验组采用腺样体刮除术联合鼓室置管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听阈较对照组的降低幅度更大( P<0.05),实验组发生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腺体刮除术联合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较利于儿童听力的发育。

    作者:苏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口腔治疗中牙体组织意外穿孔28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口腔治疗中牙体组织意外穿孔28例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总结采用银汞合金、复合树脂、TMA等方法治疗的牙体组织意外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牙中医源性20例,占71.43%,龋源性8例。前牙3例,后牙25例,分别占10.71%、89.29%。髓室侧壁(牙龈内)穿孔5例,髓室底穿孔17例,根管壁穿孔6例,发生率分别为17.86%、60.71%、21.43%。经术后1~2年追踪观察,23例患牙经对症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2.14%,5例因穿孔范围较大、病程较长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合并牙周或根尖周严重病变治疗失败而拔除。结论术中牙体组织意外穿孔影响治疗效果和患牙保存,临床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避免和减少该并发症尤其是医源性穿孔的发生。

    作者:樊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开博通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前后RAAS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用开博通治疗前后RAAS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采用北京中国同位素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RAA放免试剂盒。测量由西安262工厂生产的FJ-2008 Gr免疫计数器。首先做服药前RAAS测定。然后口服开博通,服药期间停用其它扩管剂,换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服药前后组间差异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组间差异用t检验。结果①肝硬化腹水患者RAAS水平明显增高( P<0.01)。②开博通治疗前后RAAS水平有显著差异( P<0.01);③开博通治疗4周后腹水消失率为70%。结论观察RAAS水平变化,对于研究肝硬化腹水疾病的发生发展,调整生理紊乱具有很重要意义,亦为开博通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田力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对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旋前外旋型Ⅳ度)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9~2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72例患者术后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2.39±10.94)天、恢复负重行走时间的平均时间为(46.57±11.67)天;患者恢复的评分情况为,优占87.50%、良占9.72%、可占2.79%、优良率为97.22%(70/72)。结论复位内固定手术,在针对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的复位正常、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良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优良率很高,手术方式安全可靠。

    作者:马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疗效的评价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9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骨瓣减压和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48例术后常规治疗(比较组),另48例患者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评价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评价组为95.8%(46/48),比较组为83.3%(40/48),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GCS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相应治疗,评价组要显著高于比较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实施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可起到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性高。

    作者:白文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57例病原菌感染患者,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24 h的菌落培养后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通过病原菌检查后,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率(63.16%)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5.26%),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引起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并且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对于细菌败血症感染的患者要合理用药,减少病原菌的耐药性。

    作者:郑建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羊水Ⅲ度粪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与分析羊水III度粪染对新生儿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收治的羊水III度粪染的足月分娩产妇70例作为分析组,并抽取同期收治的羊水正常的足月分娩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分析组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分娩方式上差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羊水III度粪染极大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临床上要重点关注,严密观察孕妇的产程,通过正确与合理的处理措施来使分娩尽早结束,从而有效防止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同时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

    作者:赵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采用阶梯分级治疗模式治疗支气管哮喘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自拟阶梯分级治疗模式治疗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探讨临床呼吸内科对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基本的治疗模式。方法将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级(轻度30例、中度46例、重度44例);治疗方法依据分级采用阶梯治疗方案:轻度抗炎+茶碱类+糖皮质激素三联治疗、中度抗炎+茶碱类+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四联治疗、重度抗炎+茶碱类+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五联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2周后均达到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91.3%(42/46)和88.6%(39/44)。结论阶梯分级治疗模式作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治疗模式是有效的。

    作者:米天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和性功能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心理和性功能。结果 A、B两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焦虑发生率比之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但B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患者术后三个月在性欲、性生活接受度、性生活频率等方面比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B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改善患者性功能。

    作者:杨捷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作者:黎佩莹;冯珀霖;殷婉萍;吴锦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胸心外科78例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探究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胸心外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收治的78例胸心外科手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年龄≥60岁、女性、手术时间≥3 h、使用抑酸药物、气管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4 d发生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相对应组。结论心胸外科下呼吸道感染与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情况、气管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应当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作者:红英;张小燕;苟静;付欢欢;黄春艳;张静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年轻恒牙外伤的治疗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年轻恒牙外伤的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治疗的35例年龄段是7~16岁的牙外伤患者,使用正畸固定矫治技术与牙再植术对牙外伤患者中存在的倾斜、伸长、松动、冠折、错位以及扭转等进行治疗。结果35例牙外伤患者中,存在9例冠折需要使用根管进行治疗,2例患者牙齿松动,又存在牙髓炎的临床症状,后使用根管进行治疗,其余24例牙外伤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复诊,没有异常情况的出现,且牙外伤患者都较为满意。结论年轻恒牙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尽量降低牙外伤患者的痛苦,将患者的牙外伤大限度的进行纠正,以有效提高牙外伤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孔德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扫描仪器为GE Optima CT 66064排128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为耻骨上缘与膈顶之间,89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37例,延迟扫描13例。结果肾蒂伤12例,肾粉碎伤8例,肾撕裂伤16例,肾挫裂伤22例,肾包膜下出血8例,肾挫伤23例。结论利用螺旋CT诊断闭合性肾损伤,能够提高确诊率,同时CT诊断结果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所以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螺旋CT检查。

    作者:朱钧;单征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