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春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塞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优于传统填塞治疗方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心外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收治的78例胸心外科手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年龄≥60岁、女性、手术时间≥3 h、使用抑酸药物、气管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4 d发生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相对应组。结论心胸外科下呼吸道感染与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情况、气管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应当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作者:红英;张小燕;苟静;付欢欢;黄春艳;张静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接受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时的卵巢功能指标,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创伤更小,有利于维持患者远期的卵巢功能,是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俞颖慧;肖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观察和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系统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输卵管病变程度,治疗后通畅情况,1年后受孕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以及1年后宫内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术和系统围术期护理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
作者:马蔚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治疗的256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通过分析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肥胖、年龄、糖尿病、切口类型等都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熟练度,从而有效控制手术切口长度,要在无菌环境中操作,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大大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字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探讨有效的沟通技巧。方法研究共纳入220名研究对象,均为在急诊科等待的患者家属,向其发放自制的心理需求调查表,分析患者家属在沟通前与沟通后的心理需求。结果经调查得知,患者家属心理需求高的为需要沟通和心理疏导,占76.8%(169/220),其次为需要关心支持和陪在患者身边,分别为70.9%(156/220)和68.2%(150/220);在经过有效的沟通之后,与沟通之前相比,患者家属在沟通之后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上显著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其家属在心理以及生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有效的沟通可缓解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使其心理承受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罗正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保温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5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术中施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保温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及术中寒战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更高( 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施行术中保温护理干预有利于防止术中低体温及寒战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不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9例),常规组行常规开放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0例),比较结果。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0.05);腔镜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6.331, P=0.026);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枚数为(16.8±4.9)枚,随访3年期间无1例复发,常规组淋巴结清扫枚数为(17.9±5.8)枚,复发率为2.50%,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保乳术后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相同。
作者:刘顺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思瑞康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所产生的副作用,以此采取相对应护理措施。方法口服思瑞康56天,观察80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例数及出现时间。结果出现的副作用主要为:头晕、困倦、全身无力、口干、心动过速、消化不良、便秘等。多发生在1~4周。结论与加药速度和药物剂量有关;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更要加强护理监测,特别是在开始剂量增加期,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化验检查血清转氨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治疗4周以后。
作者:郑德琴;王玉梅;葛雪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鞍区肿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包括鞍区,鞍上,鞍旁肿瘤。主要以垂体肿瘤,颅咽管瘤为主其次为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等组成。由于设备和技术的日益精细,使得神经外科医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仅损伤微小神经来治疗某些神经疾病,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面临新课题。
作者:白长缨;杨雪艳;李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找到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给予小剂量MM (10 mg/次、Tid);B组35例,给予初始大剂量MM (30 mg/次、Tid、2周),继而小剂量MM (10 mg/次、Tid);C组35例,给予大剂量MM (30 mg/次、Tid)。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比较患者总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5.7%和91.4%,三组比较A组与B、C组有差异( P<0.05), B、C组比较无差异( 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8.6%、17.7%,三组比较C组与A、B组有差异(P<0.05),A、B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M三种剂量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不同,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MM初始大剂量继而小剂量的剂量方案是治疗甲亢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霞;牛庆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院呼吸内科6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整体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气指标分析结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通气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
作者:翟晶岩;杨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护理干预的方法对长期卧床病人中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同期住院的医护结合病区和临床科室长期卧床病人分两组,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严格医疗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患者是否并发坠积性肺炎,及其后续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两组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长期卧床病人给予合理的医疗护理干预,能使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
作者:李慧聪;李朋涛;王晓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临床干预对妊娠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共入选42例梅毒孕妇,其中20例在妊娠早期或中期进行临床干预( A组)、22例在妊娠晚期进行临床干预( B)组,观察结果。结果 A组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00%,B组为54.55%,A组明显低于B组(χ2=7.136,P=0.011);A组1例(5.00%)为先天梅毒儿,B组3例(13.64%),A组低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χ2=0.907,P=0.608)。结论对梅毒孕妇尽早、规范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儿发生率。
作者:张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采用综合性围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高龄胆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30例。常规组患者在围术期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护理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24/30),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7%(29/30),而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3.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33.3%(10/3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综合性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廖海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状况。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胃炎病患60例,运用急诊胃镜检查确认疾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出血性胃炎的病因较多,应立足于致病因素、症状的临床表现特征,采取可靠的治疗方案。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运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张洋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大隐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离与曲张静脉切除术,观察组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具有显著疗效,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作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优先选择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朱冬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环孢菌素A与康力龙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07月~2012年06月因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39例(采用环孢菌素A与康力龙联合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康力龙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9%,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环孢菌素A与康力龙联合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孙涛;杨丽刚;张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45例患者腹腔镜下异位灶剔除术+孕三烯酮+大黄蟅虫丸的规范治疗方案治疗(A组),另45例患者只采用纯手术方案治疗(B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痛经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方案的治疗,在总有效率上A组达到了97.8%(44/45),B组为84.4%(38/4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痛经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在治疗后的痛经评分要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运用腹腔镜下异位灶剔除术+孕三烯酮+大黄蟅虫丸的规范方案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痛经状况,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万庭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