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创动脉压监测在老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周日华;郝润中;樊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有创动脉压监测, 骨水泥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期间有创动脉压监测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10~2013-03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0例,分别记录骨水泥植入前(T0)、植入时(T1)、植入后3 min(T2)、植入后5 min(T3)、植入后10 min(T4)及植入后20 min(T5)有创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及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在使用骨水泥后1、3、5 min内有创动脉压监测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明显下降,心率有明显加快.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有创动脉压可严密、实时地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用药,对于有效地防治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病变对比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病变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8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为甲组,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分为乙组,统计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液化、裂开、切口疝,术后疼痛评分、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等短期并发症,术后恢复快慢、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结果:内镜下留置肛肠减压管减压后择期行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相比,前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后组.结论:对于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经肛肠减压管减压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缓解肠壁组织水肿,优于急诊就行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增加Ⅰ期切除吻合机会,降低短期并发症.

    作者:张国梁;管荣祥;周辉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 d;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 d;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5 d;21~28 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总有效率为68.42%,其中完全缓解(CR)10例(26.32%),部分缓解(PR)16例(42.1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骨髓抑制和轻至中度胃肠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燕;李午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有创动脉压监测在老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有创动脉压监测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10~2013-03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0例,分别记录骨水泥植入前(T0)、植入时(T1)、植入后3 min(T2)、植入后5 min(T3)、植入后10 min(T4)及植入后20 min(T5)有创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及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在使用骨水泥后1、3、5 min内有创动脉压监测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明显下降,心率有明显加快.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有创动脉压可严密、实时地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用药,对于有效地防治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日华;郝润中;樊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干预性临床护理在精神病病人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的运用观察

    目的:探讨改善精神病病人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的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80例,针对精神病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病耻辱感与社功能的改变.结果:80例患者在干预性护理以后,精神病耻辱感与社会适应力总评分比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病病人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榴珍;陈其珍;费惠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T诱导定位脑手术治疗脑脓肿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CT诱导定位脑手术对脑脓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数字法随机将46例脑脓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使用CT诱导定位脑手术治疗,后者使用传统开颅脑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4±2.8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65.4±5.4 min,并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1例复发;而对照组随访2例复发,随访复发率2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T诱导定位脑手术能够准确定位,创伤轻,抑制脓肿扩散,推广价值高.

    作者:高燕;岳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ICC植入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观察PICC植入术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观察统计不同血制品的输注速度及常见问题.结果:输注红细胞悬液滴速约25~40滴/min,输注速度较慢,不能达到60滴/min的快速输注要求,全血、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平均滴速50~60滴/min,输注速度较快,可以达到临床快速输注要求,且无导管源性感染发生.结论:PICC植入术可以减少部分反复静脉穿刺的情况的发生,降低穿刺所致的感染几率,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血制品的输注速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孔德娟;肖延红;王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某院临床使用抗血栓药物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抗血栓药物应用现状、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医药费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2012 年抗血栓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 (DDC) 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抗血栓药物销售金额高,比2010年、2011年分别增长112.12%、44.21%,其中抗凝血药物销售金额历年位列第一.其中增幅较大的低分子肝素钙[国产]5000AXaIU、利伐沙班销售金额合计占全部抗血栓药物销售金额的68%.销售金额降幅较大的有低分子肝素钙[进口] 4100AXaIU、巴曲酶.其余品种略有波动,起伏不大,表明用量或价格趋于稳定.通过DDDs比较可见,低分子肝素钙[国产]5000AXaIU、利伐沙班、华法林、阿司匹林呈逐年上升趋势,低分子肝素钙[进口]4100AXaIU、巴曲酶的DDDs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余品种均呈不同程度的上下起伏.巴曲酶、奥扎格雷钠氯化钠、利伐沙班的DDC值排在前列,肝素、尿激酶的DDDc值略有下降,其余品种则上下波动或保持不变.结论: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中副作用少、药效独特、安全性高的品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符合治疗的基本原则,抗血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杨笑笑;陈君;赵庆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自发性气胸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且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升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龄病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

    目的:分析高龄病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8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的治疗方法,给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3个月后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56%),统计学有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总有效率(74.42%)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32.56%),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中医药治疗后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金亮;石红军;胡世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频及低频彩超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及低频彩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分析总结了25例急性阑尾炎病例,超声显像检查阑尾的大小、形态、壁的厚度,阑尾腔有无积液,有无扩张、有无粪石,周围有无积液等.结果:高频及低频彩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以低频低,约35.9%,高频显示率明显提高,而二者结合效果好,准确率约达到88.4%.结论:高频及低频彩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殷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改善急性脑卒中预后、营养状况,降低高代谢反应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卒中病例(含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66例.病人均于入院后48h内给予营养支持,EEN组经营养管胃肠要素膳食;TPN组经深静脉置管滴注全胃肠外营养.并分别于入院后第1、7、14 d,第28 d监测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和血糖、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皮质醇、24 h尿总氮和尿肌酐等指标.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TPN高血糖等代谢并发症,降低高分解代谢与应激反应的发生,更可以保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防止菌群移位、二重感染的发生.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长期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肾损伤随访分析

    目的:跟踪分析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7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3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32例,病程均在10年以上,健康对照组100例,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及首次晨尿微量白蛋白、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并用干化学方法测定首次晨尿蛋白,之后每1年左右对患者随访检测一次,随访时间截止至2013年7月.结果:随访期间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糖尿病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颗粒管型及透明管型、干化学尿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颗粒管型检出率高于微量白蛋白、透明管型以及干化学尿蛋白;各组患者中干化学尿蛋白阴性的患者尿颗粒管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各组患者肌酐、血尿素氮均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多数仍在正常范围内,部分病例发展为肾病.结论:颗粒管型、尿微量白蛋白、尿透明管型比血肌酐、尿素氮和干化学尿蛋白更敏感,定期检查有助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尿蛋白阴性并不能认为没有肾脏损伤,仍需要重点观察尿管型.

    作者:许峰;李继刚;张明明;王汉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黛力新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黛力新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黛力新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莫沙比利单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反酸、嗳气临床症状评分(0.6±0.1、0.4±0.1、0.3±0.1、0.3±0.1)以及HAMD(12.4±2.1)、HAMA(14.8±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和负面情绪,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目的:分析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78例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采用全麻方案;观察组35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使用麻醉药量、清醒时间、术后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七氟烷浓度量、用量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清醒快、拔管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干扰影响小,术后可快速恢复清醒,且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育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痔疮术后便秘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痔疮术后便秘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术后中医按摩,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术后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疮手术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术后便秘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范延欣;袁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病人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互动式模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心内科2011年8月~2012年12月60~70岁的住院病人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两组在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运用互动式模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了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诊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症状、体征消失及肺功能改善所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心律失常、痰液黏滞、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付强;王红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收治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术,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恢复时间,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确.

    作者:黄友发;孙平;杨言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对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进行调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患者病例100例,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00例患者中100%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数15.6天.平均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13.6天,平均住院药费费用:4491.97元.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欠合理,用药时间过长,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品种过多,需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

    作者:王晓威;柏秀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01~2011-12疑似异位妊娠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行阴道B超和腹部B超,然后行手术及病理检查,83例患者的2种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阴道B超和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83例患者行手术及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异位妊娠,行阴道B超诊断为异位妊娠79例,诊断准确率为95.1%,行腹部B超诊断为异位妊娠70例,诊断准确率为84.3%.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更为准确,在诊断中更有优势.

    作者:郑瑞莲;刘方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