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伟芬
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的后阶段,还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也是护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重要环节[1],是学校护理教学的深化和延续.随着当代护理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当今我国护理教学方式与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对护生临床实习的护理教学中,教师即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2],教师的角色也进行了重新定位.所以,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已成为当今医院护理临床教学的研究热门话题[3].
作者:田丽华;王金莲;邓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PICU)符合诊断SIRS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 h,72 h分别检查血白介素6并记录终转归.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白介素6均明显高于正常,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2 h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肝素用于治疗SIRS患儿,可显著降低血白介素6水平,并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林树弟;许沛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变应原检测在临床诊断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重要性及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判断符合了鼻炎诊断的750例患者,经抽血做变应原的筛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采取特异性免疫治疗.结果 初诊750例患者有500例的总IgE>60 ku/L,HX2与phadiatop阳性,与此同时,还伴有该临床症状,可以确诊是变应性鼻炎;250例病患的总IgE<60 ku/L,HX2与phadiatop阴性,虽然他们具备变应性鼻炎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但应诊断为非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使用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轮流注射,效果显著.结论 临床上有一部分符合变应性鼻炎地相关症状患者(约33.3%)变应原检测为阴性,应该十分重视对变应原的检查,为正确诊断和进行治疗而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近年来,针对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注射剂量及疗程更加规范,效果显著.
作者:张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降低PICC堵塞的发生率,使PICC发挥预期的使用效果,探讨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堵塞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得出要降低PICC常见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等,落实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关键.观察分析导管堵塞发生率,堵塞程度,处理的转归情况和护士对堵管并发症的评估能力和处理能力.结果 患者经及时处理后,效果明显.结论 PICC堵管不容忽视,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密切相关.
作者:王桂芳;张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根据皮瓣选择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治疗组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修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管危象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综合治疗手术操作简单,能达到彻底清创的目的,同时安全性好.
作者:汤重喜;江水华;周景福;刘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孕11~14+6周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扫查的可行性.方法 经腹扫查322例11~14+6周正常单胎胎儿心脏,尽量取得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切面、主动脉长轴切面,分析不同孕周各切面的显示情况.结果 相同孕周心脏各主要切面显示率不同,不同孕周同一切面显示率亦不同.随孕周增大,各切面显示率逐渐提高.孕11~11+6周、12~12+6周及13~13+6周各切面显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3~13+6周与14~14+6周四腔心切面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四腔心切面显示率高,三血管切面显示率低.13周后,心脏各个切面显示率可达80~90%.结论 于早孕晚期和中孕早期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扫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李蕊;王琦;张红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唾液腺核素99mTcO4-显像的形态、功能等影像学特点,评判唾液腺显像对干燥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自身免疫普阳性的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行唾液腺核素99mTcO4-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和自编软件获得腮腺时间一放射性曲线并分析计算摄取指数、相对摄取率、排泄率(MSR)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计数由高峰降至低的时间,比较两组各功能指标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3例受检者顺利完成检查,一次显像可同时获得双侧唾液腺动态影像过程、时间一放射性曲线以及各功能参数半定量指标,正常组唾液腺各项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干燥综合征组(P值<0.01).结论 核素特征性显像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灵敏指标,动态显像定量分析省时、可行,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晏;陈正福;张学敏;马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美兰在术中检测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方法 入组病例共151例,剔除无法切除肿瘤或不适宜结直肠吻合的病例19例,进入临床研究病例共132例,研究组65例,对照组67例.年龄37~85岁,平均58.7岁;男性7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32;肿瘤下极距肛缘5.0~11.0 cm(术中测量),平均6.4 cm;肿瘤大小3.5~9.5 cm,平均5.2 cm;择期手术121例,急诊手术11例.研究组在完成肠吻合后从肛门注入美兰1支+生理盐水50 mL,观察吻合口有无美兰渗漏.术后6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对比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结果 术中使用美兰溶液检测吻合口,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使用美兰溶液检测直肠癌切除后吻合口,定位准确,直视下修补,明显降低或避免了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该法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黄卫;陈玉祥;李俊;黄国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了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分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EA、观察组采用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防治牵拉反应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VAS评分、补追麻药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对照组采用CEA、观察组采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与CEA相比,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手术时间短、麻醉总有效率高的优点.
作者:潘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西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肺部改善状况的时间小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胡尕伟;张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玻璃纤维桩用于前牙残冠残根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2例需要进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人,研究组患者通过玻璃纤维桩进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铸造金属桩进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研究组82颗牙中76颗牙成功,成功率为92.7%;对照组82颗牙中66颗牙成功,成功率为80.5%,两组在成功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尖根周炎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前牙残冠残根的修复,临床采用玻璃纤维桩进行治疗,疗效确切,美观透光,优于传统的金属桩治疗.
作者:黄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对激励理论的内涵进行了描述,并将激励理论应用到护理管理中,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一种或多种激励手段,通过对比法,针对本科室护士的护理行为,采取激励理论管理方法及具体实施措施,再与去年考核结果对比.以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与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2005~2012年期间收治的骨盆骨折病例40例,对临床急诊与治疗的具体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在入院半小时内初步完成检查及评估,急诊骨盆外固定均在外完成,1例患者周严重失血性休克,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抢救骨盆骨折的患者,通过科学有序的抢救步骤和执行正确护理程序,才能有效杜绝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致残及致死率的发生.
作者:尹军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降低或杜绝院前急救工作风险,尽大可能减少或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院前急救风险管理系统,保证院前急救工作快速、高效、安全、有序的运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方法 以2006年元月~2011年12月前后整整6年时间院前急救抢救病人作为样本,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果,后形成结论.结果 A组共发生投诉52起,群众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仅57.5%.B组共发生投诉2起,群众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98.9%.结论 在高风险的紧急救援中心的院前急救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作者:江小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为提高飞行员健康,通过研究飞行人员疾病发生率与普通人群对比,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飞行人员1893人次体检结果与普通人群体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飞行影响较大常见病为高血压、高血脂、老视、近视和身体超重.结论 这些常见多发疾病会影响飞行人员健康,应引起重视、注意预防.
作者:敬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其临床处理中的难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再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再手术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6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再手术患者43例,分析微创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再手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效果.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①椎间盘突出,钙化.②椎间隙变窄,腰椎不稳.③椎管、神经根管狭窄.④椎管内黏连瘢痕形成.再手术方式:包括摘除髓核组织;扩大狭窄的椎管或神经根管;腰椎不稳者,同时予以固定.再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43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腰椎术后临床疗效评定参考侯树勋等制定的评价标准:优27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腰腿痛复发或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原因大部分为微创介入治疗指征过于放宽.针对不同病因的患者制定个性化再手术方案可取得良好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后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处理较棘手,临床预防此类再手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作者:魏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改良阴式全切术治疗非脱垂子宫的优点、手术要点、适应证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实施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同期30例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0例改良阴式全切者,无中转开腹、无盆腔脏器损伤,无1例发生术后尿潴留;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阴式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经腹组.结论 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无瘢痕、费用低等优点,是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的理想术式.
作者:翁同芳;卢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自2008-01~2010-12行腹腔镜子宫肌壁间肌瘤摘除术的年轻患者50例,并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腹手术子宫肌壁间肌瘤摘除患者5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妊娠人数、妊娠时间、孕周、平均子宫大小、并统计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以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对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患者共50例,术后妊娠人数38例,平均妊娠时间为1.5年,38例妊娠患者中,足月产35例,早产3例,顺产4例,剖宫产34例;开腹手术组患者共50例,术后妊娠人数40例,平均妊娠时间为1.6年,40例妊娠患者中,足月产37例,早产3例,顺产4例,剖宫产36例.2组患者术后妊娠人数、妊娠时间、孕周、平均子宫大小、前置胎盘的发生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对于少量、中等大小肌瘤而无其它不孕原因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作者:李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82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源性猝死原因有多种,冠心病是主要原因,占比达86.6%,猝死前患者存在心律失常和新功能不全的症状.结论 在临床治疗汇总,应高度重视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原因,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作者:柯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在使用丹参注射液、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患者,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n=52),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生长抑素等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清胰汤.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体温和血WBC、血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腹痛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41.9±7.2小时、72.3±10.1小时;体温峰值分别为37.8±0.5℃、38.2±0.6℃.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WBC高峰值分别为12.5±2.7×109/L、14.7±3.2×109/L;血C-RP高峰值分别为18.1±5.5 mmol/L、31.1±8.2 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清胰汤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姚圣华;印宏军;崔桂平;施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