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肱骨远端骨折治疗体会

黄平晖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 肱三头肌, 双柱固定, 体会
摘要:一般情况下肱骨远端骨折受到损伤,尤其是关节面部位的骨折均属于粉碎性骨折[1].关节面受到严重碰击时,骨折部位因骨皮较薄、关节面结构复杂等特点,导致闭合复位恢复困难,严重时出现再次移位的情况,使得终治疗无法获得满意效果.以往的治疗既缺乏有效的固定方式,也缺少理想的固定材料,导致患者早期活动受到限制,治疗后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愈合后关节畸形、受伤骨关节连结欠佳以及肘关节功能丧失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患者心理也会留下阴影.为研究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我院选取201 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23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清糜方治疗乳糜尿50例

    目的:观察探讨自拟清糜方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孔糜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清糜方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治愈10例,好转3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5例,好转27例,未愈18例,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糜方治疗乳糜尿具有分清泌浊、清热通淋、凉血止血等功效,且安全经济.

    作者:杜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的13例肱骨大结节Neer两部分骨折患者,其中伴有肩关节前脱位9例.所有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切开清理、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参照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9个月时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且无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内固定物失效、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顾翔;陈优民;陈林;赵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活动期50例,缓解期25例.另选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中性粒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活动期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动期Bc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活动期不同病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和Bcl-2基因表达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溃疡性蛄肠炎患者的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且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Bcl-2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会引起中性拉细胞凋亡延迟.

    作者:卢燕;芦丽;都芳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患者17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滋肾调肝汤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的变化,以改良kupperman症状积分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1组有总效率为65.52%,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60.3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弥补了单纯中药、针灸治疗的不足,且效果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饶安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高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就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显效23例(57.5%),有效15例(37.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显效16例(40.0%),有效16例(40.0%),无效8例(20.0%),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需早诊断、旱治疗,使用阿奇霉素疗效优于红霉素.

    作者:叶倩;王秋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9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研究组行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热)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容易操作、后遗症小以及疗效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头喜;廖冬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手术源性干眼的病因分析与防治

    手术源性干眼是眼科手术患者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因多种因素引发,损伤患者的眼部健康.临床上存在多种治疗手术源性干眼的药物及方法,但效果不一,对此,本文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8例行手术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洪涛;张慧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68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感染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方法:将入选的16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用药组和传统用药组,比较两组的高体温、退热时间、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经各自用药后,围手术期用药组的高体温、退热时间、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于手术前后均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更有利于控制患者体温,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研究与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花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肱骨远端骨折治疗体会

    一般情况下肱骨远端骨折受到损伤,尤其是关节面部位的骨折均属于粉碎性骨折[1].关节面受到严重碰击时,骨折部位因骨皮较薄、关节面结构复杂等特点,导致闭合复位恢复困难,严重时出现再次移位的情况,使得终治疗无法获得满意效果.以往的治疗既缺乏有效的固定方式,也缺少理想的固定材料,导致患者早期活动受到限制,治疗后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愈合后关节畸形、受伤骨关节连结欠佳以及肘关节功能丧失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患者心理也会留下阴影.为研究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我院选取201 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23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平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小柴胡汤联合抗病毒药物在乙肝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小柴胡汤剂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传染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肝酶降低、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被抑制的表现,其中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良小柴胡汤制剂联合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其抑制病毒复制、保障肝功能、减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西药,值得在临床应用中予以推广.

    作者:王成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63例(69膝)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优47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89%;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行走及活动范围增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63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增加,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陈新文;纳贝;樊国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顽固性高血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1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40例,其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改善患者西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士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妇产科先兆流产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地屈孕酮口服,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8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明显,与黄体酮肌肉注射疗效相当,基本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失眠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分析其应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0例失眠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31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6.67%.结论:对失眠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蔡经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顽固性心衰临床治疗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心衰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泵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泵入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伊力哈木·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诊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

    肠梗阻是我国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若不及时治疗,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肠梗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方法,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急且危重常采用急诊手术治疗.为探讨急诊手术治疗肠梗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8月收治的60例急诊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志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难治性肛瘘

    目的:探讨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难治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难治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行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术后用红油膏及各半丹换药;对照组采用经典的切开挂线术,术后用雷夫诺尔纱条换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治愈率及治愈患者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疲痕面积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难治性肛瘘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谌建平;章敏;胡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针灸、超短波和面肌功能训练为主要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同时根据辨证辅以益气活血祛风内服汤药、抗病毒药、维生素和激素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6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痊愈48例,显效20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费用低、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黄志爱;刘礼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细胞计数与预后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细胞计数与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常规离心玻片细胞学检查对我院207例病毒性脑炎惠儿进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分析.将患儿脑脊液细胞计数数值进行分组,分别为正常细胞计数组(0~8)× 109/L、轻度增高组(9~250)× 109/L、明显增高组(25 1~500)× 109/L,随诊患儿脑电图改变,对脑电图异常改变所占各组比列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脑脊液细胞计数对预后无明显正相关.结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对病毒性脑炎具有诊断意义,但预后与其无相关性.

    作者:陈丽;彭婉君;黄妙霞;骆庆明;赵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心功能评价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0.32%,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显效率为19.35%,总有效率为70.9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加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状态情况.

    作者:沈美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