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梁东;朱凤莲
目的:探讨外伤性近视的临床特点和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对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5例45眼外伤性近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瞳检影验光发现所有外伤眼均存在近视,表现为轻、中度近视.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检查发现所有外伤眼的近视度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用合适的凹透镜均可使外伤眼矫正视力达到1.0.经应用散瞳剂联合樟柳碱治疗有40例外伤眼3周内,5例外伤眼5周,视力恢复至≥1.0.结论:由于挫伤程度和损伤性质不同,外伤性近视的损伤机制各异,主要包括睫状肌痉挛、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睫状体水肿、眶内组织压迫等.外伤性近视的预后良好,散瞳剂联合复方樟柳碱应用可缩短病程,对视力恢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卫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Tolosa Hunt综合征的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09~2009-09收治的10例THS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全部痊愈.结论:Tolosa Hunt 综合征对激素高度敏感,主张早期应用皮质激素.
作者:谷晓林;李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2例住院治疗的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和45例健康同龄儿童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同时描绘出流速-容量曲线.42例患儿均行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MP组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25)、达峰容积(VPTE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与潮气呼气峰流速比(TEF25/PTEF)、达峰容积比(VPTEF/VTE)均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MP)是人类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已有证据表明MP感染与哮喘相关,是引发哮喘和使哮喘加重的诱因之一.治疗儿童哮喘时应注意MP感染的评估,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控制MP感染.
作者:路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注意缺陷障碍患儿行为问题情况.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调查.结果:学习问题和品行问题为突出的行为问题.男性患儿冲动多动问题和焦虑问题检出率高,女性患儿心身问题检出率高.6~8岁组患儿品行问题检出率较心身问题高,~11岁组为心身问题检出率较品行问题略高,~17岁组心身问题明显高于品行问题.结论:学习问题和品行问题为突出的行为问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儿行为问题检出率不一.
作者:王云;梁东;朱凤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危重颅脑损伤术后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意义.方法:对危重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病人进行Clasgow昏迷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提示病情加重、颅内血肿增大,及时进行手术治疗3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逐渐上升67例.结论: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护理工作有很大帮助,为病人的护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李成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可回收支架治疗食管腐蚀性损伤和应用价值.方法:21例食管腐蚀性损伤患者共放置可回收食管支架29枚.结果:放置支架后患者的饮食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7例支架已取出体外,另外14例支架随访良好.结论:可回收支架不但可以改善食管腐蚀性损伤患者的吞咽困难等症状,还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将支架取出体外,在良性食管疾病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郭依廷;姚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2004年外伤性小肠破裂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漏诊1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2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外伤性小肠破裂一经诊断或高度怀疑时应立即手术探查,术中应全面仔细探查,防止因其他并存疾病而漏诊.早期诊断及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田德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唤醒麻醉是保证神经外科术中进行功能检测,准确区分病灶和功能区的重要方法,可以尽可能保护病人脑功能.了解手术方法及麻醉方式以及术中可能出现情况对于护理人员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杨方兰;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7.5 mg,静滴,2次/d,连续5 d,观察婴幼儿肺炎相关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50例肺炎患儿经盐酸氨溴索辅佐治疗5 d后,显效25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6.0%.结论: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车祸导致的颅脑损伤呈上升趋势,而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和重要的死亡原因,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的发生,死亡和致残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的病人,术后恢复期较长,常可产生并发症.因此护理工作是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又是病人康复的必要条件.
作者:周传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明确异位妊娘、黄体破裂和出血性输卵管炎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妇科以腹腔内出血收入院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振24例,占75%,黄体破裂6例,占18.75%,出血性输卵管炎2例,占6.25%.本资料31例手术止血,无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血HCG检测和后穹窿穿刺是异位妊娠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宋桂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心脏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心脏标志物的测定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和胃散中橙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Inertsil ODS-SP(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1%醋酸(28∶7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橙皮苷在7.0~70.0 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5% (RSD=0.82%,n = 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和胃散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崔永青;刘光斌;毛和平;隆旭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特点,提高对老年患者不典型症状的识别,尽早诊断.方法:对2008-03~2009-12住院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60岁9例(23.7%),≥60岁29例(76.3%);<60岁组死亡0例,≥60岁老年组死亡3例,病死率10.3%.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对老年患者就诊时,尤应仔细问诊,诊断思路要宽,尤其对以少见症状为首发表现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漏诊、误诊.
作者:李春信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例1:男科,6M,因发热1周,呼吸急促1d,于2005-06-17 15:00急诊收入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妇儿分院儿科.
作者:李伟扬;陶秀英;姜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从而达到通过培训真正能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的目的.
作者:张凤茹;魏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我科自从1999年以来,共接治4例喉阻塞窒息患者,在救治中除常规治疗外,均紧急实行环甲膜切开术,其中1例在病房,1例在诊室,2例在门走廊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志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老年鼻出血的干预效果.方法:对辩证为气阴两虚型的老年鼻出血患者77例,随机分为气阴两虚组(治疗组)35例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42例,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的老年鼻出血患者治疗前后鼻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与42例西药治疗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鼻出血的发生与年老导致的气阴两虚有关, 益气养阴方能较早地控制鼻出血,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郭宏;黄婷;陈青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BRIT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BRIT1基因在40例结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切缘正常结肠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BRIT1基因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义.结果:RT-PCR结果显示BRIT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切缘正常结肠组织显著下调(P<0.05).BRIT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结肠癌Dukes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RIT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显著的下调,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张安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类型.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施玉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