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应琳;朱晓涵;张向军;聂文静
目的:探讨外伤性近视的临床特点和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对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5例45眼外伤性近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瞳检影验光发现所有外伤眼均存在近视,表现为轻、中度近视.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检查发现所有外伤眼的近视度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用合适的凹透镜均可使外伤眼矫正视力达到1.0.经应用散瞳剂联合樟柳碱治疗有40例外伤眼3周内,5例外伤眼5周,视力恢复至≥1.0.结论:由于挫伤程度和损伤性质不同,外伤性近视的损伤机制各异,主要包括睫状肌痉挛、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睫状体水肿、眶内组织压迫等.外伤性近视的预后良好,散瞳剂联合复方樟柳碱应用可缩短病程,对视力恢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卫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尿道狭窄患者内切开的疗效及经验.结果:32例患者术后留置导尿3~4周,1次性成功29例,1例手术后拔除尿管不能排尿,再次内切开后成功,4例定期尿道扩张,术后进行尿流动力学随访6~24个月.结论:腔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小、疗效确切,可反复操作,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玉明;陈日新;马子方;邓钊晋;李广;易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20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胆瘘、肝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疼痛小、术后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差,其主要影响病人及家庭生活.本文主要论述了肺癌病人常见症状的处理,对病人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
作者:熊芸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抗病毒治疗,辅以雾化吸痰,扩张支气管药物,抗菌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d)静脉滴注治疗,辅以上述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喘憋症状缓解,哮鸣消失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晓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25例幽门管溃疡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内镜诊断的2 561例各类溃疡中,资料完整的幽门管溃疡125例,并对其临床表现、内镜所见及病理检查等.结果:良性溃疡121例、恶性溃疡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肠化.结论:幽门管溃疡患者多数有类似于十二指肠溃疡的饥饿性腹痛,呕血、呕吐和幽门梗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P<0.05).
作者:孙延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输尿管镜硬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结果:80例输尿管结石一次碎石成功68例(85%),失败12例(15%),结石移位8例,7例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成功,1例结石进入肾盂后下移,再次行输尿管镜手术碎石成功;3例因输尿管狭窄改为开放手术,输尿管撕脱断裂1例.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曹冬敏;翟昌林;陆健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神经内镜手术的护理.方法:总结神经内镜下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18例,经恰当的治疗及护理.随访6 个月,格拉斯哥评分优5例,良9例,中2例,差、死亡各1例,优良率为77.78%.结论: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具有定位可靠、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护理简便等优点.
作者:陈劲梅;李红梅;范红;王维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方法:对2003-09~2008-09就诊的136例胸壁结核患者手术前抗结核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136例中切口甲级愈合126例,延期愈合3例,未愈合2例.1年内原切口复发5例.结论:胸壁结核各种临床类型,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是手术成功的保证.选择不同的术式,彻底清除病灶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章恩;解记臣;孙留安;马亚杰;魏志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在应用纤维喉镜检查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做好护理配合,提高插管成功率和诊治率.方法:通过在纤维喉镜诊治前的心理干预,诊治中做好护理配合,诊治后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确保纤维喉镜诊治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结果:诊治的805例病例均能顺利进行和完成.结论:做好整个过程的护理配合,是顺利进行纤维喉镜检查治疗的保证.
作者:苟小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方式及优缺点.方法:对240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240例中成功211例,成功率87.9%.切口甲级愈合206例,占97.63%,乙级愈合3例,占1.42%,丙级愈合2例占0.94%,无其他并发症,延长切口29例,占22.1%,本组全部治愈.结论:本术式具有切口疤痕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病情恢复快,技术操作简便,对具有一定阑尾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说,是值得选择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景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视神经挫伤患者40例(42眼)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21眼),对照组20例(21眼).治疗组主要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用 2.0 mL0.9%氯化钠溶液或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1次/d,平均治疗21 d,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及激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他用药同治疗组.结果: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视力、VE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52.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875,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挫伤的治疗具有肯定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国;张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四肢多发性骨折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以降低其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伤员的生存质量.方法:对75例四肢多发性骨折的病人采取了适当的应急措施、手术前后护理、功能锻炼等有效方法进行急救及护理.结果:除4例截肢致残外,其余71例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四肢多发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在临床上的意义十分重要,是预后好坏的关键.
作者:封新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例1:男科,6M,因发热1周,呼吸急促1d,于2005-06-17 15:00急诊收入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妇儿分院儿科.
作者:李伟扬;陶秀英;姜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脐部双套管无钛夹技术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阑尾炎患者行经脐部双套管无钛夹技术LA.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 min,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除脐部皱折部位外无可见的腹壁瘢痕.结论:经脐三通道套管技术LA安全、简便、美观.
作者:陈军波;戈华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TCT检测、HR-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同时进行了TCT、HR-HPV、TCT联用HR-HPV检测的妇科门诊患者385例的检测结果,比较3种检测手段的检出率及相关性.结果:385例患者中,TCT法检出阳性98例,检出率为25.5%;HR-HPV法检出阳性105例,检出率为27.3%;而上述呈双阳性的患者只有66例,在阳性检出例中仅占65%;而TCT联用 HR-HPV法检出阳性268例,检出率高达69.6%,两种方法检测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T联用 HR-HPV法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建议临床检查时联合使用.
作者:伍艳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介绍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及我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在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作者:郭锦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钙拮抗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与单盲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高血压患者221例,其中应用钙拮抗剂71例,占用药人数的32%;其中大部分合用1~5种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仅3%的患者单用或合用钙拮抗剂.结论:对于高血压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单用钙拮抗剂,应遵循小剂量降压药联合使用的原则,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和基本策略.
作者:冯秀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检测,了解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0例妇科门诊住院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生理盐水湿片镜检,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结果:正常85例,占13.08%,发现各种不同异常病例565例,占86.92%.其中检出真菌性阴道炎250例,占38.46%,细菌性阴道炎190例,占29.23%,滴虫性阴道炎54例,占8.31%,淋病18例,占2.69%,其他阴道炎53例,占8.15%.结论: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细菌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发病较高,同时支原体、衣原体及其他致病菌引发的阴道炎所占比例也不少,值得加强防治和关注.
作者:胡亚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98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研究组)均做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检查,并设正常对照组72例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MRI、脑电地形图、脑电图、CT阳性率(分别为97.96%、91.84%、85.71%和56.1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研究组MRI、脑电地形图、脑电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P<0.01);研究组早期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阳性率显著高于后期(P<0.01).结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具有诊断价值;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与MRI检查组合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判断优于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与CT检查组合.
作者:张锋;李光;王淑媛;柳亚琛;余再根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