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喜
目的:观察羟丁酸钠对3类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3大组(阿片组、吸入麻醉药组和解热镇痛药组).第1大组共72只小鼠,分为3中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每中组各24只小鼠均随机分3小组(n=8);第2、3大组各30只小鼠,每大组均分为3小组(n=10).用热板法观察羟丁酸钠对3类药的热板痛阈(HPPT)影响.结果:在不同实验中,与基础痛阈相比,各羟丁酸钠和生理盐水合用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PPT,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与各生理盐水和麻醉药合用组相比,各羟丁酸钠和麻醉药合用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PPT均增高(P<0.05或P<0.01).结论:羟丁酸钠有一定镇痛作用,且能够增强3类麻醉药的镇痛作用.
作者:何珂;张明阳;王平;雍辉;丁黎黎;仇冰梅;陶伟荣;戴体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入选的脑梗死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ore,E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2、4周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后1、2、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健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母婴并发症,探讨GDM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2008-01~12我院妊娠分娩的GDM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 2比例选择正常的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母婴并发症、分娩方式差异.结果:观察组羊水过多、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早产、剖宫产较与对照组高(P<0.05);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也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GDM对围生期的母儿均有较大影响,应积极普及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开展GDM的早期筛查、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采用适当的分娩方式.
作者:张春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首先使用10 mg地尔硫卓5 min内静脉推注,观察20 min后若心室率仍>100次/min,再以7.5~10 mg/h静脉滴注维持4 h,观察心室率下降情况及症状、体征.结果:静脉推注20 min后有效率达61.5%(32/52),静脉滴注维持有效率达96.2%(50/52),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血压多在正常范围.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能迅速安全有效的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心室率.
作者:张景华;赵国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导医护士是病人到医院就诊第1个接触的人,要当好1名导医护士,不仅要有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意识,而且还要有娴熟的业务知识和很强的护理工作适应能力,同时语言技巧也很重要.
作者:刘俊辉;刘自强;潘小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09~2008-12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32例38足,观察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9~48个月,平均20个月,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16足,良15足,可7足,优良率81.6%.切口皮缘坏死4足(10.5%).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但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李令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1~2008-12收治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48例老年患者,治愈40例,好转4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1.7%,死亡率8.3% .结论:老年戊型肝炎急性期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房爱杰;范桂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如何在引产中规范安全的使用缩宫素并保证其临床疗效,并对引产中的护理情况进行了探讨.方法:静点缩宫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全面询问病史,进行阴道检查骨软产道,宫颈评分.结果:通过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降低了剖宫产率.结论:静点缩宫素引产,适时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严密观察,可以促进产程的进展,使孕妇顺利分娩.
作者:孙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高危因素,探讨产后出血防治措施和方法.方法:对2004-01~2009-09分娩的产妇4 4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总人数4 443例,产后出血93例,发生率2.09%,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74/93),发生率79.57%;胎盘因素(9/93),发生率9.68%;软产道损伤(7/93),发生率7.53%;凝血功能障碍(3/93),发生率3.23%.产后出血发生时间:2 h内83例,发生率89.25%;24 h内10例,发生率10.75%.产后出血相关高危因素前10位是:滞产、疤痕子宫、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巨大儿、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延长、双胎妊娠、产间发热.结论:加强产时产后2 h监护,正确测量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正确处理3个产程,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张菊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结果:选择再次剖宫产81例,选择阴道试产39例,阴道分娩28例,试产成功率71.79%.结论:对于前次剖宫产,只要无明显的剖宫产指征,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是比较安全合理的方法.
作者:蔡秀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以及它给个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沉重的负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在国内广泛开展的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为卒中的治疗带来了曙光,循证医学证明卒中单元在治疗卒中方面等同甚至优于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自2001年我国引进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以来,临床实践也证实卒中单元确实有效于普通治疗模式.
作者:王维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报道为3.6%~46%,是非肝硬化时的2~3倍,目前对其选择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存在争议.我院肝胆外科自2001-02~2006-10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胆石症106例,在施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62例中同期行胆石症手术29例(包括外院会诊1例),现就联合手术的适应证及可行性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肃;贾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根据脓毒血的症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断,研究脓毒血的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126例出现症状的患者资料,根据脓毒血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断,并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共有104例患者被确诊为脓毒血,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结论:脓毒血症死亡率与宿主反应有关,多种细胞、炎性介质和凝血因子参与反应过程.为了能在脓毒血症治疗中取得更大的进展,应当深入了解参与宿主反应的个体成分的主要机制.
作者:刘延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简易智能量表、临床痴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老年期痴呆患者多伴有躯体疾病,主要症状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等.(2)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显著.结论:老年期患者的护理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世韬;颜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03~2007-05在我院门诊诊断为CIN的部分患者采用LEEP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至少2年.结果:术后6个月治愈率为97.18%,其中CINⅠ组治愈率为97.94%,CINⅡ~Ⅲ组治愈率为96.55%.结论:采用LEEP治疗CIN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需长期随访.
作者:高素珍;徐晓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服用依巴斯汀、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和他扎罗汀乳膏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5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随机临床试验.对照组(依巴斯汀片每次10 mg,1次/d+0.1%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1次/d,上午8.00 AM),实验组(依巴斯汀片10 mg,1次/d+0.1%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1次/d,8.00 AM+0.1%他扎罗汀乳膏外用,1次/d,下午6.00 PM),于治疗前D0和治疗后第7、14、21、28 d随访并记录D0和D28 PASI评分和VAS积分.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ASI评分和VAS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经配对t检验D28与D0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前、后PASI的差值分别为9.88±6.76和5.32±4.79和VAS积分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22.77±15.65和21.15±14.36,经组间t检验, PASI评分改善情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 P<0.01)而VAS积分改善情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1, 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ASI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67.85%,经χ2检验,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02).SSRI变化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43%和89.29%,经χ2检验,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P>0.05);所有患者除了3例出现口干外,未出现其他任何不良反应,特别是局部刺激症状.结论:依巴斯汀片+0.1%糠酸莫米松乳膏+0.1%他扎罗汀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达到了迅速控制症状、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和显著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穆亚宏;王莉莉;陈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女性病人,年龄31~49岁.因面红、眼红、皮肤大面积红色丘疹伴头晕、恶心、胸闷、腹痛陆续急诊就诊.查体:5例体温均正常.除1例血压12.2/9.5 kPa、脉搏102次/min外,余4例均正常.呼吸18~24次/min .意识均清楚.
作者:陈凤丽;韩涛;王东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均简称CDFI)检查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作用,为社会个体的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从健康体检者中,筛选出1 501名非单位组织的自愿体检者,对其CDF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 501人中,检出有病变者565例次,检出率是37.64%;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囊肿、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较高.数据表明,脂肪肝(χ2=28.214 P=0.000)、胆囊息肉(χ2=10.705 P=0.004)、颈动脉硬化(χ2=50.841 P=0.000)、肾囊肿(χ2=17.644 P=0.000)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是有差异的.不同疾病在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的胆囊息肉、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脂肪肝的检出率,也有男女统计学差异.结论:CDFI检查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无创伤性,对绝大多数病例可作出初步诊断,对大面积体检尤为适合.
作者:王晓东;王茂玉;赵萍;曾燕静;潘竞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面对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应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地展开.本文从医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实习管理等方面就高校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推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徐彤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常见原因.结果:35例不典型胸痛症状患者中26例经口服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12.5 mg,2次/d逐渐加量至25 mg,2次/d,胸痛症状缓解消失;另9例患者口服钙拮抗剂地尔硫卓30 mg,3次/d,胸痛症状消失;17例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予以正规冠心病治疗,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或地尔硫卓等治疗,病情均稳定;2例无临床表现但心电图有ST-T改变者口服美托洛尔后复查心电图改变改善;余18例无临床症状亦无心电图改变者未予特殊处理.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64排螺旋CT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作者:王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