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阳;刘星;何兴伟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65%.内固定的方法很多,目的是恢复髌股关节的局部解剖形态,保持断端复位,对抗相应张力,尽早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自2003~2005年,作者采用膝部正中纵形切口,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5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TNF-α、中性粒细胞(PMNs)与神经根型颈椎病(CRS)根性痛的相关性及高频水针疗法对该病患者血清TNF-α含量、PMNs百分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符合条件的CRS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用高频水针疗法,对照组用水针疗法.同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及行血常规检查.结果:TNF-α含量升高且与根性痛程度成正相关(r=0.830,P<0.01),PMNs百分率虽然升高,但与根性痛程度无相关性(r=0.210,P>0.05).高频水针组和水针组均能改善患者的TNF-α含量、PMNs百分率,但前者对TNF-α含量、PMNs百分率的改善情况好于后者(P<0.01).结论:TNF-α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程度成正相关.高频水针疗法能降低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对神经根性痛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李先辉;高辉;程传国;周永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们收集了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苦参素注射液加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5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权胜;吴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雪山金罗汉涂膜剂对轻微挫伤及伴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5例软组织挫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对照组55例用伤科灵喷剂,观察2组治疗前后肿胀、疼痛病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以上为88.33%,对照组为67.57%.治疗组对伴功能障碍的患者显效以上为97.1%,对照组为71.43%,有明显差异.结论: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对挫伤特别对伴功能障碍者有明显疗效.
作者:戴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病人的死亡原因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死亡6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3例.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病人休克得到纠正率为80%(12/15),明显高于未用地塞米松的病人(50%,4/8).结论:ACST病人应在出现五联征之前手术,对于已出现休克的病人,应先给予适当的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再手术;贻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治疗ACST.
作者:林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黄芪、麦冬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孕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丹参、黄芪、麦冬每日1次水煎分2次服,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80例,常规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肌苷注射液0.5g、维生素C注射液2g静脉点滴,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7%,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率36.3%,总有效率63.7%,P<0.01和<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黄芪、麦冬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经济方便,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红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显微血管吻合断耳再植的疗效.方法:分析了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例断耳再植的病例.结果:18例中12例大部分离断者全部成活,完全离断者6例,其中4例成活,2例损伤及污染太严重而基本坏死变形.结论:非显微血管吻合断耳再植大部分能取得良好疗效,对损伤及污染太严重者考虑显微血管吻合或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水军;李海同;钱林荣;杨雪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儿科从2002年初以来,采用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1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本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于下:
作者:张文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为了寻求较完善的ICP孕妇产前监护及处理常规,使产前监护更趋科学、精确、标准化,从而改善ICP围生儿预后.方法:根据临床改良生物物理相评分,即根据临床指标--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酸、天冬氨酸转氨酶,将ICP患者分为轻、中、重度,再结合改良生物物理相评分[即用羊水指数及无激素试验(NST)],综合评价ICP孕妇胎儿的宫内状态.结果:轻度ICP改良生物物理相评分、剖宫产率、围生儿预后不良,与正常孕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度、重度ICP改良生物物理相评分、剖宫产率、围生儿预后不良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极显著性(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度ICP,如无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可以考虑经阴道分娩,但在将进入产程时及产程中应加强对胎儿的监护.中度或重度ICP伴有改良生物物理相评分异常,围生儿预后不良,应剖宫产及早终止妊娠.
作者:张莲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05年5月住院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期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5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表现及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CT特点及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以腔隙性脑梗死多见.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肥胖及高脂血症者易致脑梗死.
作者:王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于2003年6月~2005年6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东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更新,一种全新的贝朗埋入式输注系统已进入我科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陆娓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上肢手术一般都可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完成,神经阻滞的成功关键在于周围神经定位的准确性,但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不能合作,以往用盲探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难于获得满意阻滞效果,故多选用全麻.自2003年9月,我院引进神经刺激仪后,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完成小儿上肢手术的比率有大幅度增高.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晓斌;吴鹤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比较当今与80年代晚期~90年代初期人工流产术年龄、婚育及带器妊娠等差异.方法:回顾分析人工流产者各年龄段的分布、未婚及已婚所占比例、带器妊娠的原因.结果:(1)当今人工流产者(当前组)<20岁组及≥30岁组明显高于80年代晚期~90年代初期(既往组),P<0.001.(2)当前组未婚人工流产率明显高于既往组(58.1%VS 29.0%,P=0.000).(3)当前组带器妊娠发生率低于既往组(1.7%VS 6.2%,P=0.001),带器妊娠者有过人工流产史明显高于总的人工流产人群(53.5%VS 35.9%,P=0.001).结论:当今年轻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增多,带器妊娠减少.哺乳期放置节育器、放置单环者发生带器妊娠的几率增加.
作者:施慧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观察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并与36例常规治疗比较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钠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减轻急性脑梗死进展程度,有利于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我院5年来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并经CT确诊.现分析如下:
作者:夏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心血管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520份出院病历中应用心血管类药物,采用用药频数、金额排序法原理[1],分析用药频度与用药合理性.结果:抽查的520份病历中,含有6类9种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病历有99份,占19.04%,其中内科76份,占76.77%;年龄≥60岁,使用该类药物用药例数47例,占47.47%;单硝酸异山梨酯出现例数多,39例,占25.00%;其次是卡托普利,31例,占19.87%,其中卡托普利的利用指数(DUI)≥1.0(1.05).结论:分析结果表明中老年人为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时期,9种心血管药物在我院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无滥用倾向.
作者:丘志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有20%的病例发生脑转移.国外资料报告尸检转移率达45%~55%.传统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等综合治疗,但疗效不佳,随着X线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的临床广泛应用,使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对肿瘤控制率超过常规放射治疗和手术.作者对我科自1996年5月~2003年5月间应用SRS配合全脑照射的50例及单纯SRS的20例脑转移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崔新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把178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9例,2组患者均予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LT、AST、T-Bil的复常率明显好转(P<0.05),显效平均时间为(7.9±3.2)d,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结论:该药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急性乳腺炎,中医学称为乳痈,是产妇哺乳期常见疾病之一.笔者于2005年4~9月用瓜蒌牛蒡汤加减配合按摩排乳手法治疗38例早期急性乳腺炎.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