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贝朗埋入式输注系统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

陆娓娜

关键词:贝朗埋入式输注系统, 肿瘤患者, 内科护理, 应用
摘要: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更新,一种全新的贝朗埋入式输注系统已进入我科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减轻胰岛负担,使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得到纠正,维持理想的体重,满足病人能量的需求,使糖尿病患者具有正常人的社会生活.我们在多年的出院病人随访及健康教育实践中,对如何做好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有如下体会:

    作者:施新珠;周超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加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肱骨干中下1/3骨折51例报告

    肱骨干中下1/3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基层医院多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加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加钢板螺钉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等方法治疗.疗效十分不满意,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接时有发生,不少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肘关节功能障碍.我科在1997年1月~2004年12月共7年间,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加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肱骨干中下1/3闭合性骨折5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超;甘德军;刘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刺按摩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排尿困难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针刺按摩的方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排尿困难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并按摩中极、关元穴位.结果:治疗15例,有效率达100%.结论:用针刺按摩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术后排尿困难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作者:叶林平;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电针并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并药物离子导入对面瘫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先给患者用电针治疗,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取、辨证选穴,每次电针治疗结束后在患者面部用维生素B12进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按药物离子导入操作规程操作.结果:15例患者,11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有效率100%.结论:电针并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显著.

    作者:邱有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以腹痛呕吐为主诉的呼吸道感染72例分析

    腹痛、呕吐为临床较常见的症状,病种较多且绝大多数为消化道疾病所致,但也有由呼吸道感染所致者.现就以腹痛、呕吐为主诉的呼吸道感染72例分析如下:

    作者:曹晓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夏朴灵桔汤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养阴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夏朴灵桔汤(半夏、厚朴、灵仙、桔梗、紫苏、茯苓、山豆根、玄参、赤芍、牛蒡子、甘草)治疗慢性咽炎3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4.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化痰散结、养阴活血的功效.

    作者:张秀梅;张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草药过敏反应综述

    鱼腥草注射液系列药品同时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今年6月1日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叫停.决定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一时弄得沸沸扬扬.其实中药的过敏反应早有报道,对此既不要小题大作,也不要掉以轻心.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的报道对中药的过敏反应予以综述.

    作者:邹金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我科自2003年6月~2005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2例,疗效尚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新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产后早期急性乳腺炎38例治疗体会

    急性乳腺炎,中医学称为乳痈,是产妇哺乳期常见疾病之一.笔者于2005年4~9月用瓜蒌牛蒡汤加减配合按摩排乳手法治疗38例早期急性乳腺炎.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目的:比较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92例受试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定糖耐量正常(NGT)30例,IGT4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19例,测定血清CRP.结果:NGT、IGT、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血清CRP水平与OGTT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结论: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血清CRP水平与OGTT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作者:余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拟平胃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9例临床观察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液及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症.我们运用自拟平胃抑酸汤治疗本病39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道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先天性白血病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8个月,因咳嗽、气喘8d,发热3d入院.患儿G2P2,足月剖宫产.生后2d因皮肤瘀点5h住入我科治疗,查血常规:WBC 57.7×109/L,其中N 0.23、L 0.139、M 0.594、E0.012、B0.025,Hb 157g/L,PLT 230×109/L.颜面、颈部、胸腹部及双上肢可见陈旧性散在瘀点,肝肋下3cm,质软.

    作者:蒋慧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干骨折56例

    笔者于2003年6月~2005年6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东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以青霉素钠与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2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好,副作用低.

    作者:王眙民;许梅;杨冰;潘艳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的经验体会

    健康教育是搞好整体护理的前提,是整体护理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护士针对住院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它是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和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我院是基层医院,住院患者95%以上来自农村,他们多数文化水平低,自我保健意识淡薄,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宣教能力,帮助患者和家属认识疾病的治疗转归、饮食和护理,我们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不仅增加自护知识,而且也确保了整体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周爱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耳道乳头状瘤治疗体会

    外耳道乳头状瘤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容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临床上可根据肿瘤生长部位、数量、大小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本人近十年间共诊治98例103耳外耳道乳头状瘤.现作一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周霞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割烙术联合服用中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割烙术联合口服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其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机理.方法:将120例(120眼)符合本课题标准的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运用中医割烙术联合口服自拟中药方剂,对照组运用中医割烙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12d的充血状况及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2天充血差异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8.33%,对照组复发率16.66%,P<0.05,2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割烙术联合口服自拟中药方剂,减少了慢性炎症刺激,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何早生;王得梅;何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3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或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随着诊断和预防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延长,使各种慢性并发症相应增加,糖尿病足也在增多,一旦发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现将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糖尿病足30例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黎冰;李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牙滞留情况3年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乳牙滞留的原因、部位,乳牙滞留致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畸形分类.方法:对我院2002年就诊的834例乳牙滞留的青少年进行检查、诊断,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期复查,对所收集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滞留原因分析表明乳牙牙根吸收不全为主要原因,牙位分析表明,滞留乳中切牙居首,乳牙滞留致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32.97%,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5.88%、30.10%,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临床症状分类以牙列拥挤、深覆(牙合)和反(牙合)常见,分别为17.15%、15.23%、9.60%.结论:乳牙滞留是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因素之一,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林笑影;胡月华;李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肝硬变的早期和必经阶段,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是当今治疗慢性肝病的目标之一.中西医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就此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刘翔;江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