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HCG与β-HCG、游离β-HCG的相关性研究

陈广福;任晓兵

关键词:HCG, β-HCG, 游离β-HCG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β-HCG、游离β-HCG与HCG含量的相关性,寻求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方法: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技术测定不同组别血清标本中的HCG、β-HCG、游离β-HCG含量,计算β-HCG、游离β-HCG与HCG的相关系数,并作t检验.结果:正常妊娠孕妇血清中β-HCG、游离β-HCG与HCG含量间呈明显正相关,其中孕14-21周孕妇组P<0.05,其余孕妇组P<0.001,异位妊娠孕妇组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清中β-HCG、游离β-HCG与HCG有明显的相关性;异位妊娠孕妇中没有明显相关性.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波前像差引导下个体化切削术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下个体化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眼术前存在高阶像差近视眼患者,施行波前像差引导下个体化切削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周,≥0.6者26眼占100%.≥1.0者18眼占69.23%.3个月,≥1.0者25眼占96.1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下个体化切削术治疗近视安全可靠,术前像差准确检查尤为重要,治疗参数量要相应降低.

    作者:陈章明;吉昂;张瑜;黄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钠速发性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1病例介绍 患儿男,4岁.于2005年4月15日,以上呼吸道感染在门诊治疗,测体温37.8℃,脉搏104次/分.遵医嘱做青霉素皮试.皮试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家长否认.皮试后,结果为阴性,肌注青霉素20万u,约10min后,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ml,头孢哌酮钠1.0g.约2min后患儿自述腹痛,患儿面色发白.立即取下静点.30s后患儿呕吐一次,然后抽搐,立即给予10%水合氯醛8ml保留灌肠.患儿继而出现呼吸停止,面色青紫,心跳微弱,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ml,洛贝林2mg.肌注地塞米松5mg,静推20%甘露醇100ml,静点0.85%生理盐水50ml加贝林3mg,头部枕冰袋保护脑细胞,气管插管,高流量氧气吸入.约4min后,患儿呼吸、心跳恢复,继续抗休克治疗,1h后转住院处治疗.7d后治愈出院.

    作者:蒋英军;陈红霞;李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如何避免青毒素皮试假阳性

    青霉素药物价廉因其较好的抗炎效果及其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成为使用多的抗生素[1].决定能否接受青霉素治疗,必须在注射之前做皮内过敏试验,以避免青霉素过敏反应给病人带来的危害.但是也有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因素而发生了假阳性,对皮内试验错误地判断为阳性,致使病人失去接受青霉素族药物治疗的机会.近年来对1 162例病人青霉素试验的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现将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洪霞;蒋英军;李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路优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裂症阴性

    目的:研究在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合并路优泰对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阴性症状为主型的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合并路优泰,以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减分情况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得分情况评价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结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第2周末始逐渐呈现差异SANS(P<0.05)直至研究结束.两组TESS(P>0.05).结论:路优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裂症阴性症状相对单独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为佳,且未出现更多副反应.

    作者:周志壮;于永达;高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液氮冷冻治疗老年皮肤病

    自2001年-2003年来先后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和液氮冷冻治疗150例老年人皮肤病,现将效果比较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所收病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退休病人.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71人,其中男性61例,女性10例,年龄62-78岁,冷冻79人,男性68例,女性11例,年龄60-82岁,两种治疗病种有老年疣,色素痣、寻常疣、丝状疣,毛细血管瘤,软纤维瘤,乳头状瘤等.

    作者:李文丽;王淑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诊治鼻中隔骨折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对鼻中隔骨折的诊治.方法:45患者就诊时均行鼻窦内镜检查、鼻骨侧位片和鼻窦CT检查.均在鼻窦内镜下行鼻骨骨折复位术和鼻中隔成形术.结果:1例患者术后鼻外形改善不明显外,其余均得到治愈.结论:鼻窦内镜检查并酌行CT扫描是确诊鼻中隔骨折的主要手段,鼻骨骨折整复术同时可行鼻中隔成形术.

    作者:刘春青;吴东书;李建平;纪涛;王福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分析

    胆汁酸是胆甾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其中胆酸、鹅脱氧胆酸为初级胆汁酸,二次代谢产物脱氧胆酸、石胆酸、熊脱氧胆酸为二级胆汁酸,总称总胆汁酸(TBA).由于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血清中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重要指征.但胆汁酸在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浓度很低,不易检测.过去由于检测手段复杂,要求特殊设备而未能实用化,近年来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和检验技术和不断发展,总胆汁酸测定已普及开来.

    作者:常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胰腺癌误诊12例分析

    胰腺癌(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为消化系恶性肿瘤,发展较快,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现就10年来收治的12例胰腺癌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华;赵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术前介入化疗在大肠癌治疗中应用

    常规的大肠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术后化疗.但是,由于大多数大肠肿瘤病人发现较晚,术中发现大多发生淋巴结转移,给手术根治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3年开始联合放射线介入科开展了手术前介入化疗配合手术根治及手术后再次化疗的疗法联合治疗大肠癌共17例,疗效显著.

    作者:孙宝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肛门疾病患者治疗中护理

    肛门疾病是外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手术仍是目前治疗主要手段,但肛门疾病在发病及治疗过程中总有一定痛苦,因此病人对检查手术治疗都有紧张,焦虑恐惧感,因害怕手术而延误病情,使病情发展不愈.

    作者:朱虹;郑培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产时全程陪伴分娩及母乳喂养指导

    近期对怀孕38-42周的初产妇实施陪伴分娩及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产程进展及产后情况,并与同期未实施相应护理组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刘翠莲;李晓静;谷翠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手术后护理

    肠内营养,简称EN,不仅能提供人体全部营养需要和补充自然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还能有效的维护肠道粘膜的完整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1],操作简便、经济、有效,被视为疾病治疗中治疗方法之一.现将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5例胃术后病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彤;王丽红;冯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观察

    无痛人工流产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往多单纯应用异丙酚作为麻醉药物,自2003年1月~9月,使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开展无痛人工流产,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华;韩春艳;邱新娇;吴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67例,均取前外侧切口,扩髓、行静力型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6-2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66例手术后4-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1例手术后6个月改为动力型固定,11个月愈合,无其他合并症.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92.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段志山;佟志刚;赵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子宫间质肉瘤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

    病例资料 女性,38岁,阴道间断不规则出血3年,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妊3产1,人工流产2次,14年前顺产1女婴,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多,不伴腹痛,妇科检查发现从阴道口脱出一肿物约3 × 2cm,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粘膜下子宫肌瘤,即行子宫肌瘤摘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未做常规病理检查,手术后月经规律.

    作者:白淑卿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56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已被公认为是对胎儿及新生儿威胁较大的高危妊娠之一,妊晚期易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或死产等,近年来倍受广大产科医师的关注,不少学者从病因、病理、诊断及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目前仍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产前监护过程中何时终止妊娠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近年来诊断为ICP的患者逐年增加,可能与产前检查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困扰着何时终止妊娠这一问题,故将诊断为ICP的156例患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吴学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川崎病患儿血清MMP-9与TIMP-1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1(TIMP-1)质量浓度的变化在预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风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住院的KD患儿23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1次,同时抽取20名正常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ELISA双抗体法测定血清MMP-9与TIMP-1质量浓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冠状动脉病变.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MMP-9与TIMP-1质量浓度及MMP-9/TIMP-1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显著增高(P<0.01);IVIG干预前CAL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及血清MMP-9/TIMP-1显著地高于非CAL组患儿(P<0.01);IVIG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与MMP-9/TIMP-1显著降低(P<0.01);IVIG干预后CAL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及血清MMP-9/TIMP-1仍显著高于非CAL组患儿(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MMP-9与TIMP-1质量浓度和(或)MMP-9/TIMP-1比值对预测KD并发CAL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孙英丽;秦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致癔症发作1例报告

    病例资料 患者女,43岁,工人,因咽痛、咳嗽半月,加重伴胸闷4d入院。既往体健,无癔症史。

    作者:秦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院前死亡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探讨

    目的:对院前死亡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与预防.方法:对2000年6月一2005年10月间院前死亡374例患者进行了病因及危险因素与预防的回顾性临床分析与探讨.结果:心源性猝死148例占39.5%,位列第一,脑座中131例占35%,位列第二.结论: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是院前死亡的主要疾病病因.高龄、高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吕桂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氨茶碱与阿奇霉素配伍导致休克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3岁,因哮喘发作,于2004年3月9日下午来就诊.查体:T36.9,BP120/75,双肺明显哮鸣音,给予抗炎、平喘治疗,阿奇霉素0.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抗炎和氨茶碱0.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平喘治疗,1次/d,静滴第一组液体时安然无恙,当第二组液体仅余三分之一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眩晕、面色蜡黄、意识不清.

    作者:任花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