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丙莲;肖建宁
目的:了解舟山地区哮喘患儿的治疗计划坚持情况,分析所存在问题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134例患儿对治疗计划的坚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话寻访,重点统计并对比分析中断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有76.7%的患儿中断治疗,其原因依次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经济原因、症状缓解、治疗效果不好和小儿不配合或遗忘等.对哮喘知识的认知不足仍是治疗计划坚持性的主要障碍.结论:舟山哮喘发病率较高,但哮喘患儿治疗计划的坚持率较低.加强对患者及家长和全科医生的哮喘知识教育,提高哮喘专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将是保证治疗坚持性必要而可行的手段.
作者:李凤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肩锁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Allman分类Ⅲ度肩锁关节脱位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9~58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采用切开复位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无失效,未再发生脱位,以Karlsson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优32例,良6例.结论:肩锁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永宁;黄伟韬;李文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1.1病人法律意识空前提高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更多的患者懂得运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病人不再满足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而希望与医务人员形成合作型医患关系,要求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作者:施成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AOPP)是目前基层医院常遇到的急症之一,因多为口服中毒,故发病急、症状重,如不及抢救可危及生命[1].我院1999~2003年共抢救这类病人105例,男性41例,女性64例,其中20岁~40岁70例,40岁以上35例,重症占50.0%,死亡21例.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我们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就如何做好抢救中护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作者:葛建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以直、结肠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ⅱ病变为主.临床上以腹痛、腹泻、排粘液血便、发热、消瘦为主要表现.一般发病缓慢,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临床常规治疗,难以奏效.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本病1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娟;庞绍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方法.方法:设对照组26例,常规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组28例,常规护肝加自拟丑苓汤煎服.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57.14%),总有效率85.71%,随访1年复发率18.77%;对照组显效8例(30.76%),总有效率61.53%,1年复发率37.5%.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0.01).结论:丑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较好,特别是对减少并发症、延缓腹水再发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朱正淮;杨晓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尖锐湿疣(CA)是一种DNA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生殖道性传播疾病(STD).近年CA发生率迅速增加,这是由于HPV感染日趋普遍.在我国性病检测点报道,生殖器HPV检出率为30.69/10万,占我国STD的第2位.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解毒消疣法配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针灸治疗组治疗RA59例,并与芬必得对照组的60例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3.2%,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针灸治疗RA具有减轻炎症刺激、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之功效.
作者:王春良;林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旨在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降糖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降糖药物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胰岛素用量逐年增长,口服降糖药物中磺酰脲类销售金额大,使用频度也高.结论:注射不同种类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但应嘱咐患者科学使用降糖药物,并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避免误诊.
作者:潘刘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应用不同方法治疗SAP 91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前5年48例,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后5年43例,早期基础治疗加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静滴,另用清胰汤自胃管注入,大承气汤灌肠,大黄等中药外敷腹部剧痛处,结合生长抑素善得定、山莨菪碱等西医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19例,占39.58%,未愈29例(包括并发症17例和死亡1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31例,占72.00%,未愈12例(包括并发症7例和死亡5例):2组在治疗效果上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龙;牟科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慢性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急性加重时,若PaO2<60mmHg或PaCO2>50mmHg,则提示Ⅱ型呼衰.近年来,应用无创机械通气(BiPAP)成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第一线手段[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BiPAP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5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孙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呕吐是因横隔膜及腹肌等的强烈共同收缩,使胃内物质经由食道、口腔反射性排出体外的现象,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它可以把胃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但长期剧烈的呕吐,会影响进食和正常消化液丢失,伴随水分及电解质紊乱引起的脱水和营养不良;呕吐物不慎吸入造成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同时给病人的心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我院自2003年5月~2004年5月间,采用甘蔗生姜汁治呕吐,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缠绵难愈.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们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司秋荣;岳伟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屏障(BBB)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脑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颅内血肿清除术组25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血肿清除术组BBB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此2组病人BBB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肿清除术组血清MB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此2组病人MB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BBB指数和血清中MBP含量增高,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
作者:杨艳红;黄秀梅;庞文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刘某,男,54岁,因解黑色稀便并呕大量咖啡样液体伴有血块半天到当地医院经抗酸、止血、补液、输血等处理,疗效不佳而入我院.既往上腹部不适史、吸烟史,否认肝炎病史.查体:T 35.8.C,P 116次/min,R 29次/min,BP62/46mmH-g,神情,急性重症病容,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汗.
作者:王志敏;易诚;陈智懿;钟文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我院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消心痛片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永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吗丁啉、雷尼替丁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中药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5.5%,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疏肝理气中药配合西药治疗FD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燕明;蔡海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3种类型的骨内种植体愈合期颈部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影响种植体愈合期颈部边缘骨吸收的因素.方法:选种非埋植型纯钛叶状(A型)、螺旋状(B型)和埋植型纯钛螺旋状(C型)3种类型种植体各15颗,在种植当天及4个月时分别进行X光牙片检查;A型和B型种植体种植4个月时对60个位点进行临床检测.结果:3种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有显著性差异,A型吸收多,B型次之,C型少;B、C型种植体炎症位点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颈部边缘骨吸收度均高于健康位点.结论:种植体应首选C型,其次是B型,后为A型;种植体颈周炎症、深袋是颈部边缘骨吸收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建中;雷序江;廖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抑郁障碍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病人除有肢体功能障碍外,常伴有抑郁,严重的抑郁对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恢复不利.因此,应积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本文就我院62例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抑郁发病情况以及百忧解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思游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面积,并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以此判断疗效.治疗组给予静滴灯盏花素20mg,1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灯盏花素有益于促进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水肿消退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作者:陈根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