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加环素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及检测方法评价

钟希;钟桥石;程枫;丁慧;杭亚平

关键词:替加环素,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不敏感
摘要: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性,评价替加环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的检测方法.方法 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筛选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E-test法确认替加环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从10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获得34株替加环素不敏感株(中介16株,耐药18株),进一步经E-test法检测,只有1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47.1%,中介15株,耐药1株),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6株替加环素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普遍高于65%,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100%;产ESBLs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更严重.结论 VITEK2法不能作为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常规方法,尤其是对于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宜采用E-test法对不敏感菌株进行复核,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HMGB1联合ROMA指数在绝经后妇女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HMGB1联合ROMA指数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卵巢病变患者113例,病理组织学分为58例良性病变组和55例卵巢癌组,对卵巢癌组进行临床分期,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电化学法检测CA125浓度,ELISA法检测HE4和HMGB1水平,依据CA125和HE4计算绝经后ROMA指数;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分析单独检测及联合诊断对卵巢癌的诊断.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MGB1、HE4浓度及ROMA指数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且以上指标在III+IV期患者组中亦显著高于I+II期卵巢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HMGB1和ROMA指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阳性预测值均较单一诊断方案显著提高.结论 联合HMGB1和ROMA可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

    作者:饶欢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的RyR2、BACH2、ICT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兰尼碱受体(RyR2)、B淋巴细胞转录抑制剂BTB和CNC同源类似物2(BACH2)、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RyR2相对表达量、外周血清中BACH2相对表达量、ICTP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细胞因子和心肌酶指标的差异,分析冠心病患者RyR2、BACH2、ICTP水平与心功能、细胞因子和心肌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RyR2相对表达和IC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BACH2相对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NT-proBNP和CTn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IL-18、IL-6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冠心病患者的RyR2、ICTP水平与LVEF负相关,与NT-proBNP、CTnl、IL-18、IL-6和hs-CRP水平正相关;BACH2水平与LVEF正相关,与NT-proBNP、CTnl、IL-18、IL-6和hs-CRP水平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RyR2相对表达量和ICTP水平较高,BACH2相对表达量较低,且与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胡亚南;杨吉操;王喜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东莞地区340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回顾分析

    目的 调查东莞地区 β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分布特征,并回顾340例已确诊 β 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及血红蛋白电泳结果,探讨这3项指标在地中海贫血(地贫)筛查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至康华医院就诊的人群,检测了五分类及血红蛋白电泳,初筛阳性,再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确诊为 β 地中海贫血携带者340例,对其MCV、MCH,及HbA2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11种 β 突变类型,东莞地区的 β 地贫以CD41-42M/N为常见占36.76%,其次是IVS-2-654M/N占26.47%,CD17M/N与-28M/N分别各占13.82%,这4种突变占 β 突变的90.85%;本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诊的基础上,评价MCV、MCH、Hb电泳对于 β 地贫筛查的灵敏度为99.02%、99.02%、99.35%.结论 东莞地区是国内地贫发生率较高和遗传背景较复杂的地区,研究东莞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和构成比,为东莞地区的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MCV+MCH+HbA2三项指标联合筛查,对于 β 地贫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个筛查策略.

    作者:华仙丽;李敬河;梁爱芬;雷亚丽;隋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替加环素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及检测方法评价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性,评价替加环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的检测方法.方法 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筛选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E-test法确认替加环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从10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获得34株替加环素不敏感株(中介16株,耐药18株),进一步经E-test法检测,只有1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47.1%,中介15株,耐药1株),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6株替加环素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普遍高于65%,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100%;产ESBLs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更严重.结论 VITEK2法不能作为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常规方法,尤其是对于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宜采用E-test法对不敏感菌株进行复核,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钟希;钟桥石;程枫;丁慧;杭亚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男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研究

    目的 分析男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疾病进展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以221例在我院就诊的男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份为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组间血清甲状腺功能激素变化与乙肝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总甲状腺素(TT4),第三代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乙肝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血清TT4,TT3,TSH,FT3与乙肝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均P<0.01).表明,乙肝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间有一定的联系,疾病的进展与TT3,FT3的降低显著相关,提示应定期检测乙肝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变化,防止甲状腺功能的紊乱.

    作者:杨东蕾;楼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SPOT.TB,TB-Ab联合检测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和抗结核抗体(TB-Ab)试验联合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42例结核病患者和115例非结核病患者采取静脉血进行T-SPOT.TB和TB-Ab联合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来评价两种试验.结果 ①结核病患者组T-SPOT.TB,TB-A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8.7%、60.6%,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病患者组(20.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79.1%,84.0%,85.0%,4.24,84.4%,均高于TB-Ab(60.6%,76.5%,76.1%,61.1%,2.518,67.7%);且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SPOT.TB阴性似然比为0.143低于TB-Ab(0.515).③两种实验联合,并联的灵敏度为95.8%,高于T-SPOT.TB和TB-Ab(P<0.01);串联的特异度为93.9%,高于T-SPOT.TB和TB-Ab(P<0.01).结论 T-SPOT.TB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优于TB-Ab试验,两种试验并联大幅提高灵敏度,串联大幅提高特异度,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联合方式的选择.

    作者:张晓梅;夏小明;罗兴燕;胡旺;黄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的表达分析

    目的 探讨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血浆、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为研究miRNA在AS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和临床诊断价值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AS患者、其它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血浆及PBMC,RT-PCR检测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的表达量,ROC曲线评价其对AS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AS患者外周血血浆及PBMC中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其在PBMC中的表达高于其在血浆中的表达(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及PBMC中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对AS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AS患者外周血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的表达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望使它们成为AS临床诊断的新标志物.

    作者:姜芳;许敏;郑锡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辅助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反复发作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持续肠道感染、肠黏膜屏障缺损、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其中,免疫因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尤为重要.辅助性T细胞及相关因子的免疫调节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黏膜炎症的多种免疫反应.本文就辅助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陈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常规相关指标在肝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11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 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五项血常规相关参数,与1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并与分析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患者RBC、HCT、RDW、NLR、PLR分别为(3.15±0.31)×1012/L、(29.33±2.96)%、(59.18±3.23)fL、(2.13±0.26)、(91.27±2.21),而对照组为(5.27±0.56)×1012/L、(35.28±3.63)%、(53.85±2.57)fL、(1.79±0.17)、(96.87±3.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显示,RBC、HCT、RDW、NLR、PLR在肝癌患者不同HBV拷贝组、不同Child-Pugh分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肝癌患者RBC、HCT、PLR低于预后良好组,RDW、NLR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C、HCT、RDW、NLR、PLR在肝癌患者中发生明显变化,可用来反映HBV载量、Child-Pugh分级以及肝癌患者的预后,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作者:魏义胜;杨跃杰;常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Bcl-2、Bax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Bcl-2、Bax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确诊的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20例为病灶组、癌旁组织标本60例为对照组,检测病灶组和癌旁组标本中的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x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学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Bax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Bcl-2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Bax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并且与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黄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血清IL-37、PCT与Hs-CRP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联合检测血清IL-37、PCT与Hs-CRP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检测血清IL-37、PCT与Hs-CRP水平,再根据痰细菌定量培养结果,将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的患者分为感染组(n=38),浓度<107cfu/ml的患者分为未感染组(n=31),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37、PCT与Hs-CRP水平,并采用受试者测试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IL-37、PCT与Hs-CRP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P<0.05),而感染组患者血清IL-37则明显低于未感染组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L-37、PCT与Hs-CRP联合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有明显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93.5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后血清IL-37、PCT与Hs-CRP水平明显异于未感染的患者,联合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7、PCT与Hs-CRP有助于调整患者抗生素治疗方案.

    作者:罗东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栓弹力图在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深静脉血栓(DVT)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DVT患者、高凝状态患者和普通人群分为A、B、C三组,检测三组TEG的反应时间(R时间)、凝固时间(K时间)、凝固角(a角)、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值等指标,并持续观察DVT组行治疗后各值参数变化.结果 A组与B组除MA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A组与C组TEG的R时间、K时间、a角,MA值和CI值均P<0.05,差异显著;B组与C组MA值P>O.05无统计学差别,R时间、K时间、a角和CI值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DVT组治疗前后TEG的R时间、K时间、a角,MA值和CI值均P<0.05,差异显著.结论 TEG具有优越的凝血监测功能,及时地为临床提供血栓及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依据,将是一种检验准确度高、操作便捷且实际成本较低的全新诊断研究尝试,对于深静脉血栓早期的诊断和后期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价值.

    作者:周鹏;龚骏;陈蒸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商丘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LA抗体分布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商丘市无偿献血人群HLA抗体的分布情况和特异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商丘市献血者200例,分为男性、未育女性和已育女性.检测其HLA抗体,并进一步鉴定HLA抗体阳性者的特异性.结果 已育女性HL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育女性和男性,且以HLA-Ⅰ类抗体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抗体阳性多见于已育女性,要加强对已育女性献血者血液筛选,排除其血浆和血小板成分,加强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贾一宾;祖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与血清钾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PA患者66例作为疾病组,非PA高血压患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醛固酮(SAC)及肾素活性(PRA),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并计算ARR比值(SAC/PRA).结果 PA组中ARR比值和血清钾浓度分别为203.47±50.23和2.76±0.72mmol/L,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以卧位ARR比值为112.0作为临界值,诊断PA的灵敏度为92.42%,特异性为87.93%,诊断符合率为90.32%;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联合进行诊断时,灵敏度为98.48%,特异性为86.20%,诊断符合率为92.74%.结论 血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联合测定可用于PA疾病的临床诊断,但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指标联合检测时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可提高PA的检出率.

    作者:肖九长;谢海燕;钟树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患者检测血清铁蛋白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患者检测血清铁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A组)、25例代谢性疾病患者(B组)以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C组)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再将A组、B组、C组研究对象中的男性定义分别为A1组、B1组、C1组,女性分别定义为A2组、B2组、C2组,对比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增高率.结果 ①A组、B组、C组之间血清铁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B组、C组(P<0.05),B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5).②A1组、B1组、C1组之间血清铁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B1组、C1组(P<0.05),B1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C1组(P<0.05).③A2组、B2组、C2组之间血清铁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B2组、C2组(P<0.05),B2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C2组(P<0.05).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患者均存在血清铁蛋白升高情况,该指标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宗寿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XIAP、TSGF及炎症因子在颅内肿瘤切除术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炎症因子在颅内肿瘤切除术前后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颅内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XIAP、TS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①手术前,病例组血清XIAP、TSGF、TNF-α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6、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患者之间血清XI-AP、TSGF、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灶直径≥5cm颅内肿瘤患者血清XIAP、TSGF水平显著高于病灶直径<5cm颅内肿瘤患者(P<0.05),两组患者之间血清IL-6、CRP、TNF-α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1周,病例组血清XIAP、TSGF水平与手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IL-6、CRP、TNF-α 水平与手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 颅内肿瘤患者血清XIAP、TSGF、TNF-α 水平较正常人群升高,并且血清XIAP、TSGF水平与肿瘤病灶大小有一定的关系,手术后血清XIAP、TSGF降低,但是炎症相关指标在术后短期内会升高.

    作者:杨强;郭放;杨奕旭;李德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在妊娠甲亢和Graves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对妊娠甲亢和Graves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8年4月在我院诊疗的妊娠甲亢和Graves病患者各5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结果 妊娠甲亢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Graves病,而TSH水平明显高于Graves病,两组患者在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方面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甲亢和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有较大差别,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包杰;牛成玲;杨永俊;陈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不同eGFR公式评估肾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6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公式评估肾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9例恶性肿瘤患者,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SCysC)等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改良简化肾病预后膳食改良试验公式(改良sMDRD公式)、基于SCr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织(CKD-EPI)公式(CKD-EPI SCr公式)、基于SCysC的CKD-EPI公式(CKD-EPI SCysC公式)、基于SCr联合SCysC的CKD-EPI公式(CKD-EPI SCr-SCysC公式)、基于SCysC的成年中国人GFR估算公式(SCysC AC公式)、基于SCr联合SCysC的中国公式(C SCr-SCysC公式)等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eGFR,其结果分别采用eGFR-A、eGFR-B、eGFR-C、eGFR-D、eGFR-E、eGFR-F表示.结果 ①6个公式计算得到的eGF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A显著高于eGFR-B、eGFR-C、eGFR-D、eGFR-E、eGFR-F(P均<0.05);eGFR-F显著高于eGFR-B、eGFR-C、eGFR-D、eGFR-E(P均<0.05);eGFR-D、eGFR-C均显著高于eGFR-B、eGFR-E(P均<0.05),eGFR-D与eGFR-C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eGFR-B与eGFR-E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6个公式计算得到的eGFR,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其中eGFR-E与eGFR-F的r高,为0.980(P<0.01);eGFR-C与eGFR-F的r次之,为0.972(P<0.01);eGFR-C与eGFR-E的r再次之,为0.959(P<0.01).结论 不同eGFR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不同公式之间r的差异较大,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eGFR计算公式评估肾功能时应慎重选择.

    作者:吕赛平;王春阳;万祥辉;邹学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行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及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行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及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肝切除术患者68例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6)与开腹组(n=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总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d血清皮质醇、外周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的(P<0.05),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d血清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术后3d皮质醇水平与术前相当(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1、2、3d血清皮质醇水平均高于腹腔镜组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CD3+、CD4+均低于术前(P<0.05),腹腔组患者术后第2、3d CD3+、CD4+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肝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血清皮质醇、细胞免疫能力影响更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刘作民;张寒冰;卢文士;张则才;吴涛;杜国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镜检法与金标法在疟原虫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镜检法与万孚疟原虫金标法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同时用金标法试剂盒与镜检法对347例因发热查因申请疟原虫检测的病例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镜检阳性55例(32例恶性疟Pf,17例间日疟Pv,1例卵形疟Pm,5例混合疟Pv+Pm),阳性率为15.85%;金标法试剂盒检测阳性55例(32例恶性疟Pf,17其他疟疾Pv,5例混合疟Pv+Pm,1例假阳性),阳性率为15.85%,灵敏度为98.18%,特异性为99.66%,阳性预测值为98.18%,阴性预测值为99.66%;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99.42%.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疟原虫金标法检测试剂盒与镜检法均具有良好的疟疾诊断效果和简便、快速等优点,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疟疾检出率,适合镜检技术和条件不足的基层医疗、预防机构用于疟疾检测和筛查.

    作者:李冉;王康椿;叶青;黄小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