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忠明;江永青;胡志坚;詹志义
大肠埃希菌是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其耐药谱也不断发生变化,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就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虞春华;丁岚;柯慧;马嫚;高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75例CAP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275例患儿,MP-IgM阳性84例,阳性率为30.5%(84/275).MP感染以夏季阳性率高(40.2%),其次为春季(28.8%),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43.1%).结论 MP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均有感染,尤其要加强春夏季学龄前儿童MP感染的预防.
作者:夏厚才;罗小兵;彭惠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液体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孕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以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对18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取泌尿生殖道拭子和尿液样本各一份,拭子样本采用SAT检测法、液体培养法及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尿液标本再进行SAT方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方法检测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5.00%、48.33%、46.6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SAT检测不孕不育患者解脲脲原体与液体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相比具有较好相关性,为解脲脲原体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作者:王利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西洋参袋泡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4只BALB/C雄性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前3组分别给予0.84g/kg BW、1.67g/kg BW、5.01g/kg BW西洋参袋泡茶受试液,对照组用蒸馏水,每天上午灌胃1次,30d后分组检测细胞免疫指标:脏器/体重比、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24h足拓肿胀度;体液免疫指标:溶血空斑数、半数溶血值(HC50);非特异性免疫指标:鸡红细胞吞噬率与吞噬指数、NK细胞活性及碳廓清能力.结果 中、高剂量西洋参袋泡茶可使小鼠24h足拓肿胀度增大,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清除碳廓清能力,增强NK细胞活性(P<0.05);高剂量西洋参袋泡茶促进抗体和血清凝血素的生成(P<0.05);各剂量组对免疫器官/体重比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西洋参袋泡茶能不同程度提高免疫学指标,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作者:石贺芹;张聪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单个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电解质的水平,探讨电解质检测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7月我院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内科非肾功能减退患者9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电解质指标,检测观察组透析前后电解质指标并相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K+、sPHOS、sMg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a+、Cl-、sC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透析后K+、sPHOS、sMg水平均显著低于透析前(P<0.05),Na+、sCa水平均显著高于透析前(P<0.05).结论 维持性血透治疗可以纠正尿毒症患者的电解质紊乱,适时监测有利于其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作者: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改变,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44例,另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DC细胞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DC1细胞和DC2细胞在对照组分别为1.82±0.43%和1.89±0.42%,显著高于胶质瘤组的1.44±0.24%和1.52±0.26%(P<0.05).DC1细胞和DC2细胞亚型在胶质瘤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不同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DC1细胞和DC2细胞术后1d和3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DC1细胞和DC2细胞术后3d又显著低于术后1d(P<0.05),术后7d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 胶质瘤患者中存在DC细胞的低表达,不同分级之间DC细胞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手术治疗可以显著减低DC细胞表达,为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时期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伟丰;张智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与抗HCV、HCV-RNA的相关性,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80例丙型肝炎患者,以ABI3500dx基因测序仪对基因分型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分型,以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CV浓度,计算测定值/临界值(S/CO)比值,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浓度.结果 患者基因分型主要为1b、1c、2a分别有48例、14例、8例,占60.00%、17.50%、10.00%,其中1型共62例、非1型18例,分别占77.50%、22.50%;抗HCV阳性者79例、HCV-RNA阳性者53例,阳性率分别为98.75%、66.25%;基因型1型的患者抗HCV(S/CO)比值、HCV-RNA浓度分别为(13.27±3.33)、(6.54±1.24)×106 copies/ml均高于非1型患者(11.28±3.25)、(5.86±1.03)×106 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阳性患者抗HCV(S/CO)比值为(13.33±4.39)高于阴性患者(9.74±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主要为1b、1c、2a,不同基因型时抗HCV、HCV-RNA浓度不同,基因分型与抗HCV、HCV-RNA的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冀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中实现适时性、真实性、监控性、有价值性、可追溯性、易操作性等多重目的,使得整个血液制备过程形成一个无缝式链接环路,提高了输血安全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血站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8月15日无偿献血3944人份(200ml规格),其中手工滤白操作1440袋,滤白监测仪辅助手工2504袋.采用在线滤器联袋的方式通过传统的手工滤白和使用滤白监测仪来完成血液的去除白细胞过程.比较滤白监测法与手工法制备的滤白全血在Hb含量、白细胞残留量、产品重量、制备时间监测、母袋与子袋条形码的关联性、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运用滤白监测系统制备的滤白全血与手工法比较,可以监测制备时间与产品重量,发现重量不合格的有45例,滤白红细胞H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末期溶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另外可以记录母袋与子袋条形码的关联性及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结论 无论是从去白细胞血液质量,还是规范制备流程的操作和记录整个过程,滤白监测系统都起到一定的实效.
作者:黄辉;万仁英;杜忻;司江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具有分裂相多、分散度好、带纹清晰、长度适中等特征的骨髓染色体G带制作方法.方法 在含9.6%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人淋巴瘤细胞系培养物,接种骨髓细胞后培养24h,然后加入终浓度为30μg/ml的溴化乙锭和0.06μg/ml的秋水仙胺作用1h.结果 通过方法改良,骨髓标本培养成功率约为传统方法的1.59倍,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51%.结论 改良后的方法可以制作出个数更多、分散度更加良好、带纹更加清晰、染色体更长的中期分裂相,因而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更高,诊断结果更加可靠.
作者:唐永华;程建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江西省2013年至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为证实江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准确的、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L20B、RD细胞继续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脊髓灰质炎毒株通过ITD方法进行型内鉴定,若为复合型毒株再经过血清中和实验分单型后,送至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2013年至2015年共接收1058份AFP病例粪便标本,其中有28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83份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65%,7.84%;接收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57份,分离出脊灰病毒2份和非脊灰肠道病毒7份,平均分离率分别为3.51%,12.28%;在2013年分离出一例疫苗衍生株病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江西省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处于较高的水平,江西省2013年至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检出VDPV,提示我们要警惕疫苗株的变异,应继续加强监测.
作者:刘晓庆;肖芳;刘师文;李健雄;施勇;熊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试剂的技术性能.方法 统计分析2011年至2015年5年间湖南省HBsAg项目室间质量评价(EQA)的数据,评价本省实验室使用的HBsAg ELISA检测试剂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分析敏感性、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室间精密度.结果 七种HBsAg ELISA检测试剂(六种国产试剂,一种进口试剂)EQA数据统计总体样本阴阳性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0.5、0.3、0.2IU/ml三个低浓度样本的检测符合率无明显差异,但这三个浓度的样本检测符合率高于浓度为0.1IU/ml(《中国药典》第3部(2010版批批检HBsAg检测灵敏度)的样本检测符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口试剂检测符合率明显好于其他试剂,在浓度为0.1IU/ml的样本时尤为明显;各种试剂检测的S/CO值其室间精密度值差异与《中国药典》第3部(2010版)中对精密性的要求是CV≤15%的标准相比,只有进口试剂E7 P>0.05无差异;其它六种国产试剂与之相比较,其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省当前实验室使用的6种ELISA国产主流检测试剂基本技术性能相近,其主要差异体现在浓度为0.1IU/ml附近样本的检出符合率和精密度.进口HBsAg ELISA试剂各个性能指标均优于国产HBsAg ELISA试剂.
作者:杨丽华;张裕;彭萍;焦芳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孕妇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情况,并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建档产检的2316例孕妇,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SH、FT4水平并统计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收集11种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佛山地区孕妇早孕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率为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被动吸烟(OR=1.130,95%CI:1.001~1.320)、体重指数(OR=1.604,95%CI:1.275~1.482)、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OR=5.281,95%CI:3.236~8.318)、碘过量(OR=3.726,95%CI:2.066~6.735)、高胆固醇(OR=2.005,95%CI:1.441~2.874)、高甘油三脂(OR=1.604,95%CI:1.129~2.280)6个因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 佛山市孕妇妊娠早孕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率高,应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保障母婴的良好结局;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可能与吸烟/被动吸烟、体重指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碘过量、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有关.
作者:林延润;朱琳;黄倩婷;梁晓云;陈跃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例行产检的孕妇HbA1c数值水平与参考区间.方法 使用ADAMSTMA1c HA-8160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对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来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223例孕妇进行HbA1c的检测,分析其中HbA1c<6.5%的数值(1217例),并给予数据进行95%置信区间统计参考区间.结果 1217例产科门诊孕妇的HbA1c数值符合正态分布,均值为(5.22±0.34)%,95%置信区间为4.6%~5.9%.按年龄将统计样本分三组:A组(小于或等于25岁的孕妇)、B组(26~35岁的孕妇)、C组(大于或等于35岁的孕妇).HbA1c数值水平:A
作者:魏伟华;黄文瑶;林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在肺炎衣原体(C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该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疑因CP感染的225例住院患儿采用ELISA和IIFA检测血清CP-IgM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CP-IgM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ELISA和IIFA各检出CP-IgM阳性81例和87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0%和38.7%,ELISA和IIFA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4.2%,阴性符合率为96.5%,总符合率为96.9%.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检测CP-IgM,则阳性检出率可达到39.1%,敏感性明显高于任一单一方法.结论 IIFA检测CP-IgM较ELISA敏感,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CP感染诊断阳性率,酶联免疫法ELISA抗体诊断试剂适合在临床检测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利清;周玉球;吴洪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无菌或者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以进一步提高肺结核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4例无痰或者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变部位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表现;对比刷检、灌洗液快速培养、活检、痰涂片和痰快速培养诊断肺结核的阳性率;统计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确诊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不典型肺结核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表现以支气管炎性改变为常见,有81例,占44.02%,其次为黏膜溃疡或干酪样坏死51例(27.72%)和管腔狭窄38例(20.65%);灌洗液快速培养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阳性率为83.70%,显著高于刷检、活检、痰涂片和痰快速培养(均P<0.05);所有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108例(58.70%)出现痰中带血丝;所有患者确诊后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均逐渐好转.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无痰或者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的有效方法,其中以灌洗液快速培养的阳性率高,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傅佳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对象的粪便标本,分别应用单克隆双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统计比较两种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 转铁蛋白单独检测方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0.0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4.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血红蛋白单一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48.0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8.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0.00%;联合检测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为86.00%,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88.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联合检测方式诊断效果显著高于转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单独检测方式,误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能够大幅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同单一诊断相比,更具诊断价值.
作者:张家超;薛国平;叶纪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脂肪肝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的关系与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门诊和住院儿童患者,经B超和CT诊断后,分为肥胖伴脂肪肝组(轻、中、重)78例、单纯肥胖组76例、对照组70例.联合检测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IL-18、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分析血清IL-18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肥胖伴脂肪肝组相对于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BMI、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升高(P<0.05);肥胖伴脂肪肝组的IL-18、ALT、AST明显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患儿脂肪肝病情的加重血清IL-18、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检测IL-18浓度对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脂肪肝患儿病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詹忠明;江永青;胡志坚;詹志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T-PCR-RFLP)快速鉴别2015年麻疹疫苗株病毒.方法 用RT-PCR-RFLP方法检测两例疑似疫苗相关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是否含有AflⅡ酶切位点鉴别麻疹疫苗株病毒,同时对标本进行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在基因层面进一步证实,以验证RT-PCR-RFLP方法.结果 RT-PCR-RFLP方法鉴定的结果为两例疑似疫苗相关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均能被AflⅡ酶切开,N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为两例疑似疫苗相关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为麻疹疫苗株病毒A基因型.结论 首次为江西省麻疹疫苗株病毒提供实验室证据.
作者:龚甜;张艳妮;施勇;李健雄;周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在Beckman Coulter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部分检测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A)、总蛋白(TP)、氯(Cl-)的分析性能进行验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及其他相关文献对ALT、UREA、TP、Cl-的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等分析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各项目批内精密度、 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1/4 CLIA'88的允许总误差(1/4Tea)、1/3 CLIA'88的允许总误差(1/3Tea);正确度偏倚小于1/2 CLIA'88的允许总误差(1/2Tea);ALT、UREA、TP、Cl-线性实验相关系数2≥0.975,以上项目在厂家规定的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均在设定的范围之内.结论 Beckman Coulter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验证项目性能符合要求,该检测系统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作者:杨伟明;王小中;刘静;吕娇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引进并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T-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2015年宜春市麻疹野病毒感染病例与疫苗株病毒引起的相关麻疹病例.方法 运用realtime RT-PCR对宜春市400例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引进RT-PCR-RFLP方法对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是否含有AflⅡ酶切位点(疫苗株病毒有,野病毒没有)鉴别疫苗相关麻疹病例.结果 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为9例,阳性率为2.25%;9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RT-PCR-RFLP方法检测的结果为均未能被AflⅡ酶切开,为麻疹野病毒感染.结论成功引进和建立宜春市麻疹野病毒感染病例与疫苗株病毒引起的相关麻疹病例的RT-PCR-RFLP快速鉴别方法,并鉴别了2015年宜春市9例麻疹病例均由麻疹病毒野病毒感染引起.
作者:张红波;莫尚鹏;陈玉红;罗维;熊英;龚甜;徐烨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