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的研究进展

章静;陈军;浦震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 唐氏筛查, 孕妇产前筛查
摘要: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是一种经济、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血清学筛查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不断增多,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在优生优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血清学标记物、筛查方案以及筛查策略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昌市级医院临床供血情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血液预警信号已在全国多个地区拉响并已呈逐渐升级的趋势,部分地区出现供血紧张.我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血紧张局面,为了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有必要对我市临床供血和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调查分析我市近6年来临床供血情况,以便了解临床用血情况,进一步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宏;刘福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85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是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它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可引起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并可导致流产,也能引起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近年来支原体感染率居高不下,久治不愈,且多种抗生素耐药现象逐渐增多,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为了解我市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对我院门诊和住院妇产科病人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的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昭贵;申菁华;张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38株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1年度我院医院感染病例中分离的不动杆菌菌株资料.结果 238株不动杆菌均分离自免疫力低下住院患者,感染患者病区相对局限,大多数来自ICU(63.9%)、呼吸内科(15.1%)、神经内科(10.1%)、老干病房(8.4%),其他病区少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65岁),严重的基础病(100%),住院时间长(>7天86.6%),抗生素经验性使用(100%),接受侵入性操作(70.2%);238株不动杆菌,有202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84.9%,其中182株为泛耐药株(PDR)(76.5%).对21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DR株仅存在两种耐药表型;56株非PDR株对碳青霉烯类、头孢派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米诺环素、四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迄今已呈蔓延趋势,尤其是PDR株,一旦出现,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易引医院感染暴发,已成为临床为棘手的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其暴发流行.

    作者:陈丽霞;陈会;沈燕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69例百岁及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分析百岁及以上老人的血液常规及生化指标.方法 对我市全部69例百岁及以上老人采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我市百岁及以上老人平均血红蛋白为110.54g/L、红细胞计数为3.70× 1012/L、白细胞计数为6.64×109/L、血小板计数为154.87 ×109/L、ALT为15.08U、AST为30.68U 、BS为4.70mmol/L、Cr为86.83μmol/L、BUN为6.85mmol/L、UA为271.16μmol/L、TC为4.57mmol/L、TG为1.36mmol/L、HDL为1.40mmol/L、LDL为3.13mmol/L、UA为271.16mmol/L、CRP为6.70mmol/L.结论 我市百岁及以上老人平均CRP高于正常,半数以上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余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刘胜鲲;龚士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株非嗜肺军团菌的鉴定

    目的 鉴定非嗜肺军团菌.方法 用常规分离培养军团菌,进行生化和血清学试验,进一步运用PCR法进行相关基因的分子诊断.结果 BCYE-α平板上生长,而BCYE-CYS及血平板上均不生长;触酶试验阳性、明胶液化阳性,与非嗜肺军团菌乳胶凝集;5SrRNA基因阳性、16SrRNA基因阳性,mip基因阴性.结论 运用常规分离培养技术结合分子诊断方法,鉴定出1株非嗜肺军团菌.

    作者:李曲文;原灵;陈爱平;杨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 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耐多药检测方法,并与Bactec MGIT 960药敏法进行比较.方法 设计rpoB、katG基因PCR扩增引物和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利用新确立的焦磷酸测序法检测202株临床分离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性.结果 与BACTEC MGIT 960法检测药物耐药性结果比较,焦磷酸测序检测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66.3%~78.4%]及90.0% (95% CI:80.1%~95.1%).结论 新确立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其可作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有效的检测工具.

    作者:朱长太;郑瑞娟;王洁;胡忠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在妊娠期生理变化的验证性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早、中、晚各期妊娠妇女血清中胱抑素C (Cys C)的浓度水平.方法 采集149例健康孕妇及40例健康未孕体检妇女血清,将健康妊娠妇女分为3组:早期妊娠组(1~12周)46例,中期妊娠组(13~27周)55例,晚期妊娠组(≥28周) 48例.健康未孕体检妇女归为对照组,对4组调查对象均进行血清Cys C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早、中期妊娠组Cys C浓度均有下降(P<0.05);晚期妊娠组与早、中期妊娠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组略较正常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妇女妊娠时血清Cys C浓度水平在各期是不一致的,提示对在妊娠期妇女做Cys C检查时应结合其具体的生理变化.

    作者:邹海瑞;覃冠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46例确诊为细菌感染学疾病患儿,均进行hs-CRP及血常规检查,评价诊断符合率.结果 联合检测阳性者103例,43例阴性患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70.55%,WBC检测阳性者78例,阴性者68例,诊断符合率为53.42%,hs-CRP检测阳性者86例,阴性者60例,诊断符合率为58.90%,诊断符合率联合检测分别与血常规检测、hs-CRP检测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分别与血常规检测x2=9.08,联合检测分别与hs-CRP检测x2=4.33,均P<0.05).结论 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可纳入儿科作为常规检测推广.

    作者:高春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PCT与hs-CRP在新生儿炎症性疾病中的比较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全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在临床监测的应用.方法 120例新生儿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血清中的PCT,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细菌感染组治疗后两天再次检测PCT.结果 以血清PCT>0.5ng/ml为阳性标准,细菌感染组阳性率为98%,病毒感染组为10%,非感染性疾病组为10%,细菌感染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hs-CRP>10mg/L为阳性标准,细菌感染组阳性率为58%,病毒感染组为48%,非感染性疾病组为35%,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PCT显著下降(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可用于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细菌感染的疗效监测也非常有效.

    作者:陈平;刘健;李海珠;谭尚华;莫燕芳;梁梅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炎时细胞角蛋白研究的进展

    本文阐述了细胞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述,涉及在不同类型的病毒和非病毒性肝炎时它们循环水平的改变.了解肝炎影响细胞角蛋白的机制,它将增进我们对急性和慢性炎性肝损伤复杂性的理解.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早期确诊和提高治愈率是控制结核病的现实目标.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基本反映结核病发病趋势,而诊断技术决定了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水平.当前对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血清抗体检测等技术.近年来,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然而,目前很多实验室对于结核病的诊断仍停留在痰涂片镜检、痰结核菌培养及PPD皮试等传统方法.本文现将具有代表性的几项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新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前列腺液DD3 mRNA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DD3 mRNA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和非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前列腺液,采用RT-PCR方法对其中的DD3 mRNA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三组患者DD3 mRNA表达的差异,探讨DD3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同时用ROC曲线对DD3 mRNA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DD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疾病组和非前列腺疾病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前列腺癌患者DD3 mRNA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无关,但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7); DD3 mRNA的ROC曲线线下面积高于tPSA线下面积,当DD3 mRNA相对含量值取0.63时其诊断效能高.结论 前列腺液DD3 mRNA检测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才成;陈静;王文;李俊明;王道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5例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用谱细胞筛查,鉴定特异性抗体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体筛选阳性在交叉配血不合中占80%,Rh血型抗体检出率为60%.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的应用,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其中Rh血型抗体所致居多,Rh血型抗原E、e、c、C的检测作为RhD抗原之后输血前项目,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龚晨辉;饶美英;叶水文;戴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探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合理、安全输血中的作用

    随着临床用血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血液资源的宝贵日益突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血,提高输血安全性、有效性是输血科的重要任务[1].仅通过输血申请单上的简单数据进行以上工作,很难正确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更难评估输血疗效.通过综合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检验科信息系统,大大改善工作成效,达到科学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血的目的.

    作者:施清蓉;刘秀玲;刘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抗-c和抗-E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报告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由一种免疫抗体或天然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案例常见报道,而由两种或以上免疫抗体或天然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十分罕见.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由抗-c和抗-E造成交叉配血困难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日富;李希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南昌市区29家实验室血液常规分析结果互认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南昌市区29家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和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依据.方法 以剔除异常值的均值为标准,用新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全血标本对不同实验检测系统的WBC、RBC、Hb、PLT、Lym%、Neu%、Mon%等7项常规项目的检测结果与均值进行比对.结果 WBC、RBC、Hb、PLT、Lym%、Neu%、Mon%合格率均>72.5%. 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的血常规结果某些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但整体结果比较一致,结果存在互认基础.

    作者:姜青龙;万本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性能.方法 对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进行评价.检测临床粪标本600例,并比较LJ2000与手工法检测粪隐血阳性率.结果 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均与手工法接近;但临床粪标本隐血的检测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手工法(P<0.05),交叉污染试验结果显示当粪标本Hb浓度≥800μ g/mL会引起其后检测的1个和/2个正常的粪标本隐血结果为阳性.结论 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均与手工法接近,但当粪Hb浓度≥800μg/mL时,标本间会有交叉污染.

    作者:尧荣凤;李智;许国祥;陈小文;易金萍;徐龙;华丽;薛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次微生物混合考核盲样检测分析

    近期,江西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受理了我疾控中心提出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二合一的申请,并向我疾控中心检验科发放了微生物考核盲样,以此来综合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实验试剂的质量及技术人员操作能力,此次考核有益于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1].现将我中心检验科的盲样考核结果及检验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付冬莲;袁国辉;赖玉珍;周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余市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立

    我国大部分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都是采用两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平行检测模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血清学两步法检测病原体所引起的抗体或抗原,大大减少了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虽然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但每年仍有极少数新发输血后肝炎甚至HIV,其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及操作错误等引起,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欧美发达国家从1999年开始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数据表明HCV、HIV残余风险得到显著下降.我站于2010年开始探索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筛查,2011年建立起核酸检测实验室,2012年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将其作为常规筛查项目,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彭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性能评价的探讨

    目的 对SYSMEX公司生产的CA-70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用level Ⅰ和levelⅡ2个浓度值的质控品对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进行批内、批间不精密度;用卫生部室间质评物来检测PT、APTT、Fg正确度;取20个健康人群来检测PT、APTT、Fg进行生物参考区间转移的验证;检测高值和低值标本PT、APTT和Fg并进行携带污染率评价;参考CLSI的H21-A4文件确定其检测PT的正常值;用高低值标本来检测Fg的检测限、线性范围和可报告范围的评价.结果 CA-7000检测PT、APTT批内CV%<3.75%,Fg批内CV%<5.0%; PT、APTT批间CV%<5.0%,Fg批间CV%<6.67%;检测PT、APTT、Fg的偏倚分别小于5.0%、5.0%、6.67%;检测PT、APTT、Fg的携带污染率符合要求;检测PT的正常值为10.99S;检测Fg的检测限为0.48g/L、线性范围为1.059~6.34g/L、可报告范围为56g/L.结论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简正伟;胡意;张世锟;郭萍;朱清;石淙;万腊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