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腊根
肠滴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大肠.腹泻病人粪便内检出肠滴虫滋养体曾有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肠滴虫感染件腹泻已逐渐减少,而在呕吐物中检出该虫未见报道,故此报告有一定意义.
作者:陆建红;陈国军;董长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免疫比浊测定法(immunoturbidimetrvl因同时具备生化检测的快速性和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可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快速、准确定量,临床实验中应用较广泛.目前临床实验室采用的定量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特种蛋白分析仪上用散射比浊法测定.
作者:张强;罗浔阳;胡金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病人检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CLU;用抗体阻碍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on-HDL-C水平有极显著差异,TC、HDL-C有显著差异,TG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M病人non-H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降血糖同时也要降脂治疗以降低DM病人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作者:雷静月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Lahaemolyticus,VP)是重要的嗜盐菌,广泛地分布于海洋和其他咸水环境中,并能以水和水生物等为媒介,引起人类胃肠炎或食物中毒.近年来.传统细菌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氏菌引起的腹泻)呈下降趋势,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胃肠感染却逐年上升.为进一步调查本地区副溶血弧菌的感染状况,本文对我院肠道门诊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陈励勋;胡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清尿酸(U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有明显变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亦注意到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三项指标测定值有升高的趋势.故本文以冠心病(CHD)患者为观察对象来探讨UA、Flag及MA与CHD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王秋丰;谢文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目前使用的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系统参考值与临床实际出入大.而且血小板数无参考值,为此研究巨核细胞系统参考值,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24例正常骨髓涂片,观察1.5Cm×3.0cm的血膜上巨核细胞总数、分类100个巨核细胞,并计数50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数量.结果 1.5crux3.0cm的血膜中巨核细胞数为13~333个,平均为127个,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50 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总数为170~588个,平均为332个.结论 目前使用的正常成人巨核细胞参考值普遍偏低,本次结果为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者提供了很实用的数据.并首次提出了我国正常成人骨髓涂片中血小板的参考值.
作者:王霄霞;方晔;杨蓉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妊高征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了血清Igc和C3毛细管自由区带电泳分析方法.运行缓冲液为50mmol/L Tris盐缓冲液(PH 8.30);分离电压15kV,压力进样20pisxsee,200nm检测;分离温度25℃.结果 妊高征血清IgG和C3的浓度均比正常妊娠明显降低(P<0.05).结论 该方法稳定、重复性好,毛细管自由区带电泳可作为临床实验室分析血清蛋白常规分析方法.
作者:廖长征;尹学念;许瑞环;徐文莉;李康;陈思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胸腹水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明确胸腹水性质是诊断和治疗的必要步骤,一直以来是临床重视的一个难题.对胸腹水进行纤溶和凝血方面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信息和鉴别诊断的依据,但对凝血抑制物抗凝血酶(Antithrobin)和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 CoflactorⅡ,HC-Ⅱ)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王世俊;黄伟萍;卢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HCV颗粒直径约为55~65nm.为一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一个独立种属,1974年首次被公认为非甲非乙肝炎病毒(NANBH).直到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克隆后才终被定名为HCV,据WHO统计,全球HCV的平均感染率约为3%.
作者:朱丰村;奚经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临床分离的668株肠球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Microscan进行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或仪器法,采用WHONET 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离率为79.1%和16.2%:从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肠球菌占第一位,占分离总数的56.5%,其他依次为痰、分泌物、血、脓液等;对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的分离率为69%,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OCRE)分离率为2.3%.结论 VRE的分离率低,但临床应谨慎应用万古霉素,临床微生物专家应严密关注VRE的检出及其流行播散,保护万古霉素的使用寿命.
作者:郑颖;李从容;李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M尿沉渣染色镜检在泌尿系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第一组1834例样本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SM染色镜检三种方法对尿中白细胞进行分析.第二组2730例样本镜检用传统的非染色法.结果 第一组UF-100尿沉渣仪法、干化学法、SM染色镜检法检测WBC阳性率分别为32.6%、19.1%、23.6%.第二组UF-100尿沉渣仪法、干化学法、传统的非染色镜检法检测WBC阳性率分别为31.5%、18.2%、15.5%.结论 UF-100尿沉渣分析的WBC检出率较高.但易受结晶、小圆上皮细胞因素等影响;干化学分析WBC检出率较低,干扰因素较多,且WBC数较高范围时,干化学分析法不能区分其变化;非染色法镜检检出率低;SM染色后镜检能更好地反映WBC总数和活WBC数的变化.UF-100尿沉渣仪与干化学法检测尿WBC结果不一致时.一定要进行尿沉渣染色镜检.才能提高尿沉渣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急、慢性泌尿系感染和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作者:武蓉珍;单晓洁;吴日荷;刘胜勇;卢俊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志贺菌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腹泻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志贺菌属的耐药性快速而广泛地产生.因此,我们就2005年至2006年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分离的志贺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王宗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长期冻存后的大胚龄人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长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别于冻存后6、12及24个月,快速解冻复苏胚龄为16~20周的胎脑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液悬浮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活性及成球时间,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这些细胞球及其分化成熟后的细胞表面标志.结果 培养传代的细胞透亮、成球时问短,与取自新鲜胎脑的神经干细胞无明显区别.细胞球Nestin染色阳性,成熟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M(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2,3',-环腺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ase)抗原呈阳性.结论 长期冻存后的人大胚龄神经干细胞仍具有较强增殖能力及多分化潜能.
作者:邓志锋;涂伟;汪泱;赖贤良;谢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①全自动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仪:Elecsys 1010;②罗氏诊断试剂及质控品;③门诊及外来血液样本.
作者:吴学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服卡介苗(BCG)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45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口服卡介苗组,常规组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治疗,卡介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卡介苗,疗程3个月.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FEVl)、PPD、症状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IL-4和IFN-γ水平,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常规组、卡介苗组治疗前后FEVl相比无显著差异(D.0.05);治疗前后常规组哮喘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卡介苗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卡介苗组PPD阳转率为85.71%,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IL-4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卡介苗组血浆IL-4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1;治疗前常规组、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l/Th2低于对照组,而Th2细胞IL-4表达率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2细胞IL-4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治疗后(17.48±9.78)%,较治疗前(10.79±9.79)%显著增高(P<0.05),Th2细胞IL-4表达率治疗前后分别为(8.75±8.2)%和(4.45±8.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Thl/Th2失平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理,口服卡介苗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可以纠正哮喘患者,Th1/Th2失衡.
作者:李秋根;张志大;熊国亮;刘乾中;柳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普及.对其各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质量控制及多台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结果的比对试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万腊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l intravascular coagulateon 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的,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激活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患者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休克或微循环衰竭,微血管栓塞及微血管病性溶血等,急性型尤为凶险,如不及时诊治,可严重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作者:魏明;李从于;叶倩;甘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虽然许多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治疗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目前还缺乏早期判断心脑血管病变的可靠指标.
作者:黄仙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dayroidism,HT,简称甲亢)系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亦称Graves病.甲亢可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当累及肝脏时,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黄疸、肝衰,称之为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常由于甲亢症状重而容易被忽视或漏诊.
作者:覃运荣;梁美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检验科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提高.顾客对检验医学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选择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检验科的管理一定要到位.
作者:陈芝河;邵先安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