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国;双莉华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常导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是造成围生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血清中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同时对检测胆汁淤积症也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为了了解临产妇血清TBA浓度的变化,减少ICP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60例ICP患者进行空腹血清TBA及部分生化指标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雷晓美;林月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NFB)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阳性率.方法采用MH琼脂扩散法,以加与不加EDTA亚胺培南纸片的抑菌环直径差异确定MBL的产生.结果484株待测NFB菌株中,MBL阳性率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为49.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63.9%、鲍曼不动杆菌为7.5%、脑膜败血黄杆菌为94.1%、产吲哚黄杆菌为80.9%、少动鞘胺醇单胞菌为13.3%.结论临床分离的NFB存在较高的MBL阳性率,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MBL菌的进一步扩散.
作者:李国雄;赵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反应蛋白是人体被细菌感染、或创伤后反应敏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儿科疾病中的发病率高,细菌和病毒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正确地鉴别两者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CRP定量检测是一个理想项目.因此采用灵敏的检测手段、简易、快速、准确了解患儿的病情,有助于临床作出诊断[2].
作者:陈彩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本地区几年来散发性传染病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为了解该菌耐药性情况,控制该菌蔓延、繁殖,更好地提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对本院2001年6月~2003年5月间的门诊发热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13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采用自动化仪器,结合手工鉴定与药敏试验,用11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检测.发现氨苄青霉素耐药性高,氟嗪酸次之,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报告如下.
作者:应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窒息(asphyxia)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窒息缺氧和酸中毒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窒息新生儿与胆红素的关系目前众说不一,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于2003年2月~2004年1月对41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良旗;姚传华;高纪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李某,男,64岁,脓性尿[WBC:(+++)脓球:(+)].该患者尿培养后纯生长一种粘液型,水滴样,透明圆型特别凸起的菌落,在中国兰平皿上形成有金属光泽深红色产碱型菌落.该菌生化特性是: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产硫化氢、产酸产气、产气量少、动力(-),赖氨酸(+)、鸟氨酸(+)、阿拉伯糖(+)、鼠李糖(+)、麦芽糖(+)、甘露醇发酵(+)、甲基红(+)、枸橼酸盐(+)、山梨醇(+)、DNA酶(+)、蔗糖(-)、水杨苷(-)、肌醇(-)、靛基质(-)、尿素(-)、ONPG(-)、纤维二糖(-)、丙二酸盐(-)、氰化钾(-)、氧化酶(-).该菌初次分离出时涂片G染色为单个、双个、短链状排列,有的菌体周围有荚膜.
作者:何祖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解脲棒状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提高该菌检出率,指导临床合理利用抗生素.方法筛选380例碱性尿液进行常规培养,用ATB鉴定仪对分离出的革兰阳性棒状细菌进行鉴定,并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培养检出解脲棒状杆菌4株,检出率为1.05%,对β-内酰胺酶类、克林霉素、红霉素、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等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结论解脲棒状杆菌正在成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该菌多重耐药,应引起大家重视.
作者:陈碧英;朱对兰;赵书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血清MMP-9和TIMP-1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MMP-9和TIMP-1水平;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利用德灵BN ProSpec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结果30例KD患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前(静丙前)MMP-9水平与静脉滴注后(静丙后)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丙后与对照组差别无意义;静丙前和静丙后血清TIMP-1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是静丙前和静丙后差别无意义;KD患儿血清MMP-9和TIMP-1水平与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血清MMP-9和TIMP-1参与了KD血管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洪华;邓君;彭茜;梁敏;张玲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表达(CR1)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继发性降低,致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降低,使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临床治疗后能够提高红细胞CR1分子活性,改善RCIA功能及整个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动态定量检测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作者:韩景银;杨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D3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但能将白细胞分为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五类,还能提供其他四种分类及百分数,如:异常淋巴细胞%(VARLM)、胚细胞%(BLAST)、未成熟粒细胞%(IG)、带形核嗜中性粒细胞%(BAND).本文对仪器提供的异常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细胞)分类的百分数和传统的显微镜目测(以下简称镜检)分类百分数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慧萍;卢文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们用全自动凝血仪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值、国际标准化比值,旨在探讨临产孕妇凝血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晓珏;伏长青;陆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测算出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HC)及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DW),HDW<3.4g/dL时,HC-VAR为阴性,3.4g/dL≤HDW<4.0g/dL时,HC-VAR+,4.0g/dL≤HDW<4.6g/dL时,HC-VAR++,HDW≥4.6 g/dL时,HCVAR+++.,该项指标是反映红细胞成熟程度及大小不均一性的指标,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时往往有阳性提示,并与网织红细胞的多少呈正相关,现就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陈化禹;伊学军;焦连亭;晁红瑞;路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2004年1月至2004年4月,我院细菌室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1256份送检的痰标本进行酵母菌分离鉴别,再用VITEK-YBC卡进行酵母菌的鉴定作比较,以探索酵母菌快速分离及鉴定的方法.
作者:吴丽丽;沈世恩;邵伟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及葡萄糖(Glu)水平在良恶性胸腹水中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速率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105例患者不同性质胸腹水中CEA和LDH及Glu的浓度,检测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和Dunett'C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胸腹水标本中CEA值较结核性胸膜炎组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明显升高(P<0.05);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标本LDH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但均高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P<0.05);恶性肿瘤组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标本Glu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论联合定量检测CEA和LDH及Glu对胸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褚美芬;吴茅;孙琦;孙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1].由于快速敏感的β-HCG化学发光免疫连续测定和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确诊率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未破裂的异位妊娠得以用药物治疗.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是常用的方法[2],近年来随着米非司酮的问世,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逐渐被应用.本文就通过定时测定各患者血中β-HCG,观察其变化并对这二种治疗方法效果作一对比.
作者:楼跃民;喻芳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精密度好,同一实验室拥有多种品牌或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多台仪器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室间质控的血细胞分析仪一般只有一台,其他仪器失去室间质量的监控,导致同一科室内不同仪器测定结果出现偏差.为了保证多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定期用新鲜静脉血对本室血细胞分析仪作比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万宁;万德胜;严国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DIS)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开展孕产妇产前血清HIV-Ab初筛试验是实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前提,对防治艾滋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我院2003年7月~2004年10月488名孕产妇产前HIV-Ab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黄培忠;黄培昌;黄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冷凝集试验对冷凝集素增高疾病的诊断不失为简单易行的试验方法,但由于一些文献对其实验条件,要求不够确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差异.为此,我们对该试验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
作者:耿素敏;赵勇;赵宝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结核病的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但该法不够敏感,对于排菌少或不排菌的轻症肺结核、肺外结核常有其局限性.随着免疫学的发展,敏感性高,操作简单,无需精密仪器及昂贵试剂的检测技术,TB-DoT法检测胸水抗体或血清中抗体,具有以上优点,对诊断肺外结核有一定辅助价值.
作者:诸文通;吴东东;金法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可调节多种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的表达,它的活性对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促进血管生成及促进细胞凋亡起着重要作用,且受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研究缺氧诱导因子与肿瘤的关系,对于进一步阐明肿瘤发生、发展规律,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杨海玉;刘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