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明;符月春
尿红细胞检测是诊断泌尿系疾病、特别是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显微镜尿沉渣检查仍是目前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主要手段.随着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问世,给尿常规检测带来了一些方便,UF-100尿沉渣分析仪是对尿样直接作荧光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原理和电阻抗技术对尿液中红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该仪器具有使用简单、快速、不需离心.结果重复性好等特点.但在日常工作中,诸如结晶、酵母菌等因素均可导致UF-100在红细胞计数中测定错误,应引起实验室重视.
作者:章白苓;毕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需氧感染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与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2.7~2004.9本院胆道外科送检的137份胆汁进行需氧培养.结果检出细菌78例,阳性率56.9%,单一菌株感染48例,占61.5%,二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30例,占38.5%.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及氨基糖苷类敏感率较高,所有菌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胆汁需氧培养与药敏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主要依据.
作者:管鸽;徐宝儿;俞增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从细胞学、蛋白及分子水平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特性、细胞周期等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P21WAF1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作用后成纤维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细胞倍增时间缩短,G1期阻滞降低,PCNA蛋白表达增高(P<0.05),P21WAF1mRNA的表达上调将近4倍.结论黄芪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形态修复及增殖.
作者:邓家德;李杨;肖正华;凌艳英;冯泰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的精密度、灵敏度、稀释线形、校准曲线的稳定性及干扰性,并分析其对血浆与血清水平测定的相关性.结果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的精密度为1.84~3.89%,分析灵敏度为50μg/L,校准曲线至少稳定六个月,稀释标本的回收率为89.8~106.8%,平均回收率为99.1%,血清测定结果略高于血浆值,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与血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16).结论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具有全自动、适合门急诊检测、稳定、定量和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应裕;陈小华;秦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碰到血小板极度增加的病人一例,同时使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E-2100)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进行测定,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测定血小板的参考方法[1,2](手工法)进行计数.
作者:舒旷怡;陈小剑;叶映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几年来,由于大部分基层医院领导对化验室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设备的资金投入、人员的配备、工作用房的增加等均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基层医院化验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检验人员不够重视,设备陈旧、专业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低、开展项目少等存在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为了摸清我市基层医院检验科(室)的状况,从2003年开始,在市卫生局领导下,我们通过二年多来的室间考评活动,现场实地考查以及问卷方式,对全市55家一级医院检验科(室)的现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对我市一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及其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肖波;黄炯棠;肖国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临床应用价值也日渐显现,特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戴育成;戴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简史1954年英国从爆发败血症、脑膜炎和关节炎的仔猪中分离出1株α溶血链球菌,按兰氏(1ancefieid)分类法属于R或S或T群不十分确定,1966年Elliott称该菌为猪链球菌,Elliott(1968)按荚膜分类法,称该菌为荚膜2型猪链球菌.
作者:桂炳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科现有两台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随着来我院就医的病人增多,工作量大大增加,完成全部检测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后一批标本从加样到上机测定,多要间隔6个小时左右.由于样品杯没有盖子,随着血清中水分的蒸发,血清样本浓缩,致使检测结果偏高,影响检验质量.有文献报道[1]可使用专门的防蒸发系统来减少这种影响,但操作稍显繁琐,并且该装置尚未投放市场.我们用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证明效果良好,现向各位同行作一推荐.
作者:陈刚;蒋雨虹;眭东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肠球菌(Enterococci)主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4].近年来国内各地肠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显示已呈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又称耐多药)状态[1-4].肠球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长期住院、患有严重基础病、免疫抑制、老年和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头孢菌素的患者中,该菌细胞壁坚厚,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因此该菌作为医院感染病原菌越来越受到关注[1].为了解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在耐药性方面的差别,我们根据NCCLs建议,对68株粪肠球菌和34株屎肠球菌进行了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类和高浓度氨基糖苷类等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报告如下.
作者:夏克蓉;张敏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网织红细胞(Ret)计数试管法由于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被许多医院所采用,但Ret目视计数误差较大,它主要取决于血涂片的好坏,计数红细胞数量的多少和方法等.因此,笔者对毕永春等报道的煌焦油蓝改良法计数Ret与煌焦油蓝原法作了平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1.1例1男,丁**,27岁.主因反复发热2周,于2004年11月10日人我院血液科诊治,查体:一般状态较好,胸骨下端压痛,脾大肋下可及8cm、质硬.血常规:WBC 428.0×109/L,原始+早幼粒0.06,中幼粒0.26,嗜酸0.03,嗜碱0.05;HGB96g/L,PLT 1247×109/L.骨髓象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空腹血糖2.1mmol/L(参考范围3.89~6.11 mmol/L),静点葡萄糖治疗后2次复查血糖分别为1.64~1.83 mmo1/L患者无低血糖表现,胰岛系列结果示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胰岛素及C肽测定值正常,B超示胰腺正常,除外胰岛细胞瘤所致低血糖.同时检测指端全血葡萄糖值正常,考虑为假性低血糖,故未行特殊处理.
作者:刘晓峰;陈越;陈雪礼;苏德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定植于人类胃黏膜,,已有10000余年的历史[1].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也是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素,并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2],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Hp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在Hp复杂的致病机制中,其诱导的胃黏膜中氧化性DNA损伤的显著增加和累积在各种Hp相关胃黏膜病变如胃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罗凌玉;吕农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酱腌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酱腌菜生产历史悠久,主要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采用不同腌渍工艺制作而成,包括各种酱菜、发酵与非发酵性各类腌菜和渍菜,常见的有榨菜、泡菜、萝卜干、什锦菜等.防腐剂和糖精钠是由人工合成,长期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损害[1,2],因此,我国对防腐剂和糖精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解酱腌菜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对南昌市售的酱腌菜进行了抽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鸿黄;敬卢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按卫生部要求,凡需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患者,事前应常规检测与输血后感染有关的抗-TP、抗-HCV、抗-HIV、HBV标志物,本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上述患者共2500人次,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和平;宋春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用自行研制的无血清培养体系和早期作用生长因子的组合,在排除血清的干扰、以及异源血清带来的免疫反应和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情况下,研究了脐血有核细胞和CD34阳性细胞的体外扩增,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革;李洁;曹青;李剑;吴琼;戴育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按FAB分型为L1、L2、L3,在形态上有时与M1较难区别,特别是分化差的M2,通过糖原染色(PAS)及免疫分型等检查有助于ALL与M1的鉴别诊断.糖原存在于多种血细胞中,ALL时原淋及幼淋的阳性率升高,为红色颗粒或块状围绕核周呈环形排列,胞质底色无红色[1].免疫分型则是利用细胞膜表面所特有的分化抗原对细胞进行鉴别和分型.我们对56例ALL患者的PAS染色和免疫分型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玄风华;谢福源;彭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省历年来开展的临床血液室间质评仅有四个项目(即:HGB、RBC、WBC、PLT).自从全面普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报告结果以来,各实验室对血液分析的检测均能向临床医师发出18个以上项目的检验报告.因而仅仅对上述四个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是不能满足现代检验医学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在2004年新增加了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质量评价工作,经统计分析发现,在全年两次10个批号质评结果中,尽管都是使用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报告结果,但测定的结果可比性较差,符合率偏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熊玉根;王文丁;贺葵阳;万本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老年人群的尿路感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易导致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1].即使在抗生素层出不穷的今天,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盲目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扰乱了机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的变迁及多重耐药的出现.本文对我院2002~2004年尿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对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用药给予帮助.
作者:丁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ACA、ACYA和ds-DNA抗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45例各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ANA、ACA、ACYA、ds-DNA抗体结果,ANA在SLE患者中高,阳性率为97.67%;ACA抗体在SSc患者中高,阳性率为(80%);ACYA抗体检测在PM/DM患者中高,阳性率为28.57%;ds-DNA抗体亦在SLE患者中高,阳性率为62.79%;②180例AN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型以MCTD患者多,阳性数为27例;斑点型和核周型则均以SLE患者为多,有54例和12例阳性;核仁型则与SSc患者为多,阳性3例;③13例ACYA抗体阳性结果以均质型为主,均质型阳性有9例,并且均是SLE患者.结论应用ANA、ACA、ACYA和ds-DNA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阳性检出率.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立明;吴越;陈炜;牟秀萍;李华;秦和昌;王外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