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王国平

关键词: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预后, 血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及血气分析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及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心率、血压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病死率、气管插管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57.1%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h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pH值较对照组高,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 P<0.05)。结论: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及时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够降低疾病的致死率,还可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BMSCs移植对自发性AD鼠神经元及突触变化影响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自发性老年痴呆鼠神经元变性及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无菌将 Wistar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及鉴定,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DMEM移植对照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在PKH26标记后进行尾静脉回输,再用RT-PCR 方法、组织形态检测、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痴呆鼠神经元变性及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通过RT-PCR 方法、组织形态检测、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元细胞数,其得到了补充;同时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体内微环境得到改善,进而形成有利于修复的微环境,未坏死的神经元得以相应的保护。其明显高于DMEM移植对照组,接近正常对照组神经元存活细胞数。改善后的微环境,有利于其与周围细胞建立有效的突触联系。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自发性老年痴呆鼠神经元变性及突触可塑性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郝鑫;宋彬彬;赵富生;武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高校会计文化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高校会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它是高校探索与实践会计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会计文化教育的内容框架应充分体现会计文化的内容,并适当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仁智礼义信”的基本价值观,进而明确高校会计教育的文化后果理念,促使高校会计学生形成中国会计文化伦理价值观,并通过会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渗透与课外活动的结合等具体形式开展高校会计文化教育。

    作者:马正凯;章颖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白花地榆总皂苷含量

    目的:测定小白花地榆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以地榆皂苷Ⅰ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23nm处,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小白花地榆中总皂苷含量为6.44%。结论:该方法速度快、重现性好,结果可靠。

    作者:韩婼伊;李洁;丑亚杰;李丽;李怡潼;李元昊;孟令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热敷加中医护理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炎功能改善的分子基础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结合中医护理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炎功能改善的分子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A,B与C组;每组各20例。 A组病人中药热敷后立即进行功能锻炼并结合中医护理;B组在中药热敷后4小时进行功能锻炼结合中医护理;而C组则仅中药热敷。对三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低于A组和B组,且显效率具有统计学差;A组的临床控制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A组和B组在关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晨僵指数、步行能力以及疼痛缓解时间上均显著优于C组( P<0.05);且A组稍优于B组。结论:中药热敷结合中医护理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炎功能改善具有较好效果,且中药热敷后立即进行功能锻炼并结合中医护理的治疗效果佳。

    作者:胡莎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治疗的效果。方法:培养与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60只SD大鼠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基质干细胞组、EGFR抑制剂组、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BBB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和切片观察来检测修复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四个组的大鼠的运动功能都是逐渐恢复,术后第7天起,对照组BBB评分明显低于其余三个组(P<0.05),且联合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好于基质干细胞组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组(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三个实验组脊髓组织恢复均好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脊髓组织恢复好于基质干细胞组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组(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EG-FR抑制剂具有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

    作者:杨国宏;李恒柱;王丽;孙晓冬;赵福生;李月珍;梁军;刘志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在宫颈LEEP治疗术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门诊就诊宫颈治疗术后孕6-10周内要求终止妊娠60例,无手术禁忌,自愿进行人工流产妊娠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米非司酮口服3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3天,观察两组人工流产的效果。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宫颈口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中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给予米非司酮,简单易行,安全经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维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78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通过对2001-01~2014-07间我院收治的78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指导临床实践。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多表现为阴道出血,B超现实前壁下段异常回声,78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有1例自动出院失访,4例转上级医院后续治疗,余73例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93.6%,54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38例药物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0.4%。治疗效果与停经月份、距离末次剖腹产时间间隔、血HCG无明显相关,但与局部肌层厚度、RI值密切相关。药物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经补充手术治疗治愈,阴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腹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组,但二者在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间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药物保守治疗对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具有治疗作用,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是重要的补救措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华;何跃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生孤独感与职业态度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与孤独感是否相关。方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73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校护生普遍存在孤独感,11.53%的在校护生处于高度孤独;在校护生的总体职业态度中立偏消极。孤独感与职业态度二者总体呈负相关(P<0.05),居住地为城镇、本科学历护生的职业态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在校护生心理健康,以降低其孤独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作者:梁梅;连双娇;孙晓琳;李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治疗头颈部鳞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入选52例初治的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采用DCS方案化疗;对照组26例,采用多西他赛、顺铂、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 DCF方案)化疗;至少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RR)为53.8%,略优于对照组的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高菁;曹京燕;高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与培育机制研究--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党的十八大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个倡导”对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还有待提高,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抓好、五形成”机制。

    作者:郭秋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学图像后处理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分析了图像后处理方法在医学院校图像处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指出了医学图像后处理模拟实验在医学影像学等各专业实验课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根据作者在医学影像图像后处理实验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医学图像后处理模拟实验的设计方法,在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上有很大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张宏钰;张稚鹏;金朝;薛格;任园园;于宁;周志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旋布洛芬包合物的制备

    目的:优选右旋布洛芬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以收得率和包合率为指标,运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佳包合工艺,采用相溶解度法、TLC、UV、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右旋布洛芬的佳包合工艺为右旋布洛芬与β-环糊精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 h。结论:右旋布洛芬的包合工艺简单、合理可行。

    作者:钟继昌;谢金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淫羊藿苷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 icariin,ICA)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分为3组:假手术组、I/R组以及ICA后处理组。采用家兔在体模型,家兔麻醉后,开胸短暂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模拟缺血,缺血30min后松开结扎线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前10min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灌注过程中检测左心室内压等心功能指标,再灌注180min后采血检测血清中SOD、MDA;随后处死动物,心脏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中LVSP、±dp/dtmax下降,LVEDP升高,HR降低;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Bcl-2、Bax蛋白表达量增高(P<0.01,P<0.05)。与I/R组比较,ICA后处理组中LVSP、±dp/dtmax升高,LVEDP下降;心梗面积减少;血清中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增高,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ICA后处理对MIRI造成的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缩小心梗面积,其保护机制与减轻心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李虹葳;许广义;李爽;宋高臣;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麻醉学专业就业现状与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通过对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和在校生专业满意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调查发现,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认同率高,但专业选择盲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所以,加强麻醉学专业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和以后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杜凤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以肾病综合征为例谈内科中西医结合的教学体会

    本文以肾病综合症为例,课前采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疾病的中西医基本知识,课堂采用案例讨论巩固和应用临床知识,从而比较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内科疾病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亚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菲克雪浓预扩容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下菲克雪浓预扩容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循环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C组,对照组;R组,乳酸林格液组;F组,菲克雪浓组。麻醉前30min 内分别给予R组乳酸林格液F组菲克雪浓各10 mL/kg ,C组不做处理。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及术中的MAP、HR,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与T0时相比,T1、T2时C组及R组产妇MAP均明显降低(P <0.01),HR均明显加快(P <0.05),而F组产妇仅于T1时MAP明显降低(P <0.05);与F组相比,C组及R组产妇在T1、T2时MAP均明显降低(P <0.05),C组产妇在T1、T2时HR均明显加快,R组产妇仅在T1时HR明显加快(P <0.05)。与F组相比,C组及R组新生儿PaO2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菲克雪浓预扩容能够维持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循环稳定,并有效地改善胎儿体内代谢状况,提高胎儿对麻醉及手术期缺氧的耐受。

    作者:施澄寰;魏磊;彭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整体救治方案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和比较整体救治方案和传统救治方案对于多发伤急诊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2011-05~2013-10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急诊救治方案分为整体救治组(观察组)和传统救治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病因、损伤性质等)、救治情况(包括接诊时间、运送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治疗疗效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55例,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接诊时间、运送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的确诊时间(t=2.323,P=0.024)和手术时间(t=2.141,P=0.03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6,P=0.013)。结论:整体救治方案相对于传统救治方案不仅能够缩短确诊时间和手术时间,且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张二成;王晓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在急诊护士血液灌流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科护士血液灌流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率的影响。方法:2013-04~2013-06期间,我科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将本院76名急诊科护士随机分为品管圈活动组和常规培训组,按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实施活动,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考试形式,比较两组考试合格率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组血液灌流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率显著优于常规培训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血液灌流技术培训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有效提高了急诊护士血液灌流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率。

    作者:操秋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 dexmedetomidine )复合氯胺酮( ketamine )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K组氯胺酮组,DK组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组。分别在麻醉诱导时给予氯胺酮0.5mg/kg(D组),氯胺酮0.5 mg/kg+右美托咪啶0.5ug/kg(DK组),记录患儿诱导即刻(T0)、诱导后10min (T1)、诱导后20min(T2)、诱导后30min(T3)、拔除喉罩即刻(T4)时的HR、MAP,患儿苏醒时间(麻醉结束到呼唤睁眼时间),术后2h内躁动发生情况,以及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0、T3时间点两组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4时间点HR、MAP比较,DK组低于K组(P <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组躁动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低于K组(P <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小儿疝气手术可降低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和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自愿流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孕早期女性4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氢吗啡酮进行麻醉。对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至失去意识时间为(33.25±2.7) s、苏醒时间为(9.1±1.2)s、追加丙泊酚比例为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效果明显,失去意识时间长,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张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