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治疗头颈部鳞癌的临床观察

高菁;曹京燕;高静

关键词:晚期头颈部肿瘤, 化学治疗, 替吉奥, 卡铂
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入选52例初治的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采用DCS方案化疗;对照组26例,采用多西他赛、顺铂、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 DCF方案)化疗;至少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RR)为53.8%,略优于对照组的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与培育机制研究--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党的十八大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个倡导”对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还有待提高,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抓好、五形成”机制。

    作者:郭秋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五味子乙素B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B( Schisandrin B , Sch B)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迁移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50、100、200、400和800μmol/L Sch B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光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变化,并计数细胞分裂指数;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00μmol/L Sch B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定量PCR检测细胞MMP-9 mRNA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Sch B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Sch B处理24、48、72 h,光镜下可见大量细胞皱缩,胞膜界限模糊,核质浓缩及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分裂指数随Sch B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200μmol/L Sch B作用24、48、72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39.57±9.14)%,(56.57±10.04)%和(68.21±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CR结果显示,胃癌细胞中MMP-9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Sch B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并降低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可能与下调MMP-9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月珍;武庚;张际绯;金秀东;赵富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臂丛麻醉对断肢(指)术后镇痛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联合臂丛麻醉对断肢(指)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进行上肢断肢(指)再植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30例)为麻醉成功后立即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生理盐水稀释2mL);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2mL作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术后PCIA的芬太尼用量、MAP、HR、疼痛( N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超前镇痛组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瑞昔布钠联合臂丛麻醉对断肢(指)术后镇痛在效果和安全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付作文;张晓曼;黄咏;赵根隆;程朝晖;黄咏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自愿流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孕早期女性4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氢吗啡酮进行麻醉。对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至失去意识时间为(33.25±2.7) s、苏醒时间为(9.1±1.2)s、追加丙泊酚比例为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效果明显,失去意识时间长,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张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相溶解度法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方法:以芦竹碱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芦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相溶解度法讨论羟丙基-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结果:在水溶液中,芦竹碱的溶解度随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与芦竹碱形成1:1型包合物。羟丙基-β-环糊精对芦竹碱大增溶倍数为4.74倍,增溶效果较好。

    作者:李文超;张维喜;倪丹蓉;邹辉;刘艺;史春田;张鸿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淫羊藿苷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 icariin,ICA)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分为3组:假手术组、I/R组以及ICA后处理组。采用家兔在体模型,家兔麻醉后,开胸短暂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模拟缺血,缺血30min后松开结扎线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前10min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灌注过程中检测左心室内压等心功能指标,再灌注180min后采血检测血清中SOD、MDA;随后处死动物,心脏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中LVSP、±dp/dtmax下降,LVEDP升高,HR降低;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Bcl-2、Bax蛋白表达量增高(P<0.01,P<0.05)。与I/R组比较,ICA后处理组中LVSP、±dp/dtmax升高,LVEDP下降;心梗面积减少;血清中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增高,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ICA后处理对MIRI造成的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缩小心梗面积,其保护机制与减轻心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李虹葳;许广义;李爽;宋高臣;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80名患有颈椎病的青少年进行病因调查,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的学习、睡眠姿势和外伤是导致青少年患病的主要因素,但其症状是可逆的,经过预防和治疗可以改善和缓解。结论:普及正确的学习、睡眠姿势以及青少年运动时对于身体的有效防护是降低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作者:张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科研与成果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

    目的:开发一套适合高校科研与成果管理的实用网络管理系统。方法:采用软件工程“瀑布模型”的思想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结果:成功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备的、适合高校科研与成果管理的高效、实用网络管理系统。结论:通过本系统的运行,降低了科研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促进了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作者:刘占波;王晓丽;闫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断指再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0-01~2013-01间于我院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185例,共286指,术后对患者制定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观察本组患者再植断脂成活率及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再植断指成活为93.71%(268/286),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5.03%(43/286)。结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旅行系统的护理方案,对再植指成活起积极作用。

    作者:刘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媒体时代高校法治化学生管理困境与对策

    近年来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中的各方各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相关法律的不清晰、管理渠道的多样化使得高校法治化学生管理也深陷其中。本文旨在从自媒体入手,探讨现今高校在学生管理法治化进程中遇到的困境,并根据相关理论和工作实际,提出有效利用自媒体加强法治化学生管理的应变办法。

    作者:徐晔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3 B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53B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53BP1表达强度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MALT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例MALT淋巴瘤和10例肿瘤周围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切片做53 BP1的抗原标记,检测其各自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53B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高强度表达,表达强度与在MALT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的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1);在MALT淋巴瘤中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呈低强度表达,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53B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强度较高,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强度较低,53BP1的表达强度可能作为诊断淋巴瘤恶性程度的潜在指标。

    作者:杨政权;谷月;金在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治疗头颈部鳞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入选52例初治的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采用DCS方案化疗;对照组26例,采用多西他赛、顺铂、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 DCF方案)化疗;至少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RR)为53.8%,略优于对照组的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高菁;曹京燕;高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配合中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配合中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01~2014-01间在我院就诊的372例(402眼)泪小管断裂或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4例(177眼)采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观察组208例(225眼)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中药四物汤加减方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80.2%,观察组有效率93.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溢泪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配合中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淑华;张晓华;陈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实验室是护理教学的重要场所。施行开放式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实验室资源利用率的大化。本文就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总结与探讨。

    作者:戴小燕;杨丽全;柯颖;陈资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YAP及lats基因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Yes-associated protein ( YAP)相关蛋白及lats基因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结肠瘤样组织、52例结肠癌组织中YAP相关蛋白及其相关基因如lat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YAP基因及其相关基因如lats基因主要是在结肠腺上皮组织中的细胞核中的表达呈阳性。 YAP及lats基因在结肠癌样组织中的表达与瘤样组织发生发展分级程度相关。结论:YAP及lats基因参与结肠瘤样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有望为结肠瘤样组织的早期诊断,预防,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靶点和可靠依据。

    作者:王雪;高晓芳;郝晴宇;于建渤;王洪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 Hp)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09~2013-09间入我院治疗的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根除组和观察组两组,A组30例为根除Hp治疗,B组26例为单纯抑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几率。结果:A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为43.33%,B组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为42.3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药后1、3个月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与B组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根治情况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无相关性。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生孤独感与职业态度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与孤独感是否相关。方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73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校护生普遍存在孤独感,11.53%的在校护生处于高度孤独;在校护生的总体职业态度中立偏消极。孤独感与职业态度二者总体呈负相关(P<0.05),居住地为城镇、本科学历护生的职业态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在校护生心理健康,以降低其孤独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作者:梁梅;连双娇;孙晓琳;李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在急诊护士血液灌流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科护士血液灌流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率的影响。方法:2013-04~2013-06期间,我科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将本院76名急诊科护士随机分为品管圈活动组和常规培训组,按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实施活动,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考试形式,比较两组考试合格率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组血液灌流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率显著优于常规培训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血液灌流技术培训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有效提高了急诊护士血液灌流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率。

    作者:操秋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白花地榆总皂苷含量

    目的:测定小白花地榆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以地榆皂苷Ⅰ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23nm处,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小白花地榆中总皂苷含量为6.44%。结论:该方法速度快、重现性好,结果可靠。

    作者:韩婼伊;李洁;丑亚杰;李丽;李怡潼;李元昊;孟令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在宫颈LEEP治疗术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门诊就诊宫颈治疗术后孕6-10周内要求终止妊娠60例,无手术禁忌,自愿进行人工流产妊娠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米非司酮口服3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3天,观察两组人工流产的效果。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宫颈口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中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给予米非司酮,简单易行,安全经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维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