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天华;林玉华;代海燕;郝佳;郝琳娜;马霞;李桂华;王青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采用PCMC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课堂教学改革指出新路.
作者:王洪伟;安锦丹;赵洪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沭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凝固酶阳性的葡萄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菌种鉴定及药敏采用西门子MicroScanWalkaway-40系统;瑞美LI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并导出.xls文件进行处理.结果:2012年我院共分离出凝固酶葡萄球细菌124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占82.3%;猪萄球菌12株,占9.7%;中间葡萄球菌10株,占8.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6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1和耐甲氧西林猪葡萄球菌)株,占49.2%;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耐药状况比较严重,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理论依据.
作者:张国明;张高明;马小波;赵晓红;章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患者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综合护理所具有的优势.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50例,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照组应用产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孕妇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肛门的排气时间,能够下地活动的时间和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综合护理所具有的优势.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肛门的排气时间,能够下地活动的时间和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孕妇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此方法对手术的顺利完成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提高母婴的安全系数,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孕妇的康复十分有益.
作者:李欣欣;邓习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是指经过培训的健康人,他们能够惟妙惟肖地扮演病人的临床表现、甚至部分临床体征,在医学生的临床技能的学习和考核过程中,可用他们进行问诊、体检、医患沟通、模拟临床思维等能力的培训和检验,具有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
作者:宋述灵;卢丽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从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文献及数据库建设;服务地方特色文化、民族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对2006年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
作者:刘鹤瑞;王建林;王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人多方面的有效指导,提高患者对该疾病有关的预防和保健知识、学会良好的自我管理,使血压能够维持正常水平,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2009-01~2010-10,50例高血压患者在运动、饮食、用药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病人对高血压疾病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由宣教前的40%提高90%,93%的病人能够合理饮食、正确作息和服药,血压有效控制率由2008年的84.7%上升为92.4%,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08年的88%上升至2011年的9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人的多方面有效指导,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水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使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作者:李艳;庄如意;张雪媛;赵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144例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系统分析.结果:144例患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一年,症状缓解率为95.1%,复发率为7.6%,其中40例合并不孕症患者妊娠率为55.0%.在症状缓解率及妊娠率上诺雷德组与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复发率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在进行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受孕率也得到提高;诺雷德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过程中,缓解症状及降低复发方面优于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
作者:雷艾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54例糖尿病肾病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动静脉瘘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密的把控动静脉内瘘的启动时机,熟练的操作并严格按照无菌穿刺方法,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在结束时正确的按压血管,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促其早熟.
作者:石翠;杨晓玲;李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入院后除全部进行全面的胰岛素治疗、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外,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3d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并和指尖血糖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在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2例中途转科),动态血糖仪监测呈现出较好的准确性,可以反映患者血糖的变化模式及趋势,其效果明显优于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血糖的测定.结论:动态血糖仪可有效监测患者血糖,并实现对患者血糖进行较好的控制;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作者:邹立娜;郭艳宏;李悦;孙丽欣;董明;荣胜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了解我院非急诊专业的200名医师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方法: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心肺复苏评价标准,利用模拟场景及模拟人对我院200名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结果:200名医师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评分总及格率为48%;考核得分情况受到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培训与否的影响,医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心肺复苏术的考核评分也相对较高,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太明显,(P>0.05),参加过培训与没参加过培训的医师分数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水平达不到满意,有待提高,急需专业的系统培训.
作者:文艳红;赵春兰;王立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5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上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经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ayer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陈颖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后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为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贝那普利(或)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87例高血压患者,服药前、服药4周及服药3个月后测量高血压患者的baPWV、血压和动态血压,用欧姆龙PWV/ABI分析仪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baPWV与年龄、24hSBP、24hSSD、24hDSD有关(P<0.05),与24hDBP无关(P>0.05);服用贝那普利4周后有76%的患者血压达标,血压达标的患者服药4周与服药前的baPWV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未达标患者服药4周与服药前的baPWV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3个月后,所有病人血压均达标,原来血压达标组的baPWV与原来未达标组的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来血压达标组进一步改善.两组治疗前后baPWV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与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变异性有关.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有影响,积极降压治疗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持续平稳降血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作者:梁红生;王永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500名深圳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加入研究,根据病例的入选排除标准,选定病例,通过自愿填写问卷的方式,愿意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行疫苗接种,并跟随观察接种的免疫效果.结果:通过问卷填写,有80名医务工作人员不愿接受甲型H1N1流感疫苗注射,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常见原因是不确定疫苗质量 (26.7%),其次为认为病毒存在变异(25.1%),还有一定数量人担心疫苗不良反应(17.4%)、以及人为身体素质良好不需接种 (15.3%),而有10.8%的人认为疫苗作用有限而未接种.在420名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中,特异性抗体的阳转率为100%,未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阳转率为31.25%,其中男性为28.21%,女性为34.15%,未接种组低于接种组阳转率(P<0.05);未接种组男性低于接种组男性阳转率(P<0.05);未接种组女性低于接种组男性阳转率(P<0.05).结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有良好免疫效果,但还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并及时发布疫苗相关信息,提高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取得良好防控效果.
作者:张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择期冠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细胞色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3~2012-05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2例AMI患者,设定其为观察组;同时期以胸闷、心慌等临床症状在本院就诊,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不是冠心病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观察组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48h、72 h血清细胞色素C(Cyt C)浓度.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前血清Cyt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h、72h血清Cyt C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后48h、72h血清Cyt C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择期冠脉支架置入术可明显降低AMI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及死亡率.
作者:梁德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观察早期对双侧去骨瓣术后的颅骨缺损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1-12期间在我院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早期组(患者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1至3个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与晚期组(患者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进行颅骨修补术),每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Fugl-Meyer、AD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组患者在颅骨修补术后2周的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ADL恢复效果更优于晚期组患者,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20%,显著低于晚期进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6.3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双侧去骨瓣术后的颅骨缺损患者行颅骨修补术,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预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吴瑞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调节患者血清白介-6水平,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91例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随机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调查组46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45mg/(kg·d),4周后逐渐减量,连续治疗24周;调查组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45mg/(kg·d),4周后逐渐减量,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口服复方环磷酰胺80mg/d,遵循细胞周期,间歇给药,连续治疗24周.采集外周血测定血清中IL-6水平,肺功能分析和胸部高分辨率CT评分.结果:治疗前,调查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IL-6、HRCT评分、FEV1、FVC、DLCO、DLCO%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调查组IL-6、HRCT评分、DLCO、DLCO(%)等指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而FEV1、FVC等指标出现了明显的升高,调查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可以降低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6水平,具有缓解患者病情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东阳;蒋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强化健康教育对精细管理维护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置管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教育精细化置管维护组与强化健康教育精细化置管维护组,各30例.比较两组导管感染(局部与管腔)、导管功能不良、阻塞、意外脱落的发生率.结果:强化健康教育精细化置管维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导管局部感染、导管功能不良、阻塞、意外脱落的发生率.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精细化置管维护的质量.
作者:谢瑞萍;林小君;覃沛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阴道镜检查在临床检查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利用HPV检查及LCT对1599例患者进行了筛查,对其中HPV感染的178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的分析.结果:对178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再做活检.活检结果发现,CIN1:15例;CIN2:6例;CIN3:2例;原位癌:1例;宫颈早期侵润癌:1例;湿疣样变:9例.可以发现阴道镜检查的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5%.结论:阴道镜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安全、方便、可靠等优点,为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筛查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证据,同时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根香;朱志玲;罗碧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9~2012-09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急腹症140例患者的超声诊断检查资料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等诊断结果相符的患者135例,符合率为96.4%;误诊5例,误诊率为3.6%.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及时的发现并确定病因,结合临床对疾病鉴别和分析,为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而且操作快捷、简便、痛苦小、无创伤、易重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蓉;张雯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肋骨钉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肋骨钉手术治疗的2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死亡,术后7d内复查X 线片,有1例患者肋骨骨折固定部位有轻度分离移位现象发生,2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3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患者均能胜任正常的工作及劳动,复查胸部X 线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固定位置对位良好,未出现接合端移位及胸壁畸形病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可吸收肋骨钉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且安全性高,可作为多发性肋骨骨折的首先治疗方法.
作者:唐安球;覃海航;吴强;廖世锋;覃江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