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光
自1992年Schwartner首先注意到低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有相关性[1]后,许多研究加以证实,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胆红素对脂类,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有抑制作用,胆红素可使血红素氧化酶(HO)活力呈反馈性增加,有利于清除血红素代谢产物对细胞的毒性[2].低胆红素对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危险性与吸烟,血舒张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低等危险因子相当[3].还有人发现低胆红素也与外周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易患性有关[4].数项前瞻性研究认为低胆红素对未来发生心血管病有预示作用.Breimer于1995年观察7685名英国中年人,发现低胆红素与CAD的发病有关[5].Djousee等的研究表明,高胆红素与低的CAD和心肌梗死(MI)发生率有关[6].但也有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有待澄清.
作者:王金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以合成的小分子肽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制备单克隆抗体(mAb)的技术路线.方法以合成多肽TAP与载体KLH交联的偶联物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抗TAP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共获得10株能稳定分泌TAP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经稳定性试验,对其分泌的mAb进行效价测定、中和抑制试验、特异性鉴定,均表明所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稳定性好,其所分泌的mAb效价高、特异性好.结论利用合成多肽TAP成功制备了抗TAP单克隆抗体.
作者:王慧;罗炜;徐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母婴血型不合,母体血清中IgG血型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产前定期测定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以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极有意义.目前,临床上对IgG血型抗体效价>1:64的孕妇已足够重视,如定期检查及药物治疗以降低其抗体效价,而对≤1:64的孕妇则不够重视,一般在孕16周左右检测一次就不再检查.本文对512对夫妇血型不合的抗体效价为1:64或1:32的O型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进行定期检测,以观察其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碎永;林甲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OA病变中MMP的意义及早期诊断.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和24例OA患者血中及关节液中的MMP-3水平.结果OA患者关节液中MMP-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关节液水平,血中MMP-3水平虽明显低于关节液中的水平,但与正常人对照组血清MMP-3水平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OA患者血中MMP-3水平对进一步研究OA发病机理及早期发现OA并采取有效防治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担负着大量工作,随着用电负荷的逐年增加,尤其在夏季当大量制冷设备开启后,造成供电电压波动很大,直接影响了仪器的正常运行.现代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当市电断电几十毫秒便会导致微机停机,造成仪器运行中断,浪费时间和试剂,当标本血清量较少时,甚至需要重新抽血.此外,电网上接有X射线、CT、核磁共振、超声波诊断等大量用电设备,导致电网上各种杂波干扰严重.如何提高仪器的供电质量,已成为关系仪器能否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清流;陈学民;李奇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芯片技术检测肺癌细胞株基因差异表达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并尝试寻找可能用于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因.方法对四株肺癌细胞(PGCl3、PAa、H1299、NiS成瘤)作肺癌相关基因的芯片检测,分析其与对照组永生化细胞株(16HBE)之间的表达差异.从检测结果中选取了三个基因作RT-PCR鉴定.结果H1299有89个基因表达改变,PAa有59个基因表达改变,PGCL3有93个基因表达改变,NiS成瘤有78个基因表达改变.经RT-PCR鉴定的三个基因:L6A在各肿瘤细胞株中呈高表达,RXRB在各肿瘤细胞中呈低表达,vimentin除在无恶性转移株PAa中无显著差异外,在其他肿瘤细胞株中均呈高表达,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L6抗原可能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vimentin可能与肺肿瘤的转移有关,RXRB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相关.
作者:宋春林;陈耀勇;邹东霆;李冰;葛曰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PCR法)在副溶血性弧菌鉴定中的意义.方法用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同时用分子生物学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从腹腔病人19份标本中分离出14株可疑菌,PCR特异性扩增带在250bp~500bp之间且靠近250 bp片段,其大小为285 bp左右.本次共检样品19件,检出该菌14件,其检出率为74%.结论经过细菌形态学、生化反应、溶血试验确定该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分子生物学PCR方法结果一致.
作者:夏文;邹国和;薛琳;吴越;倪贤生;胡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评价肝功能的常用检测项目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对献血者中非甲非乙型肝炎缺乏特异性检测方法,许多国家把对ALT的检测作为筛查这类肝炎的替代试验[1,2],我国自1984年起将ALT列为献血者必检项目.随着第二代、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的应用,其检出HCV抗体与ALT水平升高的时间接近[1,3],目前美国等一些国家已不做或不规定做ALT检测.本文试从单纯ALT升高的无偿献血者复查情况探析检测ALT的作用.
作者:左祝华;高尚峰;孙晓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症脑梗塞患者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BB(CK-BB)的动态变化.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及对症治疗(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和静注维脑路通针及甘露醇),其中治疗组加用神经生长因子针剂肌肉注射,一天一次,每次8μg,四周为一疗程.治疗后第1、5、10、20、28天取血测定不同组别血清CK-BB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CK-BB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K-BB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林洪燕;林群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中血栓相关指标(FIB、AT:A、VWF、VⅢ:C、D-D、PLG: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慢性肾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于STAGO-STA自动血凝仪上用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和纤溶酶原活性(PLG:A);一期法测定VⅢ促凝活性(VⅢ:C);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及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慢性肾炎患者中FIB、VWF、VⅢ:C比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D-D也有升高(0.01<P<0.05),AT:A出现下降(P<0.05),而PLG: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由于FIB升高、AT:A下降及血管内皮可能存在较严重损伤等因素,较易导致血栓形成,并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栓相关指标测定对慢性肾炎治疗和病情发展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瑜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男59岁.以反复腹痛一年,再次发作四天为主诉入院.曾于多家医院诊治未见好转.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返酸、无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
作者:孟虎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葡萄球菌是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尤其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已引起广泛关注.我院对临床分离的170株葡萄球菌试作如下分析.
作者:刘让万;钟军;吴庆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lasma thrombomdulin,PTM)、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检测分析,旨在探讨PA患者四项指标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活动期(n=42)、缓解稳定期(n=30)及正常对照组(n=55)中上述各项指标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RA患者活动期四项指标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P<0.01);RA患者稳定期四项指标含量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RA患者四项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四项指标水平变化特点与患者病情相关,各因子协同作用共同参与RA患者的炎症过程,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RA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作者:樊有龙;徐建民;王外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毛滴虫引起咽部感染极其少见.我们应用生理盐水湿片法于2003年7、8月间在两位患者口腔扁桃体假膜分泌物中检出毛滴虫,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53岁,因受凉后气管炎复发,咽部痒、咳嗽、不适,自服感冒药及消炎药物.后经中药调理,仍未见好转.于2003年7月底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查体:右侧扁桃腺充血,水肿,其上覆有一层白色假膜状物,呈点、片状,不易擦除,口腔粘膜无溃疡.用无菌和生理盐水湿片镜检,结果镜检找到滴虫,随即取患者白带镜检未找到滴虫.细菌培养结果无致病菌生长.诊断:口腔滴虫病,治疗:给予甲硝唑0.2g口服,每天3次,连服7天,并辅以甲硝唑注射液清洁口腔,经治疗,不适症状全部消失.
作者:高锦伦;黄佳;谭又吉;陶亦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转铁蛋白(TRF)]联合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 44例糖尿病患者及72例健康人尿微量蛋白,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浆TM,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蛋白和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常规尿蛋白阳性组尿MA、α1-M、β2-M、TRF与常规尿蛋白阴性组比较P<0.0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尿MA与血浆TM联检后,阳性率则提高到93.7%.结论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浆TM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孕妇、正常孕妇与正常妇女之间血脂和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用杜邦A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检测TC、TG、HDL-C、LDL-C、apoA1、apoB,组间显著性用t检验.结果妊高症孕妇组TC、TG、LDL-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的测定结果除apoB外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妊高症孕妇组除HDL-C、ApoA1外,其余4个项目均高于正常孕妇组.结论妊高症孕妇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的紊乱改变,提示其抗御动脉硬化的保护机能大为减弱.而正常孕妇虽然TC、TG、LDL-C及apoB等诱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明显升高,但抗御动脉硬化作用的HDL-C及apoA1也升高明显,从而减少了动脉硬化的发生.因此,重视妊娠妇女血脂及脂蛋白的监测,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妊高症是围产保健和优生优育十分重要的内容.
作者:刘芳兰;吴时耕;张忠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肾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胫、股骨骨髓,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骨髓MSCs.32只雌性SD大鼠复制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模型,随机分为两个组: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经下腔静脉移植骨髓MSCs,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1天、2天、3天、4天处死大鼠,两组大鼠每天均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嘧啶(bromodeoxyuridine,BrdU).留取肾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在肾组织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在缺血再灌注后的第二天,移植组和对照组都有表达BrdU阳性细胞,并随时间延长BrdU阳性细胞个数逐渐增多,但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移植的外源性骨髓MSCs能够促进损伤肾脏的细胞增殖,参与肾损伤的修复.
作者:王共先;张中华;汪泱;黄学明;刘伟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上接第4期)张金巧[11]等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8例初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KDR、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初治AML患者骨髓病理组织中KDR、VEGF和MVD的表达高于对照组,VEGF及KDR与MVD呈正相关;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组织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明显下降,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组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与治疗前无显著性下降;并运用Kaplan-Meier分析发现治疗前VEGF阴性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阳性组.认为VEGF/KDR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起主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AML的预后有关.
作者:段勇;杨桂玲;李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掌握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耐药谱选用改良K-B法,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结果48株阴沟肠杆菌中ESBLs检出率为35.4%,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产ESBLs和不产ESBLs菌株间的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RAPD基因分型得的遗传聚类图,可分为四类,1、2、5、6号标本为同一聚类群.结论阴沟肠杆菌有很高的耐药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RAPD技术对阴沟肠杆菌感染同源性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作者:桂炳东;王伶;邹叶青;胡龙华;贾坤茹;章白苓;胡晓彦;谭立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TPPA和TRUST两法联合检测对梅毒的诊断及监控意义.方法初筛采用TRUST法,确诊采用TPPA法.结果2000-2002年我局共对10470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检出梅毒共44人,检出率为0.42%.2000、2001和2002年检出率分别为0.19%、0.37%和0.67%;44例梅毒抗体阳性者国内出境人员31例,外藉入境人员3例,台湾入境人员10例;两法检测结果经x2检验,P>0.05结果无差异.结论监测中同时作TPPA和TRUST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以便梅毒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加强梅毒监测,结合防治.对梅毒患者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切断传染途径,有效地控制梅毒流行蔓延,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岚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