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鹰;王克英;王英;王雪里红;王沈雁;王雁;曾红;李学英;胡南;王玉良
输血是围手术期治疗的一种手段.以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多局限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而对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认识不够.近年来研究表明,输血对受体的免疫调节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围手术期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唐琦峰;钱燕宁;季晓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应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随访42例,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作者:郭伟;左右;董广宇;陈建良;吴耀晨;陈洪;吕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共44例,分为纳洛酮组与对照组,纳洛酮组每日静脉输注纳洛酮4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其余常规治疗同对照组,观察血、尿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症状纳络酮组改善程度.结果临床症状纳洛酮组较对照组恢复稍快,但无统计学差异;纳洛酮组治疗后第1、3、5、7天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淀粉酶水平于治疗后第1、5、7天及第2、3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恢复到正常水平较对照组提前;纳洛酮组CRP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开始有显著差别(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静脉应用纳洛酮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恢复.
作者:汪波;熊辉;陈旭岩;李晓晶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首发症状为颅高压型4例,脑实质受压型3例,脊髓损害型2例,周围神经损害型2例,混合型1例.结论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在早期易被误诊.
作者:余琳玲;鲁丽;蔡学礼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效果.方法对空腹血糖>12 mmol/L的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强化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糖及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C肽水平的变化,以及停用强化治疗后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强化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出现了明显的C肽分泌相,且与治疗前比较每一时点的C肽浓度都有显著增加,12例仅采用饮食运动控制,随访3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理想.结论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强化治疗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以保存,部分患者可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以使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范围.
作者:徐凤梅;单若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48例脑干肿瘤依据MRI选择不同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循环功能的对症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10例,循环功能障碍4例,咳嗽反射减弱和上消化道出血各5例,肌力减弱9例;术后随访35例,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好转29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和一定的手术技巧是脑干肿瘤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术后监护和并发症的处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周东;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林晓风;詹升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8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41例),常规治疗组(39例),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常规治疗及单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数均明显增加(P<0.01),但以卡托普利组增加更为显著,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刘新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常见于感染性、肿瘤性、风湿性疾病等.获确诊的终诊断方法以血清学/细菌学、组织活检、影像学为主.结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繁多,临床表现复杂,明确病因有助于临床治疗.
作者:张丁丁;袁有才;杨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阴道使用雌三醇栓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将68例有反复泌尿系感染病史的绝经后妇女分成两组.雌激素组40例,阴道使用雌三醇栓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雌激素组治疗中发生泌尿系感染4例(10%),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46%);雌激素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22例,对照组无乳酸杆菌检出;雌激素组明道健康评分平均为(13.4±1.4)分,阴道细胞成熟值平均为(68.6±13.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6)分及(11.2±4.8)分.结论阴道使用小剂量雌激素能有效减少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次数,安全性较好.
作者:白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治疗效果.方法在内镜及监视系统引导下应用Sa-vary-Giliard扩张器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216例.结果按Stooler分级,治疗前Ⅱ~Ⅳ级分别为86、58、74例.治疗后0~Ⅲ级分别为149、47、13、7例.结论该扩张器具有良好的弹性、耐压性及膨胀性,扩张无轴向剪力,且操作简便,是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好方法.
作者:姚珂;周人杰;程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激素,激素加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神经缺失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4d、1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75%,显效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65%,显效率为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可作为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脊髓损伤的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承欧梅;钟士江;吴秀书;彭国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西方国家有15%~20%的人患有IBS,我国潘国宗等近年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IBS症状者占北京地区人群的1%;广州魏秀清等用类似的方法调查表明有IBS症状者占该地区人群的5.6%.由于IBS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其治疗也限于对症处理.若要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需对病因和发病机制作进一步地研究,本文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海燕;李延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叶酸(维生素M,维生素Bc)化学名称为蝶酰谷氨酸.新鲜蔬菜、肉类、豆类、谷类均含有叶酸,但新鲜蔬菜中含量高.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1 h血中浓度达高峰,随血流分布全身各组织.在肝内被叶酸酶还原为四氢叶酸(FH4),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传递体,参与体内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和RNA,参与甘氨酸和丝氨酸之间、组氨酸和谷氨酸之间、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如血红蛋白、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等.若叶酸缺乏,细胞成熟停止,分裂障碍.叶酸及叶酸盐对机体的发育、生长均有重要作用[1,2].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及预防中越来越显示其应用价值.
作者:张仲男;李睦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24 h昼夜节律变化的意义.方法确诊为冠心病但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的患者,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其24 h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同时将一昼夜分为6个时间段,并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入选的38例冠心病患者其心绞痛发作次数白昼(84.59%)明显多于夜间,全天发作高峰在6:00~10:00(39.00%).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节律.
作者:田淑苗;杨桂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30岁.因HBsAg阳性3年,乏力3周,恶心、呕吐2周入院.3年前查体发现HBsAg阳性,未治疗.2004年1月22日因劳累后自觉乏力,查肝功能ALT 80 U/L,自服肝脾康、护肝宁片治疗效果不佳,于3周前晨起后突发下肢颤抖,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与进食无关,每天3~4次;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张新伟;叶文华;秦恩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 9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给予孟鲁司特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Ⅱ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酮替酚治疗.遇哮喘急性发作时均给予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必要的抗感染等强化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Ⅰ组、Ⅱ组多项哮喘控制参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孟鲁司特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控制率较高,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杨华彬;张建江;何晓玲;汪叶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进行MBP含量测定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结果经高氧液治疗,观察组MBP明显降低,而GCS评分在治疗20、30 d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的病损程度;患者脑脊液中MBP含量可作为判断病势轻重和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
作者:陈伟强;杨应明;何明利;郑丰任;赵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113例住院患者的111份阳性菌株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84株,占主要优势,且大部分来自于痰标本,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均为100%.革兰阳性菌20株,主要为葡萄球菌,多来自血标本及脓汁,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为91.6%,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生率为100%;其中3株屎肠球菌均为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且均来自血液和尿液.真菌10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均来自痰标本.结论加强ICU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作者:董爱英;杨秋;刘丽娜;夏静;丰兆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1~2002年诊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并用电脑数据库处理分析.结果在98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27.90%近期内有服用NSAIDs史.服用NSAIDs组与未服用NSAIDs组比较,服用NSAIDs组平均年龄较大[(43.36±14.55)岁比(37.25±13.57)岁,P<0.05];女性相对较多(25.18%比16.67%,P<0.01);胃溃疡比例较高(27.37%比14.27%,P<0.01);外科手术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NSAIDs是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常见原因,应加强对NSAIDs胃肠毒副作用的防治.
作者:文卓夫;陈小良;李建忠;田虹;郑丰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