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林晓风;詹升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常见于感染性、肿瘤性、风湿性疾病等.获确诊的终诊断方法以血清学/细菌学、组织活检、影像学为主.结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繁多,临床表现复杂,明确病因有助于临床治疗.
作者:张丁丁;袁有才;杨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应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随访42例,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作者:郭伟;左右;董广宇;陈建良;吴耀晨;陈洪;吕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30岁.因HBsAg阳性3年,乏力3周,恶心、呕吐2周入院.3年前查体发现HBsAg阳性,未治疗.2004年1月22日因劳累后自觉乏力,查肝功能ALT 80 U/L,自服肝脾康、护肝宁片治疗效果不佳,于3周前晨起后突发下肢颤抖,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与进食无关,每天3~4次;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张新伟;叶文华;秦恩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病诊断明确,治疗效果较佳.结论①交通伤是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首发病因;②脑外伤所致动脉内膜损伤和脑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畸形是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③钙离子的脑内异常分布加剧了脑血管痉挛,加重脑坏死;④治疗该病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是关键.
作者:汤数;王晓强;崔竞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 9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给予孟鲁司特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Ⅱ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酮替酚治疗.遇哮喘急性发作时均给予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必要的抗感染等强化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Ⅰ组、Ⅱ组多项哮喘控制参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孟鲁司特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控制率较高,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杨华彬;张建江;何晓玲;汪叶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治疗效果.方法在内镜及监视系统引导下应用Sa-vary-Giliard扩张器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216例.结果按Stooler分级,治疗前Ⅱ~Ⅳ级分别为86、58、74例.治疗后0~Ⅲ级分别为149、47、13、7例.结论该扩张器具有良好的弹性、耐压性及膨胀性,扩张无轴向剪力,且操作简便,是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好方法.
作者:姚珂;周人杰;程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113例住院患者的111份阳性菌株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84株,占主要优势,且大部分来自于痰标本,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均为100%.革兰阳性菌20株,主要为葡萄球菌,多来自血标本及脓汁,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为91.6%,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生率为100%;其中3株屎肠球菌均为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且均来自血液和尿液.真菌10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均来自痰标本.结论加强ICU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作者:董爱英;杨秋;刘丽娜;夏静;丰兆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支气管内膜结核约占肺结核尸检的42%[1],近年来有上升趋势[2].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X线检查往往也无异常发现,极易误诊漏诊,常导致严重的后果.1991年以来,我院收治被误诊的老年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47例,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赵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定性测定入院时及距胸痛发作间隔10 h的cTnI和定量测定相同时点的cTnT.同时随访患者发病后1、3、6、12个月的疾病转归,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为终点评价指标.结果 cTnI或cTnT异常患者与正常者相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TnI或cTnT异常与终点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cTnI或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微小心肌坏死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左鹰;王克英;王英;王雪里红;王沈雁;王雁;曾红;李学英;胡南;王玉良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首发症状为颅高压型4例,脑实质受压型3例,脊髓损害型2例,周围神经损害型2例,混合型1例.结论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在早期易被误诊.
作者:余琳玲;鲁丽;蔡学礼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痰培养方法检出病原菌,用单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444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者占总数的71.85%,革兰阳性球菌占总数的12.16%,各种致病性真菌占总数的15.9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其次为环丙沙星与阿米卡星.结论临床必须注意病原菌的检测,动态掌握常见的致病菌及细菌的变迁,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播散.
作者:孔俐;薛存宽;张力华;杨荣时;金艳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24 h昼夜节律变化的意义.方法确诊为冠心病但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的患者,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其24 h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同时将一昼夜分为6个时间段,并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入选的38例冠心病患者其心绞痛发作次数白昼(84.59%)明显多于夜间,全天发作高峰在6:00~10:00(39.00%).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节律.
作者:田淑苗;杨桂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48例脑干肿瘤依据MRI选择不同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循环功能的对症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10例,循环功能障碍4例,咳嗽反射减弱和上消化道出血各5例,肌力减弱9例;术后随访35例,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好转29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和一定的手术技巧是脑干肿瘤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术后监护和并发症的处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周东;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林晓风;詹升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激素,激素加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神经缺失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4d、1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75%,显效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65%,显效率为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可作为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脊髓损伤的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承欧梅;钟士江;吴秀书;彭国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7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口服雷贝拉唑10 mg、克拉霉素500mg与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连续5d;第6天开始单独服用雷贝拉唑10 mg,每天1次,共9 d.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查.结果76例中Hp转阴72例,Hp根除率为94.7%,愈合74例,愈合率97.4%.未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短程疗法能有效根除Hp,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佳.
作者:郝云龙;闻勤生;魏荣荣;董军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阴道使用雌三醇栓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将68例有反复泌尿系感染病史的绝经后妇女分成两组.雌激素组40例,阴道使用雌三醇栓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雌激素组治疗中发生泌尿系感染4例(10%),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46%);雌激素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22例,对照组无乳酸杆菌检出;雌激素组明道健康评分平均为(13.4±1.4)分,阴道细胞成熟值平均为(68.6±13.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6)分及(11.2±4.8)分.结论阴道使用小剂量雌激素能有效减少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次数,安全性较好.
作者:白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8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41例),常规治疗组(39例),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常规治疗及单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数均明显增加(P<0.01),但以卡托普利组增加更为显著,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刘新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0例患者术后明显发生高碳酸血症2例(0.18%),肩部疼痛453例(41.18%),恶心、呕吐631例(57.36%),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高碳酸血症、肩部疼痛及恶心、呕吐等气腹并发症可通过术中注意调节通气量、降低气腹压力等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张景华;曹月敏;谭文科;王兰辉;田艳玲;张盼英;于亚卓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P组,n=50)和安慰剂组(C组,n=50);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血压正常对照组(N组,n=50),应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减少,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戚本玲;管思明;柯琴梅;陈汉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