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汪波;熊辉;陈旭岩;李晓晶

关键词:胰腺炎, 急性, 纳洛酮, 淀粉酶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共44例,分为纳洛酮组与对照组,纳洛酮组每日静脉输注纳洛酮4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其余常规治疗同对照组,观察血、尿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症状纳络酮组改善程度.结果临床症状纳洛酮组较对照组恢复稍快,但无统计学差异;纳洛酮组治疗后第1、3、5、7天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淀粉酶水平于治疗后第1、5、7天及第2、3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恢复到正常水平较对照组提前;纳洛酮组CRP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开始有显著差别(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静脉应用纳洛酮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恢复.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临床特点初探

    目的探讨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多为亚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平面逐渐上升,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继出现与加重,瘫痪存在不对称性;MRI检查呈等T1、长T1、长T.信号,病灶累及颈胸髓;无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病灶,病程单时相;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结论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可作为脱髓鞘疾病中的一类诊断.

    作者:李坚;谢汝萍;肖卫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延误诊治1例原因分析

    1病历简介患者女,55岁.因恶心、呕吐伴咽部紧缩感1 d入院.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查体:T 36℃,P45次/min,R 17 次/min,BP 120/68 mm Hg(16/9kPa);神志清,精神差,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45次/min,心律规整,心音有力;剑下深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巩延丽;刘迎梅;王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纳洛酮治疗非外伤性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激素,激素加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神经缺失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4d、1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75%,显效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65%,显效率为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可作为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脊髓损伤的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承欧梅;钟士江;吴秀书;彭国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113例住院患者的111份阳性菌株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84株,占主要优势,且大部分来自于痰标本,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均为100%.革兰阳性菌20株,主要为葡萄球菌,多来自血标本及脓汁,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为91.6%,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生率为100%;其中3株屎肠球菌均为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且均来自血液和尿液.真菌10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均来自痰标本.结论加强ICU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作者:董爱英;杨秋;刘丽娜;夏静;丰兆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透析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透析(HCHD)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行HCHD 61例次和32例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行盐水冲洗法无肝素透析(HFHD)50例次,观察2组透析前后患者的凝血及生化指标变化,透析器和管路凝血程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后两组病例均无诱发或加重出血情况,透析前后电解质变化明显(P<0.01).透析后3、4 h HFHD组透析器和血管路Ⅲ、Ⅳ级凝血发生率高于HCHD组(P<0.05).结论 HCHD透析效果确切、简便、安全可行.

    作者:陈思念;郭雪兰;林淑芳;刘顺娣;韦红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孟鲁司特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婴幼儿哮喘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 9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给予孟鲁司特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Ⅱ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酮替酚治疗.遇哮喘急性发作时均给予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必要的抗感染等强化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Ⅰ组、Ⅱ组多项哮喘控制参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孟鲁司特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控制率较高,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杨华彬;张建江;何晓玲;汪叶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叶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叶酸(维生素M,维生素Bc)化学名称为蝶酰谷氨酸.新鲜蔬菜、肉类、豆类、谷类均含有叶酸,但新鲜蔬菜中含量高.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1 h血中浓度达高峰,随血流分布全身各组织.在肝内被叶酸酶还原为四氢叶酸(FH4),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传递体,参与体内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和RNA,参与甘氨酸和丝氨酸之间、组氨酸和谷氨酸之间、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如血红蛋白、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等.若叶酸缺乏,细胞成熟停止,分裂障碍.叶酸及叶酸盐对机体的发育、生长均有重要作用[1,2].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及预防中越来越显示其应用价值.

    作者:张仲男;李睦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7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口服雷贝拉唑10 mg、克拉霉素500mg与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连续5d;第6天开始单独服用雷贝拉唑10 mg,每天1次,共9 d.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查.结果76例中Hp转阴72例,Hp根除率为94.7%,愈合74例,愈合率97.4%.未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短程疗法能有效根除Hp,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佳.

    作者:郝云龙;闻勤生;魏荣荣;董军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关于文后参考文献中著者的书写方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人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47例临床及误诊分析

    支气管内膜结核约占肺结核尸检的42%[1],近年来有上升趋势[2].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X线检查往往也无异常发现,极易误诊漏诊,常导致严重的后果.1991年以来,我院收治被误诊的老年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47例,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赵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P组,n=50)和安慰剂组(C组,n=50);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血压正常对照组(N组,n=50),应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减少,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戚本玲;管思明;柯琴梅;陈汉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输血与免疫抑制

    输血是围手术期治疗的一种手段.以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多局限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而对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认识不够.近年来研究表明,输血对受体的免疫调节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围手术期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唐琦峰;钱燕宁;季晓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28例分析

    目的探讨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病诊断明确,治疗效果较佳.结论①交通伤是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首发病因;②脑外伤所致动脉内膜损伤和脑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畸形是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③钙离子的脑内异常分布加剧了脑血管痉挛,加重脑坏死;④治疗该病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是关键.

    作者:汤数;王晓强;崔竞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西方国家有15%~20%的人患有IBS,我国潘国宗等近年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IBS症状者占北京地区人群的1%;广州魏秀清等用类似的方法调查表明有IBS症状者占该地区人群的5.6%.由于IBS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其治疗也限于对症处理.若要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需对病因和发病机制作进一步地研究,本文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海燕;李延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12例分析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首发症状为颅高压型4例,脑实质受压型3例,脊髓损害型2例,周围神经损害型2例,混合型1例.结论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在早期易被误诊.

    作者:余琳玲;鲁丽;蔡学礼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48例脑干肿瘤依据MRI选择不同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循环功能的对症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10例,循环功能障碍4例,咳嗽反射减弱和上消化道出血各5例,肌力减弱9例;术后随访35例,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好转29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和一定的手术技巧是脑干肿瘤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术后监护和并发症的处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周东;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林晓风;詹升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0例患者术后明显发生高碳酸血症2例(0.18%),肩部疼痛453例(41.18%),恶心、呕吐631例(57.36%),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高碳酸血症、肩部疼痛及恶心、呕吐等气腹并发症可通过术中注意调节通气量、降低气腹压力等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张景华;曹月敏;谭文科;王兰辉;田艳玲;张盼英;于亚卓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阴道使用雌三醇栓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使用雌三醇栓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将68例有反复泌尿系感染病史的绝经后妇女分成两组.雌激素组40例,阴道使用雌三醇栓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雌激素组治疗中发生泌尿系感染4例(10%),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46%);雌激素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22例,对照组无乳酸杆菌检出;雌激素组明道健康评分平均为(13.4±1.4)分,阴道细胞成熟值平均为(68.6±13.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6)分及(11.2±4.8)分.结论阴道使用小剂量雌激素能有效减少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次数,安全性较好.

    作者:白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心肌微损伤的研究进展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特别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支架置入术(stenting),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介入操作时也可能对心肌产生一定的损伤,并且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

    作者:于安忠;姚卫东;李继福;唐书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效果.方法对空腹血糖>12 mmol/L的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强化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糖及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C肽水平的变化,以及停用强化治疗后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强化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出现了明显的C肽分泌相,且与治疗前比较每一时点的C肽浓度都有显著增加,12例仅采用饮食运动控制,随访3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理想.结论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强化治疗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以保存,部分患者可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以使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范围.

    作者:徐凤梅;单若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