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起搏器治疗适应证新进展

陈培莉;楚英杰

关键词:心脏起搏, 心脏疾病
摘要:随着心脏搏技术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己不局限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系统疾病的狭小范围内,新的治疗作用、新的适应证不断拓宽.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95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左右冠状动脉的主干或分支与任何一个心腔或近心腔大血管之间存在的先天性异常通道.

    作者:王兴祥;冯义柏;周利龙;曾秋棠;王祥;李大主;毛奕;程龙献;廖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反复性腹痛临床病因分析(附140例报告)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性腹痛的病因及其诊断.方法结合病史对140例患儿经消化道内镜、B超、胃肠造影、血尿便常规、大便隐血及虫卵、脑电图和颅脑CT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儿反复性腹痛主要为功能性;器质性疾患不多,仅占8.2%;而腹部器质性疾病中以胃、十二指肠疾患居多,约占67.0%.结论小儿腹痛病因复杂,病史、病情、病程和合理选择特殊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庞随军;高春燕;刘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肾性高血压(附18例分析)

    近年来,经皮血管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PTRA),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有效率达60%~90%[1-4].

    作者:黄福贵;祁欣;王际文;于修义;孙凤英;刘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起搏器治疗适应证新进展

    随着心脏搏技术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己不局限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系统疾病的狭小范围内,新的治疗作用、新的适应证不断拓宽.

    作者:陈培莉;楚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脑肿瘤术后主析并发症之一是颅内血肿[1].

    作者:郭世文;刘守勋;姜海涛;张仲林;何百祥;张晓东;谢万福;王拓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作性胸闷、胸痛的患者36例.同期(1~2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记录TET心电图变化.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狭窄<50%或正常冠状动脉为对照组,将两组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5.45%(21/22),特异性71.42%(10/14),准确度86.11%(31/36).运动时间、ST段下移幅度及峰心率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运动试验早期低运动量时出现的心肌缺血提示2、3支病变.结论利用TET诊断冠心病简便易行、准确高度,综合多项参数可初步推测其病变程度.

    作者:柯军;黎明江;陈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溶栓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临床大多数发生于老年患者(65岁以上),与年轻的患者比较,老年AMI患者发生合并症与死亡的风险高得多,这些合并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纤颤与心肌破裂等[1].

    作者:玄玉婕;张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8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与MRI分析

    目的提高对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与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MS的临床与MRI表现特征.结果 18例MS在矢状位MRI上均发现与脊髓长轴平行的T1WI略低信号,在T2WI为高信号,病变局部脊髓正常或轻度肿胀,横断面上病变位于脊髓周边,面积小于脊髓断面1/2,病变在急性或活动期有强化.结论 MRI能够显示脊髓型MS特征表现可做为确诊脊髓型MS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世丽;朴明淑;刘春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环孢素毒副作用的防治研究进展

    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是从土壤霉菌中分离出来的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能阻止细胞毒T淋巴细胞前体细胞的激活,并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2和其他淋巴因子,因而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1].

    作者:高洁;刘金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17例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GERD发病率为5.77%[1].

    作者:真岩波;朱靖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内镜钛夹在消化道疾患的临床应用

    钛夹在消化道疾患应用广泛,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血管破裂出血、结扎息肉、表浅病变术前定位、肿瘤放疗定位等等.

    作者:于晓辉;余西林;武芝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

    门静脉高压症(简称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分流与断流手术两种,但不论是分流术与断流术,均有手术后再出血的可能.

    作者:金忠山;孙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沐舒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沐舒坦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咳痰等方面有效率达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沐舒坦针剂不失为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祛痰剂,能较快地控制病情、缩短疗程,并具有起效快,给药方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平;袁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诊食管心电图及超速抑制在快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急诊食管心电图及超速抑制在快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快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插入食管电极并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或)超速抑制终止心律失常.结果 42例患者中41例经食管心电图证实或明确诊断,1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因室房逆传而未出现房室分离.11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均经用利多卡因后转复,31例PSVT患者自行终止4例,经超速抑制终止24例,3例药物终止.诊断符合率97.6%.结论急诊食管心电图及超速抑制的应用可以在诊断和治疗中起到安全、快捷和有效的作用.

    作者:施艳红;张绪国;周建华;陶红;陈再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彩超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活动性血栓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25岁.主因眩晕,呕吐,心慌,步态不稳5天就诊.

    作者:高丽;薛红元;高仁果;刘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似哮喘发作的支气管内膜结核27例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似哮喘发作的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特点及与哮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确诊10例,刷检抗酸杆菌阳性结合临床确诊17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重要手段.

    作者:史菲;邱晨;孔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急性心力衰竭1例报告

    1病历简介男,65岁.因反复低热伴头昏、乏力8个月,加重1周,于2002年3月18日来我院就诊住院.

    作者:刘云芳;杨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及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3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间期及QTd,并与其他消化系疾病的50例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变患者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QT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变患者Child-Pugh A、B、C3级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逐步升高,QTd增加也逐渐明显(均为P<0.05);肝硬变患者中死亡者的QT间期非常显著长于存活者,QTd也非常显著增加(均为P<0.01).结论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QTd增加明显,且与肝硬变严重程度相平行.提示QT间期延长及QTd可以作为肝硬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金梁;席朝阳;杨建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脏器质性病变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讨论心脏器质性病变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时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对7例心脏器质性病变合并IE的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原发畸形,清除感染病灶及抗感染治疗.结果 1例术后感染复发死亡,其余6例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器质性病变并IE患者经过彻底的清除病灶,矫正原发畸形,正规的抗感染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石践;邵展社;李学文;高宏;马良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发症分析

    小儿脑瘫目前在我国仍然以早期康复为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袁海斌;王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