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导管瘘一次性手术治愈6例体会

牟涛

关键词:乳腺导管瘘, 治疗
摘要:乳腺导管瘘临床上较少见,因认识不足,有时手术方法不合原则,诊治失败率很高.1994~1998年我们采取一次性手术切除完整乳瘘管、乳头矫形术治疗本病6例,效果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均为非泌乳期女性,未生育者2例,已生育者4例;年龄18~36岁;病史1.5~4年.2例未生育者均有乳头内陷,已生育者中有1例有乳头内陷,2例有化脓性乳腺炎手术引流史.术前均经过3~6次脓肿切开引流或局部肿块切除等手术史,术后反复破溃,久治不愈,2例术前曾行抗结核治疗无效.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躯干石膏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躯干石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躯干石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躯干石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0%.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烦躁、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少数有水电解质紊乱.处理以松解石膏、胃肠减压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主.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是治疗的关键.采用聚氨酯绷带替代普通石膏绷带固定能有效地减少躯干石膏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桑井贵;鲁凯伍;邵卫;吴岳嵩;李纯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沐舒坦对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观察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早产儿HMD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监测入院6小时患儿的血气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用药组与未用药组HMD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入院6小时血气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早期应用沐舒坦预防HDM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史鸽;陈红武;刘芳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影响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妇女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阴道超声测量26例服用利维爱(利维爱组)和27例服用倍美力加安宫黄体酮(倍美力组)共53例合并子宫肌瘤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面积,分析HRT后的变化与血清雌二醇、绝经时间的关系.结果两组HRT后内膜厚度明显增厚(P<0.01);子宫体积、肌瘤面积有所增大,但随着HRT继续逐渐缩小.倍美力组HRT后雌二醇明显升高(P<0.01),但子宫体积、肌瘤面积并未随着升高而增大.两组绝经<10年妇女的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肌瘤面积大于绝经≥10年者.结论绝经后患有子宫肌瘤妇女长期应用小剂量HRT是安全的.

    作者:薛加强;蔡家强;李智勇;李兴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肺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表现为慢性肝病,低氧血症和肺内血管扩张三联征.首先是由Kennedy等[1]于1977年正式提出的.是慢性肝病终末期的一种并发症,可见于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肝损害,但也可见于非肝硬变性门脉高压.一般认为,在上述疾病基础上,血管活性介质(如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等)的改变引起肺内血管扩张,导致肺的低通气/灌住(灌注量多于通气量)和解剖性分流(动静脉交通),终表现为低氧血症[2].虽然其病理生理学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但其诊断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肝移植治疗的良好前景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张礼;赵昌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层宽边吻合法用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113例临床分析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吻合法有多种.1992年3月~1997年10月,我们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法缝合吻合口治疗1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3例,男98例,女15例;年龄29~81岁,平均51.3岁.食管癌92例,贲门癌21例.颈部吻合89例,其中食管胃吻合66例,食管结肠吻合23例;弓下吻合22例,弓上吻合2例.随访92例,时间为术后1月~5年.1.2 手术方法本组采用两种代食管法:胃代食管或结肠代食管法.胃代食管者若为颈部吻合则加做左颈部切口;结肠移植代食管作左颈、右胸第四肋间前外侧和上腹正中3个切口.胃代食管者术中将残胃经食管床拉向相应高度,食管侧切断时吻合残端应保留0.5 cm左右的粘膜层,胃侧口与食管残端等大.吻合时先将两角处各缝1针,边距约1.0 cm.然后缝合后壁,边距仍为0.8~1.0 cm,针距0.3~0.4 cm,线结打在腔内.前壁吻合同前,每1针用蚊氏钳夹持,缝毕各针后依次打结,线结仍在腔内.结肠段通过胸骨后人工隧道,食管结肠吻合法同前,结肠胃吻合仍用双层吻合.

    作者:孙恒;甘新君;王全;李炳;杨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固定腓骨治疗胫骨多段多块,块间分离翻转骨折的研究

    目的探求一种治疗胫骨多段多块,骨块间分离翻转骨折的方法.方法用先解剖复位固定腓骨,然后恢复胫骨骨折段、块的轴线序列,不锈钢丝绑扎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多段多块,骨块间分离翻转骨折54例.结果 29例功能复位,25例解剖复位.随访53例,随访时间为1~6年,优34例,良18例,差1例.结论本术式适用于胫骨多段多块,骨块间分离翻转,骨折粉碎段较长,不能用一块钢板纵行骑跨远近端固定的病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解剖复位固定腓骨至关重要,为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文基;覃辉;黄敏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30例临床观察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不及时控制可造成脑的不可逆损害,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我院1993年5月~2000年10月对30例SE患儿经一线抗惊厥药物应用无效或伴有呼吸衰竭不宜使用镇静剂的情况下选用利多卡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3月~12岁.<3岁16例;原发性癫8例,继发性癫22例(颅内感染10例,氟乙酰胺中毒5例,中毒性脑病3例,婴儿闷热综合征2例,低血钙及突然停用抗癫药各1例).均符合1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间隙期意识不恢复的儿童SE诊断标准.发作类型均为惊厥型,其中全身性27例(强直-阵挛型22例,强直型2例,陈挛型3例),部分性3例,均为简单部分性发作.伴呼吸不规则6例.

    作者:邓红真;杜会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1999年在瑞士的Genval学术会议上将胃食管反流病定义为:由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及并发症(食管狭窄、短食管、Barrett食管等)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哮喘、吸入性肺炎和反流性咽喉炎等.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发生率高达30%~40%[2].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得到控制,但其中的10%~30%会出现严重的食管炎及其它并发症而需要接受手术治疗[3~6].自50年代Allison创立了抗反流手术的现代观念后,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治疗取得长足进步.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会军;李保庆;王其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结肠癌急性穿孔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治及其疗效.方法总结19例结肠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分析临床诊断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确诊8例,误诊11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根治术和姑息性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4.5月和12.2月.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手术、合理术式和综合治疗是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延长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祖军;唐乾利;伍松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是1983年发现来自降钙素基因的一种神经肽,它是由37个氨基酸组成,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某些非神经组织,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消化系统中也有丰富的CGRP神经纤维,其与消化系统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本文仅就近10年来国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胰腺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突出症状,常常需要外科治疗,机制未明.疼痛产生原因有人认为与胰管或胰壁的压力增加有关;也有人认为其与胰腺神经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增加及胰腺纤维组织中神经纤维增加有关.而Di Sebastiano等[1]发现慢性胰腺炎中胰腺传入神经元含有的P物质、CGRP类神经递质增加,与疼痛及神经免疫细胞浸润都密切相关.Warzecha等[2]研究CGRP在实验性胰腺炎的干预作用,由蛙皮素介导的实验性胰腺炎中可见DNA合成减少42%、30%的胰腺血流被抑制,可见胰腺重量、血浆淀粉酶活性、血浆IL-1β及胰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加;胰腺炎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运用CGRP可部分逆转DNA合成下降,胰腺重量和血浆IL-1β增加被抑制,胰腺合成功能也有所改善.但胰腺炎发生后用CGRP则会加重胰腺损伤(如胰腺血流、DNA合成减少、胰腺重量及组织损伤程度加重).后得出结论:实验性胰腺炎发生前及过程中运用CGRP可保护胰腺免受伤害,但实验性胰腺炎发生后再用CGRP治疗则会加重胰腺损害,其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作者:陈朝元;曾耀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2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20例子宫肌瘤.结果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部位的血管征象完全消失.20例子宫肌瘤由单侧供血者2例.治疗后3~9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月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结论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新方法.更远期的效果尚待继续观察.

    作者:于凤英;柴建中;刘向军;朱俊丽;纪柯平;刘青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双阑尾畸形致二次手术1例

    1 病历简介男,26岁.因急性阑尾炎术后1年右下腹痛疼2天,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于1999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右下腹疼痛诊断为阑尾炎而手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渗液,大网膜向右髂窝游移,于盲肠内侧见长约4 cm,直径1 cm的阑尾,明显充血水肿,腔内积脓.常规切除阑尾,术后病理诊断:化脓性阑尾炎,术后8天痊愈出院.出院后仍有反复发作的下腹痛,2天前无诱因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不放射,1天前疼痛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来诊.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见长约4 cm的手术瘢痕,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活跃,结肠充气试验及腰大肌试验(+),腹部透视及B型超声波检查未见异常.血WBC 13.5×109/L,N 0.80,L 0.20.1999年6月2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渗液,盲肠内侧见有荷包缝合痕迹,于盲肠后位又探查发现一条阑尾,长约5 cm,直径0.8 cm,充血水肿,表面可见少许脓苔,此阑尾根部距荷包缝合处约5 cm.术中诊断:化脓性阑尾炎、双阑尾畸形,给予常规切除.术后病理:化脓性阑尾炎.10天痊愈出院.

    作者:王晓明;姜宏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典型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10家系报道

    目的了解中国人的非典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标准进行讨论.方法随访非典型HNPCC患者共10家系20例.结果第1癌的发病平均年龄为49岁,直肠结肠多见,占65.8%,18例行手术治疗,切除率为90%,术后病理粘液癌为3例(15%),Dukes分期A期1例,B期6例,C期6例,D期7例,1年、3年、5年及10年的生存率为86.02%、61.70%、38.11%及25.81%.结论非典型HNPCC是一种发病早、预后较好的大肠癌,Amsterdam标准作为HNPCC的工作标准过于严格.

    作者:刘飞;丁义江;吴昆岚;熊超;曹松华;陆建良;陶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HBsAg携带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sAg携带者(A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28例患者分3组,治疗一组(AsC患者)52例和治疗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100 mg/d)52周,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给予保肝、降酶、对症等治疗.疗效评估包括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治疗12周,慢性乙型肝炎和AsC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1.0%、88.5%,对照组仅为11.5%(P<0.01);第52周末,慢性乙型肝炎和AsC组分别为82.7%、87.6%,而对照组为10.3%(P<0.01).治疗12周,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HBsAg阴转率为13.5%,对照组为4.6%(P>0.05)、而第26及52周末,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HBsAg阴转率分别为36.0%、33.7%,对照组分别为5.7%、3.4%(P<0.01).第12、26及52周末,AsC组血清HBsAg阴转率分别为3.8%、5.8%、3.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患者之间的ALT终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91.0%对86.2%,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副作用.结论用拉米夫定可持久地抑制HBV的复制和临床改善,对活动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阴转效果佳,AsC患者则非常差,长期服用患者能耐受,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国锋;徐钢;刘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癌胚抗原、水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组合检测对肺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水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四种组合检测对于肺癌诊断、分型分期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肺癌、25例肺良性疾病、25例正常健康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查CEA、CYFRA21-1、NES水平,酶免法(EIA)测定PROGRP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CEA、NSE、PROGRP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组(P<0.05);按肺癌组织分型分析,血清CEA水平以腺癌高(P<0.01),PROGRP以小细胞癌高(P<0.01),NSE以小细胞癌高(P<0.05),CYFRA21-1以鳞癌高(P<0.05),阳性率分别为46.2%、72.0%、76.0%、40.0%;以临床分期分析,小细胞癌PROGRP血清水平及阳性率广泛期均显著高于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以CEA血清水平及阳性率广泛期显著高于局限期.结论血清CEA、NSE、CYFRA21-1及PROGRP联合检测对于肺癌诊断、分期分型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检测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可以不同,每个实验室应该测定自己的阈值水平.

    作者:熊曙光;曲银娥;汪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保肛根治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扩大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上方淋巴结转移率56.4%,侧方淋巴结转移率19.3%,下方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5年,吻合口复发3例,盆腔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3.2%.因肝转移死亡6例,脑转移死亡1例.结论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生存率的主因是血行转移,而不是局部复发.低位直肠癌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在保证根治前提下,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积极实施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孙立群;柳晓东;刘峰;吴凌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头孢哌酮钠致支气管痉挛2例

    1 病历简介例1:女,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4天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呼吸正常,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湿音,无哮鸣音,心率89次/min,律齐,腹部查体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化验:WBC 18.9×109/L,N 0.89;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心电图正常.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入院后予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哌酮钠2.0 g静脉滴注,约20分钟时,患者突然出现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查体:口唇轻度紫绀,呼气时相明显延长,双肺布满哮鸣音,并掩盖心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4次/min,立即撤掉头孢哌酮钠液,静脉滴注氨茶碱0.5 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氟美松10 mg入滴壶两次,肾上腺素0.3 mg皮下注射,10分钟后喘息症状缓解.当再次给予头孢哌酮钠时,上述症状复又出现,遂停用,改红霉素治疗,后无类似症状发作.例2:男,4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10年,加重伴发热3天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8.5 ℃,轻度喘息貌,平卧位,口唇无紫绀,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哮鸣音,两肺底可闻及湿音,心率92次/min,律齐,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大致正常;X线胸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实验室检查血WBC 20.1×109/L,N 0.92.诊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气肿.入院后予复方茶碱口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哌酮钠2.0 g,约25分钟时,患者突然喘息加重,呈呼气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不用听诊,即可闻及明显哮鸣音,查体:坐位,口唇紫绀,呼气时相明显延长,双肺布满哮鸣音,心音听不清,余查体较前无变化,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min.遂停用头孢哌酮钠,换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氨茶碱0.25 g静脉滴注,氟美松10 mg入滴壶两次,喘息症状于15分钟后缓解.后静脉滴注红霉素,口服复方茶碱、必嗽平,住院9天,病情好转.

    作者:郑桂凤;崔晓聪;刘富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泰能治疗腹部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泰能治疗腹部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方法 16例严重感染致MODS患者应用泰能.结果痊愈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1.3%.痊愈者多在48小时后病情开始好转,各脏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泰能治疗腹部严重感染致MOFS疗效显著,对腹部严重感染患者,早用泰能可减少病死率.

    作者:武若君;李秦;刘京涛;许红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甲地孕酮合并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观察

    食欲不振,进食减少和体重下降是晚期胃肠癌患者常见表现.而恶病质患者的生存率比没有恶病质的同类患者要低.本文旨在观察甲地孕酮(美可治)合并化疗对晚期胃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5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男40例,女15例;年龄35~72岁,平均51.8岁.其中胃癌38例,结肠癌17例.均有组织学或病理学诊断.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甲地孕酮合并化疗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化疗.入组标准:①入组时未接受孕激素,皮质激素治疗;②无严重心脏及糖尿病史和血栓疾病;③无水肿及腹水;④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⑤未接受肠内肠外高营养;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

    作者:陈逸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明确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9例中恶性肿瘤59例,占15.98%.其中宫颈癌26例,占恶性肿瘤的44.06%;子宫内膜癌21例,占35.59%;卵巢癌12例,占20.33%;检出良性病变310例,占84.02%.患者年龄越大(≥60岁),绝经时间越长(≥10年),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结论加强保健,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积极寻找病因,做到早诊早治,可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发生.

    作者:吴淑梅;张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