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焕;王俊芳;郭方明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及其比例关系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测定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绝经后健康女性的血清雌二醇、孕酮及睾酮水平。结果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血清孕酮、睾酮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雌二醇/孕酮、雌二醇/睾酮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孕激素及雄激素水平过高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性激素比例失衡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有关。
作者:刘四海;邹晖;郭文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经尿道电汽化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汽化和电凝作用同时存在,可大大降低了手术危险性[1]。1998年9月~2000年10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汽化术治疗膀胱颈梗阻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5例,女20例;年龄43~75岁,平均56.7岁。临床表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严重时手按下腹部协助排尿,并有尿潴留、血尿以及氮质血症。其中合并膀胱结石4例。术前排除神经系统和糖尿病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术前测定大尿流率均≤15 ml/s,残余尿>50 ml者有5例。膀胱镜检查:膀胱颈后唇堤坝状抬高20例,膀胱颈环状纤维化挛缩、镜鞘经过时有握紧阻力感9例,膀胱颈滤泡状增生6例。汽化输出功率220 W,电凝功率80 W。
作者:郑立军;白俊;赵军;刘力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肺癌性淋巴管炎是肺转移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报道较少。本文报告经病理检查证实和临床X线资料完整的8例肺癌性淋巴管炎,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5例;年龄40~60岁,平均56岁。原发肺癌2例,一例右肺中心型肺癌右上叶切除术后一年发现两肺弥漫性病变;另1例左肺中心型小细胞肺癌合并同侧肺癌性淋巴管炎。原发乳腺癌3例,胃癌1例,4例分别在原发病灶切除术后1~2年发现肺癌性淋巴管炎。2例查不到原发灶,但同时合并有骨转移。3例经支气管镜刷片发现癌细胞;2例分别经两次胸水细胞学检查查到癌细胞;2例经胸腔镜胸膜肺活检,组织病理HE染色见胸膜下、肺内淋巴管大量癌栓;1例开胸肺内肿块及胸膜肺活检确诊为燕麦型小细胞癌肺内淋巴管转移。
作者:魏祥;崔兵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心包脂肪垫是大量脂肪在心包外堆积,超声心动图诊断时易与心包积液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近年来我们遇到3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 例1:女,48岁。因心悸、胸闷、心前区疼10天收入院。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查体:BP 128/76 mm Hg(17/10 kPa),P 87次/min。肥胖体质,双肺无干、湿性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7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节律,Ⅱ、Ⅲ、aVF的ST段压低约0.05 mV,V4、V5 T波低平。心脏彩超示:心尖部包裹性心包积液(无回声暗区,厚处为1.2 cm)。诊断: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给予皮质激素病情未见减轻。心包穿刺未抽出液体。心脏CT检查示局限性心包脂肪垫(CT值为-93 Hu)。修正诊断为冠心病、心包脂肪垫。予以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后好转出院。
作者:薛城敬;李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深在性囊性结肠炎少见,临床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我们近2年遇到3例,现对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5、27、30岁。均有1、2年脓血便、粘液样便史,伴腹痛,其中1例伴腹部肿块,1例就诊时为肠梗阻。实验室检查:1例行下消化道造影,发现肠腔狭窄,肠壁僵硬,考虑占位性病变。2例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溃疡,肿物,考虑为结肠癌。误诊误治情况:3例均考虑结肠癌,1例行肠管节段性切除,1例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确诊经过:1例经内镜下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另2例经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确诊。
作者:李玉兰;刘建军;王燕;肖大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胆囊内瘘是胆囊结石的少见并发症,诊断及治疗均较困难。我院1985年1月~1998年6月共行各类胆道手术1 640例,发现胆囊内瘘1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7例中男7例,女10例;年龄37~76岁,平均54.6岁。病程5月~7年,>4年12例。伴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等合并症9例。1.2 类型 胆囊十二指肠瘘7例,胆囊胃瘘1例,胆囊结肠瘘4例,胆囊胆总管瘘5例。1.3 临床表现与治疗 胆囊内瘘的主要症状是反复的胆道感染、右上腹痛、消化不良等。本组4例胆囊结肠瘘患者有间歇性腹泻病史,1例胆囊胃瘘伴呃逆、呕吐胆汁。均经B超检查,钡剂灌肠造影3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3例,CT扫描4例,内镜检查5例。2例经PTC和CT检查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钡剂灌肠确诊为胆囊结肠瘘, 其余14例均系术中发现。行胆囊切除14例,胆囊大部切除3例,十二指肠修补7例,结肠修补4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胃修补1例。治愈16例,1例死于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
作者:章健;章安庆;章崇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糖皮质激素广泛运用于儿科临床,其副作用较多见,但引起急性肝大则非常罕见。现将我院近年所遇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年龄3~13岁,平均9岁。均否认有病毒性肝炎病史,临床排除其他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单纯性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1例,脑炎4例。使用激素情况:使用地塞米松4例,剂量0.2~0.5 mg/(kg*d);强的松3例,剂量1.0~2.0 mg/(kg*d)。
作者:朱亚非;朱建央;杨丽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脾破裂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986~1998年我院收治的8例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5例,误诊率62.5%。结论 凡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伴有失血征象而无法解释,无外伤史,积极行B超、腹穿以明确。若有血吸虫、肝炎等肝脾病变或脾亢更应警惕本病,发病前有饱食或重体力劳动等腹压增高原因有助诊断。
作者:杨治;王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男,72岁。因烦躁不宁、神智不清10小时,于2000年5月14日凌晨1:00入院。发病前因感冒在家服药3天,静脉输液(药物及量不详)1天,输毕出现烦躁不安,以至躁狂,坐卧不安,神志不清,叫嚷,持续不减。15年前因胆结石、胆囊炎曾行胆囊切除术,无其它病史。入院查体:T 36.8℃,P 83次/min,R22次/min,BP 150/90 mm Hg(20/12 kPa)。灯下巩膜未见黄染,双眼球右向凝视,瞳孔左侧直径2.5 mm,右侧直径4.0 mm,对光反应灵敏。两肺呼吸音清,无音。心率83次/min,律不齐,偶早搏。腹平软,肝、脾未及。四肢肌张力高,以右侧为著;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因不合作,无法做脑CT检查。初步诊断为脑血管病,脑出血可能性大。经吸氧及给予甘露醇脱水及安定镇静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且出现阵发性肢体抽搐。4小时后再次肌注安定10 mg后入睡,呼之不醒,发现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黄染,又考虑黄疸待查,肝性脑病?B超检查肝、脾、胰腺未见异常,胆囊缺如;脑CT示硬膜下少量积液;心电图示低电压,偶发室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当日下午检查肝功能及乙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回报为HBsAg阴性,总胆红素180 μmol/L,直接胆红素90 μmol/L,麝香草酚试验16 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42 μmol*s-1/L,总蛋白68.5 g/L,白蛋白37.5 g/L,球蛋白31.0 g/L。终诊断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肝性脑病。虽给予谷氨酸钠等治疗,昏迷程度仍逐渐加深,于第2天凌晨2:00死亡。
作者:韩宗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尿毒症性肺水肿是尿毒症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给予透析则可获得较为满意疗效[1]。我院1993~1999年确诊为尿毒症性肺水肿,采用序贯透析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8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均为住院确诊的尿毒症患者,其呼吸症状及X线胸片均能除外其它肺部疾病引起。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43.6岁。原发病诊断为慢性肾炎11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1例,病程1.4~12.0年,平均5.3年。发生肺水肿前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未进行透析。
作者:张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例1:女,65岁。反复咳嗽、气喘、胸闷10年。自1985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咳嗽、气急、胸闷,时有呼吸困难,咳嗽有少许白痰,长期门诊按“支气管哮喘”予以氨茶硷、舒喘灵等治疗,症状可缓解。近2年来呼吸困难明显,发作频繁。曾做气管镜检气管无异常,于1995年收入院。曾于1965年做甲状腺切除术。体检:T 36.5 ℃,P 94次/min,R 26次/min,BP 130/84 mm Hg(17.3/11.1 kPa)。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颈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约7~8 cm。左侧甲状腺可触及一鸽蛋大小结节,质中,活动,无压痛。双肺可闻哮鸣音,未闻湿性音。心脏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血气分析:pH 7.5,PaO2 15.3 kPa,PaCO2 2.6 kPa,HCO3 16.5 mmol/L,BE 2.5 mmol/L。甲状腺B超:左侧甲状腺3.2 cm×2.9 cm,回声欠佳。X线胸片正常。诊断:支气管哮喘。住院后给予抗炎、平喘及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住院期间突然出现气急,呈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周身发绀,大汗淋漓。给予紧急气管切开后症状方缓解。后经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主支气管1~3环骨塌陷。考虑由于甲状腺手术后甲状腺肿压迫,造成大气道软骨软化,不能支撑而窒息。于是长期带气管套管,随访情况良好。
作者:吴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7个病种514例危重患者并发120例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的临床表现、预后转归、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变合并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发病率高,感染性疾病次之。结论 危重患者并发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是病情凶险的标志,但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洛赛克与中药大黄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有良效。
作者:陈健芳;陈海鹏;陈伟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例1:男38岁。因左上腹持续性疼痛伴腹部肿块入院,无发热,大小便正常。否认高血压史。查体:BP 120/75 mm Hg(1 mm Hg=0.1333 kPa),营养中等,发育良好,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可扪及12 cm×10 cm肿块,表面光滑质地稍硬,活动度差,轻触痛,移动性浊音(-)。肝、肾功能正常。血CEA(癌胚抗原)0.543 ng/ml,SF(铁蛋白)500 ng/ml,CA19-9(肿瘤糖类抗原)7.5 U/ml,CA50:5.3 U/ml。CT扫描示左侧后腹膜,胰腺的下后方见11.1 cm×9.1 cm×6.0 cm类圆形肿块影,其壁较厚,密度不均,其内见低密度影,并可见分层,增加扫描见不均匀轻度强化,瘤体内强化不明显,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手术探查所见:横结肠下,左侧后腹膜处见类圆形巨大肿块,约15 cm×12 cm×8 cm,包膜尚完整,表面侧支血运丰富,血管充盈,切开后中央见三个腔隙,内有陈旧性血液。肿瘤与屈氏韧带、空肠、左肾包膜和腹主动脉粘连。
作者:顾文良;陈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可并发心肌损害而出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异常。1993年2月~2000年2月,我院对收治的49例患儿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部分行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18例出现心肌损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有心肌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单纯型3例,关节型2例,腹型4例,混合型9例(包括腹型+关节型+肾型4例,腹型+关节型3例,腹型+肾型2例)。4例腹型和9型混合型中有2例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出现肾炎氮质血症。既往均无心血管疾病史。18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症状和体征:心悸、胸闷3例,心律不齐2例,心音低钝4例,心前区一过性收缩期杂音2例。18例中心电图异常13例(72.2%),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广泛T波低平、倒置3例,ST段改变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左室肥大2例,右室肥大1例。心肌酶谱检查20例,其中异常13例(65.0%),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例,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升高7例,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4例,且其同工酶CK-MB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9例,其中左室扩大2例,右室扩大1例。
作者:顾玉栋;许锦兰;范宝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QTc值对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和对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 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n=38)的QTc均值428.2903±33.9541)毫秒与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n=46)的QTc均值(405.5238±30.3212)毫秒进行比较,并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QTc均值与糖尿病死亡病例12例QTc均值434.0000±34.5861)毫秒比较。结果 两组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后者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QTc延长对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唐莉;程春瑞;王强华;史若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男,1岁5个月。因腹痛、腹胀、反复呕吐3小时入院。发病前进食大量肉食品、山楂等,7小时后突然哭闹不止,自诉腹痛、腹胀,并反复呕吐,吐大量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无排便、排气。查体:烦躁不安,脉搏160次/min,腹胀,全腹压痛,腹穿抽出淡红色稀薄液体。疑为急性肠梗阻,肠坏死。在局麻加基础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结肠普遍胀气,结肠肝曲、横结肠及结肠脾曲无异常,胆囊张力高。清除血性腹水400 ml,打开胃结肠韧带,见整个胰腺肿胀、变硬、被膜下出血,胰腺呈棕色。诊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中将胰腺被膜作多部位多方向切开减压,并清除部分坏死组织,冲洗腹腔,胰头、胰尾部各置引流管1条,胆囊内置蕈状引流管1条。术后检查血白细胞计数33.5×109/L,腹腔渗液淀粉酶4 240 U。术后给予补液、抗休克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抗生素等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孙孝红;张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前后B型预激综合征心功能变化。方法 根据QRS波时间将46例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A组27例,QRS波时间0.11~0.13 s;B组19例,QRS波时间0.14~0.16 s。射频消融前及术后3~5天测左室的心功能。结果 术后A组的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峰射血率(PER)、峰充盈率(PFR)及B组的SV、EF均略高于术前(P>0.05),尤其B组的PER、PFR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射频消融后,随着预激成分的消失,心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术前预激成分越多,QRS波越宽,术后改善越明显。
作者:陈庆华;董建增;张金盈;魏经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以催产素作对照,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 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32.0±46.6) ml,催产素组为(385.0±74.7) 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陈宝焕;王俊芳;郭方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钻孔、置管、大剂量尿激酶冲击疗法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CT确诊钻孔,置入F14硅胶管,注入含有30万 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4 ml,闭管12~24小时开放引流。结果 采取引流术37例,占同期硬膜外血肿总数的58.73%,仅1例血肿增大开骨瓣清除血肿,术后无一例死亡。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溶解引流硬膜外血肿,只要掌握好适应症,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张久蛟;张宝军;石有志;冯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患儿母亲25岁。无特殊病史。第一次妊娠,妊娠37周作产前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呈双期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内径1.0 cm,长1.2 cm,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肺动脉增宽。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未作特殊治疗,在严密监护下足月顺产一对孪生女婴,体重分别为2 400 g和2 200 g,无窒息抢救史。出生后生长发育和喂养情况可。两患儿出生6个月后经常感冒,无心衰史。1岁时来院就诊,查体无紫绀,胸骨左缘2、3肋间有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分裂。超声心动图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大女儿房缺直径1.0 cm,小女儿房缺直径1.3 cm,右心房室稍大。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室肥厚。心脏X线示肺血增多,右心房室稍大。两婴分期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术中所见与术前诊断相符。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7个月未见不良反应。其母不同意手术,亦未作进一步治疗。母女三人作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
作者:曹辛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