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元康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及其比例关系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测定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绝经后健康女性的血清雌二醇、孕酮及睾酮水平。结果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血清孕酮、睾酮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雌二醇/孕酮、雌二醇/睾酮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孕激素及雄激素水平过高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性激素比例失衡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有关。
作者:刘四海;邹晖;郭文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心律失常是胸部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对心肺功能影响极大,是造成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我们观察一组开胸术后常规应用硫酸镁对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胸外科ICU病房内术前无明显心律失常病史的开胸术后患者115例,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对照组。硫酸镁组55例中男41例,女14例;年龄36~78岁,平均54.8岁;全肺或肺叶切除40例,食管胃部分切除10例,纵隔手术5例;术后常规静脉滴注25%硫酸镁8~10 ml/d,连续3~5天。对照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0~76岁,平均55.2岁;全肺或肺叶切除44例,食管胃部分切除6例,纵隔手术7例,探查3例。两组除对照组不给硫酸镁外,其余治疗相同,术后常规吸氧3 L/min,均使用惠普系列监护仪行24小时心电监护。
作者:刘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肩难产是一种较少见的产时并发症,由于其发生突然,胎头已娩出,胎肩被嵌顿于耻骨联合后上方,胎胸受压,使胎儿不能呼吸,常使无经验的助产者在惊慌失措中使用暴力牵拉胎头,造成母儿严重的并发症,故正确而快速的处理非常重要。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月在住院分娩的9 685例产妇中肩难产35例,总结如下。
作者:雷云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脾破裂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986~1998年我院收治的8例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5例,误诊率62.5%。结论 凡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伴有失血征象而无法解释,无外伤史,积极行B超、腹穿以明确。若有血吸虫、肝炎等肝脾病变或脾亢更应警惕本病,发病前有饱食或重体力劳动等腹压增高原因有助诊断。
作者:杨治;王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糖皮质激素广泛运用于儿科临床,其副作用较多见,但引起急性肝大则非常罕见。现将我院近年所遇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年龄3~13岁,平均9岁。均否认有病毒性肝炎病史,临床排除其他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单纯性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1例,脑炎4例。使用激素情况:使用地塞米松4例,剂量0.2~0.5 mg/(kg*d);强的松3例,剂量1.0~2.0 mg/(kg*d)。
作者:朱亚非;朱建央;杨丽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彩色图像处理技术即把光学显微镜下的图像,进行采集、存贮、放大、缩小、打印及有关指标的测量,从而改变传统显微镜下观察图像的方法,使检验结果更具有直观性,有利于治疗前后结果的对比分析,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科学、精确、可靠、直观性强的临床数据。目前已用于骨髓细胞与病理切片的诊断,而用于常规检查者尚少见报导。1 系统组成与原理 本系统采用Visual C、Delphi等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在WINDOWS 3.2环境下进行操作,其图像处理可分三个部分:图像采集模块(图像数字化),图像处理模块(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存贮及打印模(图像输出)。
作者:杨齐鸣;杨秋;苗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男,36岁。因反复心悸、气短、水肿5年入院。5年前曾住我科诊断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并持续性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用异搏定室速终止。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心动过速持续发作。无黑朦、晕厥,心动过速持续发作时血压正常。18年前曾因心悸测心率为180多次/min,此后时有心悸,均能自行缓解未就医。入院时心电图为持续性单形性宽QRS心动过速,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QRS波宽度140 ms,R-R间期匀齐,频率187次/min;食管心电图见室房分离,R波频率快于P波频率,诊断为室速。静注利多卡因、心律平无效,静注异搏定5 mg室速转为阵发性,继以异搏定80 mg/d口服,并予其他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室速控制不理想,改用胺碘酮0.4~0.6 g/d,半个月后室速基本控制。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2.0 mm,左房内径46.6 mm,右室舒张末期内径29.5 mm,左室射血分数33.7%。出院后继续服胺碘酮每日或隔日0.2 g,室速基本能控制,但有时尚需加量或联用异搏定80 mg/d方能控制。出院后随访10个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亦无药物不良反应,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7.8 mm,左房内径38.0 mm,右室舒张末期内径21.2 mm,左室射血分数41.6%。后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TCM)。
作者:刘志琴;张陈匀;李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QTc值对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和对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 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n=38)的QTc均值428.2903±33.9541)毫秒与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n=46)的QTc均值(405.5238±30.3212)毫秒进行比较,并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QTc均值与糖尿病死亡病例12例QTc均值434.0000±34.5861)毫秒比较。结果 两组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后者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QTc延长对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唐莉;程春瑞;王强华;史若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是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并释放的一种内源性阿片肽,可参与正常的及某些病理状态下的呼吸调控。为了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β-EP水平与动脉血气的关系,我们在观测中同步检测了肺心病患者血浆β-EP和血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66.62±8.67)岁。诊断符合我国1977年肺心病会议修订标准。对照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3.05±8.28)岁,系健康体检者,且无吸烟史。
作者:张玉华;乔丽敏;杨丽娟;吴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精索肿瘤临床少见,而原发于精索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则更为少见,兹报告1例。 男,43岁。因右下腹隐痛并放射至右侧睾丸胀痛2个月,于1998年9月19日入院。查体:右下腹可扪及15 cm×10 cm×10 cm硬质肿物,活动度小,向上推移肿物时同侧睾丸上移。B超示右侧盆腔内16 cm×12 cm×10 cm实性肿物。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源于右侧精索,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轻度粘连。游离肿物,连同精索、睾丸完整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Vimentin[波形蛋白(间质肿物)](+),a-AT[抗胰蛋白酶(纤维组织细胞起源)](+),Actin[肌动蛋白(肌组织起源)](-),Desmm[结蛋白(横及起源)](-),S-100[神经外胚层(黑色素起源)](-),Keratin[角蛋白(上皮起源)](-)。
作者:卢培明;夏仲军;宋协芹;姜丽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肠系膜淋巴管瘤很少见,近年来,我们遇3例,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 例1:男,58岁。因剧烈运动后右侧腹下坠性疼痛3月余,以腹部包块待查入院。体检时右侧腹扪及一10 cm×8 cm包块,边缘清,活动度小,质中等硬,触痛阴性,大便隐血阴性。B超和CT检查发现右侧腹腔内有一9 cm×7 cm、CT值为+32 Hu的囊实性肿物,与周围脏器无明显关系。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一约8 cm×7 cm肿物,包膜完整,蒂在肠系膜根部,侵犯一段小肠和胃前壁。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为:淋巴管瘤。
作者:张英豪;史建宇;张力;孔祥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女,51岁。因右上腹痛半年于1997年11月20日以“肝癌?胆囊炎”收住院。半年前原因不明右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向右腰部放射,活动后加重;与进食、排便无关;不伴腹泻,无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尚可,二便正常。发病后体重下降约10 kg。曾按“胆囊炎”治疗效果欠佳。既往体健,常到田间劳动。查体:T 36.7 ℃,P 60次/min,R 19次/min,BP 130/82 mm Hg(17/11 kPa);一般情况好,超力型体型,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右上腹饱满,可触及一约4 cm×7 cm大小不规则质软包块,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右肾区轻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脊柱自然弯曲,无压痛;四肢活动无异常。
作者:李君;冯如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起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抢救,常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而危及生命。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月收治急性氟乙酰胺中毒50例,其中20例发生MSOF,死亡9例,死亡率达18%。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12例;年龄<3岁2例,~5岁13例,~10岁4例,>10岁1例。从服药到发病时间:<10分钟5例,~1小时8例,>1小时7例。从发病到本院就诊时间:<1小时1例,~2小时3例,~4小时10例,>4小时6例。均为误服中毒。
作者:王昕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贝赫切特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发病部位的发生率依次为口腔100.0%、皮肤81.6%、生殖器69.4%、眼44.9%、血管18.4%、关节12.2%、心脏和神经各10.2%、消化道和肾脏各6.1%、肺4.5%。结论 此病临床表现复杂,实验室诊断缺特异性,不能根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缓解症状,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鱼云霞;王海英;朱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女,7岁。因咳嗽10余天伴发热3天入院。入院前10天咳嗽、声嘶。3天前发热,T 39 ℃,咳嗽、气急、精神萎靡、纳差,经院外诊治无效,门诊以肺炎收入院。患儿按时作过常规预防接种,父母体健。体检:T 40 ℃,P 100次/min,R 48次/min,发育营养中等,精神萎靡、气急,无皮疹,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无脓点。右下肺呼吸音稍减低,未闻及音。心率100次/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X线胸片:右肺下部片状模糊影,右肺门下部纹影稍增强。X线诊断:右下肺感染。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2.35~5.15)×109/L,中性粒细胞0.55~0.58,淋巴细胞0.42~0.45;诊断:右肺节段性肺炎。
作者:张孝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以无力、疲劳、睡眠质量差、认知功能下降及一些躯体症状,如反复咽痒、肌肉痛、头痛、关节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防御中心明确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使该病病因、病理及治疗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精确更深入的阶段,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历史的回顾及诊断标准的建立 在19世纪中期,首先由美国神经病学家Charles Beard描述,其症状与现在定义的CFS相似,并命名为神经衰弱。20世纪初,放弃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而称为流行性神经肌无力、良性肌痛性脑脊髓炎、冰岛病等。1994年美国提出仍用慢性疲劳综合征名称并明确其诊断标准[1]:病史不少于6个月,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同时至少具备下列8项中的4项:①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②咽痛;③颈部僵硬或腋窝淋巴结肿大;④肌肉疼痛;⑤多发性关节痛;⑥反复头痛;⑦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⑧劳累后肌痛。要明确诊断除具备以上主诉外,还需作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促甲状腺素,这些结果未提示异常,如患者具备如下情况之一,也不能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①具有可解释慢性疲劳的活动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睡眠无呼吸综合征、发作性睡病;②具有已经确诊且目前还未治愈的病,如恶性肿瘤、乙型或丙型肝炎;③既往或目前有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型症、妄想、痴呆;神经性厌食;④发生慢性疲劳综合征之前有酗酒或其它药物依赖史。
作者:杨丽;杨露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 男,26岁。因咳嗽、咯血、胸痛、气急两个月、腹泻半个月、腹胀、下肢水肿1周于2000年5月25日9时30分入院。查体:平卧位,右侧手臂内侧可见小片状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右下肺部叩诊浊音、语颤下降、呼吸音减低,未闻及音;左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音;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1 cm,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心音低纯,未闻及杂音;腹部饱满,肝肋下1 cm,质软、边纯,无压痛,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腰骶部水肿,两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水肿()。5月24日胸片示两肺病变,心脏增大。以肺结核首先考虑,5月25日CT示两上肺及左舌段见散点片状阴影,形态不规整,境界清;右中叶外段见一“三角形”状大片状影,密度不均,分界清;右背侧胸腔见“新月形”积液影,心脏明显扩大,尤以左心明显;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B超示肝脏弥漫性肿大,双肾回声改变符合慢性肾病声像图;大量腹水。5月26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扩大,左室舒张期内径70 mm,左室收缩期内径60 mm;射血分数31%,左室短轴缩短率15%,左房内径46 mm;左室内见三个稍强回声团,分别附于室间隔,心尖部及左室后壁上大者为25 mm×15 mm;右室内见一22 mm×15 mm的稍强回声团,附于室间隔上,右瓣膜回声尚可;左右室粘液瘤,二尖瓣关闭不全,少量心包积液。
作者:陈卡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肿瘤保肢术的骨重建方法。方法 选择Enneking分期ⅡA期的肢体骨肿瘤16例进行保肢治疗。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切除后以游离自体腓骨近端移植代替;胫骨远端切除后给予煮沸灭活原位再植重建;股骨远端经广泛切除后以异体半关节移植重建,而经边缘切除后的则以异体四分之一关节移植重建。结果 1例术后2个月发生感染,1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余14例获成功保肢。结论 瘤段骨灭活再植、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均为骨肿瘤保肢术中骨重建的实用方法。
作者:肖继伟;彭俊平;陈懿;刘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前后B型预激综合征心功能变化。方法 根据QRS波时间将46例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A组27例,QRS波时间0.11~0.13 s;B组19例,QRS波时间0.14~0.16 s。射频消融前及术后3~5天测左室的心功能。结果 术后A组的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峰射血率(PER)、峰充盈率(PFR)及B组的SV、EF均略高于术前(P>0.05),尤其B组的PER、PFR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射频消融后,随着预激成分的消失,心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术前预激成分越多,QRS波越宽,术后改善越明显。
作者:陈庆华;董建增;张金盈;魏经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米非司酮是与分子生物学与受体分子学同步发展的药物,近年在妇产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仅对国内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 诱导月经 陈琴等[1]认为:黄体中期口服米非司酮每天3 mg/kg,连续3天,36~72小时后可引起子宫出血,然后当自然黄体溶解时,再次发生子宫出血,故适用于预期月经来潮前的黄体晚期,对于避孕妇女在黄体晚期服米非司酮作为调经药,单次剂量400 mg或600 mg。而对无排卵周期妇女不能诱发月经。
作者:王韶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