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

吴海晶

关键词:高职高专, 篮球教学, 运动损伤
摘要:以高职高专类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程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程教学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运动损伤较多,并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金银花醇提液对根管粪肠球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目的 通过金银花醇提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金银花是否存在抑制杀灭粪肠球菌的有效成分,以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NaOCl)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金银花浸液.以平皿打洞法验证粪肠球菌对金银花的敏感性.利用噻唑兰(MTT)辅助判断直接接触实验作用的效果,确定金银花醇提液对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400 mg/ml金银花醇提液抑菌环直径大,抑菌效果与2% NaOCl无显著差异.小抑菌浓度为100 mg/ml.结论 金银花醇提液对粪肠球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王淑贤;杨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胸腺切除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胸腺切除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实验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切除脂肪组织及有效率比较,EORTC-QLQ评分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年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实验组MGFA评分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先文;胡朝阳;景其强;李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

    以高职高专类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程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程教学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运动损伤较多,并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吴海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目的 为提升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良好岗位胜任力的特色应用型医学人才,我们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提下,通过优化临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创新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完善临床实践考核方法等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创建了“一核心”、“三模块”、“五统一”、“六注重”的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罗庆东;张春庆;韩俊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注射用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报导我院注射用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并检索相关文献及汇总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无指征用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滴速过快、未进行个体化给药及不合理给药途径等多方面.结论 临床科学规范使用左氧氟沙星,才可降低ADR的发生率.

    作者:王玉华;徐莲琴;郑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元化教学法在优质护理病房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优质护理病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优质护理病房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包括构建愉快的人文氛围,实习导师制带教、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阶段教学法、改革出科考核,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护生对在优质护理病房应用多元化教学法表示满意.结论 在优质护理病房应用多元化教学法能够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帮助护生了解优质护理内涵,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表达与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质量.

    作者:孙洁;林秀铭;黄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游离趾腓侧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游离趾腓侧瓣移植修复拇、手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7例拇、手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趾腓侧瓣修复,并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27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术后随访2~24个月,拇、手指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趾腓侧瓣是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曹爱兵;曹瑞治;余英剑;李桂涛;刘恒;叶碧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是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方向.基于团队的教学模式(team based learning,TBL),是以团队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异,已成为目前新的教育改革方向.我教研室在生理学教学中初步尝试此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李雪;赵红晔;肖宇;王月飞;王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典型脑桥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不典型脑桥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128例诊断为脑桥梗死的患者(不典型108例),同时选取128例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种疾病患者其临床体征的异同.分别予CT及MRI DWI检查.结果 脑桥梗死组临床表现与大脑半球脑梗死类似,但也有差异.主要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发生率高,中枢性舌面瘫轻、失语轻、病理征少且病情容易进展.MRI DWI在对脑桥梗死的检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脑桥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诊断为大脑半球脑梗死,使用MRI DWI检查要优于MRI T1 T2及CT.

    作者:姚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17例21处严重钙化病变.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包括心源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年,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6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2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0%.结论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永新;庞文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丹红注射液配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12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为基础,对照组应用胰岛素和/或降糖药及口服莫沙必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使微循环障碍得以改善,起到疏通经脉的作用,而莫沙必利加强胃排空,两者结合,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作者:高妍;李立彬;林荣;张文;高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 CSII组和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5),两组的空腹血糖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餐后2小时血糖好于B组(P<0.05).CSII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 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低血糖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吕希华;孙伟;朱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临床以腹腔镜术和开腹切除术对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7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5例.观察组患者以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开腹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个别患者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相比于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术能有效的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丁正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判断疑似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疑似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对62例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了解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62例疑似病毒性心肌炎血流灌注异常47例,阳性率75.8%,病变心肌表现为花斑样放射性稀疏影,以单病灶损害为主,常见损害部位为:前壁及下后壁.心功能异常19例,主要是运动协调性降低及舒张功能降低.结论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直观显示心肌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获得心脏功能参数,对疑似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

    作者:梁绍奖;滕耕;莫露婕;韦雪兵;黄茂政;王廷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A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B组单纯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口服甘露醇.观察三组的肠道清洁效果、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和耐受程度.结果 三组肠道清洁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度比较,A组的耐受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肠道准备方法,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彩连;刘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性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腕带使用规范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神经外一科内部5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圈”,确立“提高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性”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患者腕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原因中找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腕带使用规范性比活动前明显提高.圈员们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性,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护理科研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罗艳芳;田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抑郁症采用丁螺环酮治疗的增效作用与药理探究

    目的 研究丁螺环酮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过程中的增效作用及药理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抑郁症患者,根据采用治疗方式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A组(19例)主要采用西酞普兰进行治疗,B组(17例)采用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个月的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为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预先进行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B组接受治疗后与A组接受治疗后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的治疗结束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恶心、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便秘等.两组患者就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上述不良反应进行评分,B组与A组两者TESS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内无显著性差异,2个月治疗结束后,两组TESS评分也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丁螺环酮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联合使用疗效更好.

    作者:李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造口袋联合气囊导管持续负压吸引预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造口袋联合气囊导管持续负压吸引在预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24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造口袋联合气囊导管持续负压吸引清理粪便,以及常规护理肛周皮肤,对照组采用烧伤膏(氧化锌油膏)及常规肛周护理保护皮肤,观察两组患者肛周皮肤创面的愈合程度和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程度肛周皮炎的皮肤创面愈合痊愈率为72.58%(45/62),有效率为27.42%(17/62);对照组病例不同程度肛周皮炎的皮肤创面愈合痊愈率则为48.39%(30/62),有效率为22.58%(14/62),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造口袋联合气囊导管持续负压吸引清理大便失禁患者的排泄物,能够有效预防其肛周皮炎的发生,同时可以帮助修复肛周皮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芳;林渭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727例晚清丹阳婴儿出生月份的调研

    对《孙氏家乘》中记载的晚清727例婴儿出生月份进行调研,按季度排序得出婴儿出生人数的百分比顺序是第四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从中可以看出下半年比上半年出生人数多,尤其是冬季;男女婴在三月份出生的人数少.三月份出生的女婴,平均死亡年龄42.35,低于该地区当时女性的平均死亡年龄(49.84),t=-2.10169,P=0.025887.此次家谱调研结果,对于医务工作者、计划生育工作者、生物学工作者和人口调查者等相关人员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掌骨骨软骨瘤1例临床报告

    骨软骨瘤是临床常见骨肿瘤之一,多发生在股骨远端、肱骨及胫骨近端,掌骨及指骨干部发生较少,本院2013年收治1例,报道如下.一、病例报道患者,女,45岁,2年前无意发现右手小指掌指关节处有一包块,约花生米大小,质硬,无压痛,不影响手指屈伸活动;1月前发现包块变大,约蚕豆大小,小指活动受限,不能伸直.查体:右手皮肤完整,手背第5掌骨头处局部隆起,掌骨头偏尺侧可触及约蚕豆大小包块,质硬,压痛不明显,活动度差,小指屈曲正常,伸直轻度受限,指末梢血运正常.X线片示:右手第5掌骨远端异常骨质增生,与掌骨头相连,边界较清.术中见肿瘤位于伸指肌腱下,呈马鞍状贴附于掌骨头干骺端,偏向尺侧,约2.0 cm× 1.5 cm ×0.3 cm,包膜完整,质硬,基底位于第5掌骨背侧干骺端偏尺侧,术后病理检查回报:骨软骨瘤.

    作者:吕曦;武东升;张苏斌;杨晓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