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爆震伤患者中的应用

滕洪云;杨万杰;王玉梅;倪芳;左艳蕾;高海玲;化宁

关键词:爆震伤, 气道湿化, 经鼻高流量氧疗
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HFNC)湿化氧疗在爆震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8月12日至30日收治的“8·12”爆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2例应用HFNC湿化氧疗系统进行气道湿化者为观察组,以9例应用传统人工面罩气道湿化法治疗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应用机械通气.观察24 h后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次/min):85.7±14.5比95.2±13.6,MAP (mmHg,1 mmHg=0.133 kPa):81.3±7.3比83.1±6.6,均P>0.05].观察组RR、PaC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R(次/min):22.4±3.5比27.8±3.2,PaCO2(mmHg):36.4±4.4比43.2±5.6],pH值、PaO2、SpO2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H值:7.45±0.40比7.35±0.30,PaO2 (mmHg):160.7±42.2比79.8±12.9,SpO2:0.983±0.014比0.933±0.023,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率优于对照组[100.0% (12/12)比44.4%(4/9),P<0.05].结论 HFNC湿化氧疗可以有效改善爆震伤患者的氧合,减少二氧化碳(CO2)潴留,湿化效果优于传统人工面罩气道湿化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肺超声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的应用

    含气的肺脏一直被看作是超声检查的禁区,但是当肺脏受损时,肺泡和间质充气、含水量将发生改变,这时会产生一些异常的超声影像和超声伪影,从而使肺脏超声检成为可能.正常肺超声征象有肺滑动征、A线、海岸征等;异常的肺超声有B线或彗尾征、平流层征、肺点、肺搏动、支气管气影、碎片征、四边形征等.通过观察肺的异常征象可以在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胸腔积液有无以及胸腔积液的多少、气胸、鉴别ARDS与心源性肺水肿、监测肺脏疾病的治疗效果等方面有较大的价值,且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樊凌华;李振伟;董绍群;刘永岭;王勇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对脓毒症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96只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ln低和高剂量组,每组24只.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的方法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成功后Gln低、高剂量组经尾静脉注射Gln 0.75 g/kg、1.50 g/kg;模型组注射相应等量生理盐水.于制模后1、6、12 h眼眶取血后处死小鼠,分离肝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制模成功后各时间点模型组血清、肝组织SOD、GSH-Px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Gln低、高剂量组血清和肝组织SOD、GSH-Px均明显升高,MDA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血清SOD以制模型后6 h Gln高剂量组变化更显著(kU/L:161.20±11.25比148.14±11.71),其他各指标均以制模型后12 h Gln高剂量组变化更显著[血清:GSH-Px(U)95.37±15.18比74.32±14.32,MDA (μmol/L)4.71±0.48比5.19±0.46;肝组织:SOD(U/mg) 286.62±19.22比261.52±18.42,GSH-Px(U/mg) 532.15±56.78比447.22±52.57,MDA (nmol/mg) 11.55±1.02比13.36±0.92,均P<0.05].结论 Gln能提高脓毒症小鼠体内抗氧化酶SOD、GSH-Px含量,降低脂质代谢产物MDA的水平,从而起到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机体的作用.

    作者:骆彬;胡环宇;杜红珍;魏雨佳;谢颖;李增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Diapac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装置实现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功能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Diapac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装置实现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CPFA)功能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连续性的研究.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毒患者行CPFA(A组)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每组62例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5、10、20、30 min收缩压(S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变化,以及治疗开始后30 min和3、6、12h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流速、动脉压、滤前压、静脉压、跨膜压、滤压降幅.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各时间点SBP、HR、CVP、凝血功能、血流速、动脉压、跨膜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治疗开始后30 min和3、6、12 h滤前压、滤压降幅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滤前压(mmHg,1 mmHg=0.133 kPa)分别为:189.0±6.6比170.0±6.4,189.0±7.3比169.0±7.8,189.0±6.8比171.0±6.4,190.0±6.2比173.0±6.4;滤压降幅(mmHg)分别为:160.0±4.7比138.0±4.6,159.0±4.7比137.0±4.8,166.0±3.8比138.0±4.3,161.0±4.3比139.0±3.8,均P<0.01].结论 CPFA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无临床出血并发症,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燕朋波;李国强;孙亮;全金梅;李志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腹症致大肠腑实证早期器官损害的特征及防治

    目的 探讨急腹症致大肠腑实证早期器官损害的特征及防治方法,总结早期器官功能损害的发展变化规律及防治经验,为正确判断疾病预后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1例急腹症致大肠腑实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急腹症致大肠腑实证患者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通里攻下药物清肺承气颗粒治疗(主要成分为瓜蒌、厚朴、半夏、大黄、枳实、黄连).患者入科后立即给予相关监测,依据MODS标准诊断程序,统计患者早期(入科后1、3、7和14d)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急腹症大肠腑实证器官损害数目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4 d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与14d病死率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腹症致大肠腑实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91例患者胃肠道普遍受累,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胃肠道、肺、心、代谢、肾、肝、外周循环、凝血、脑,发生率分别为96.70% (88/91)、85.71% (78/91)、57.14% (52/91)、56.04%(51/91)、27.47% (25/91)、23.08% (21/91)、20.88%(19/91)、10.10%(10/91)、8.79%(8/91).严重并发症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见(31例、34.07%),其次为休克(19例、20.88%),肝功损害(15例、16.48%),消化道出血(13例、14.29%),肾衰竭(12例、13.19%),凝血功能异常(10例、10.99%),胰腺脑病(8例、8.79%),发生时间无明显差异,多集中在入院前7d内.急腹症致大肠腑实证患者入院1、3、7d累积器官数目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8、0.240、0.283,均P<0.05),与14d病死率呈正相关(r=0.372,P< 0.05);APACHEⅡ评分与14d病死率呈正相关(r=0.384,P< 0.05).91例患者14d内死亡16例,病死率17.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ARDS[优势比(OR)=21.619,95%可信区间(95%CI) =2.009~232.647,P=0.011]、急性肾衰竭(OR=29.129,95%CI=1.971 ~ 430.555,P=0.014).结论 急腹症致大肠腑实证早期MODS器官损害的特征为胃肠道、肺、心、代谢、肾脏、肝脏常受累,器官损害数目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ARDS、急性肾衰竭是与死亡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腑实证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周静丽;傅强;杜超;崔乃强;李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微环境变化: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慢性溃疡与糖尿病足溃疡愈合适宜的微环境状态及促创面愈合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为临床治疗慢性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庆市第四医院住院的非糖尿病慢性溃疡组患者20例及糖尿病足溃疡组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每日进行清创换药,局部感染控制后,给予封闭负压“开窗”技术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d和10 d创面温度、相对湿度、pH值、创面面积,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EGF、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至研究结束时,糖尿病足溃疡组脱落2例,终非糖尿病慢性溃疡组纳入患者20例、糖尿病足溃疡组纳入23例进行统计.两组治疗后3d和10 d创面温度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后创面相对湿度、pH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治疗10 d糖尿病足溃疡组创面相对湿度、pH值变化较非糖尿病慢性溃疡组更显著[相对湿度:(76.84±1.93)%比(78.64±2.17)%,pH值:7.84±0.86比7.93±0.97],创面面积缩小程度以非糖尿病慢性溃疡组较糖尿病足溃疡组更显著(cm2:16.82±2.11比16.84±2.02).两组治疗后10 d EGF和VEGF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增多;且糖尿病足溃疡组上述指标的表达量均较非糖尿病慢性溃疡组少[EGF(×103,A值):11.81±0.87比12.87±0.54,VEGF(×103,A值):13.66±0.89比15.33±0.97,均P<0.01].结论 慢性溃疡愈合不同时期微环境会发生改变,微环境与创面愈合时间密切相关,尤以创面相对湿度、pH值对创面的愈合作用更为重要.EGF与VEGF表达增多可能与微环境改善有关.

    作者:孔伟;姜丽娟;赵越;关静;崔梅花;高惠娟;刘彦东;蒋晓宇;张洪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肺栓塞72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了解肺栓塞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提高PTE患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TE患者的基础疾病有下肢静脉血栓、手术史及各种心脏病.血气分析、D-二聚体测定及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有助于PTE诊断,肺通气/灌注扫描(V/Q)、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是安全、可靠的确诊方法.结论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气短等症状的患者,应警惕PTE的可能,尽快行上述综合检查,可以快速、准确、实用地对PTE作出诊断.

    作者:褚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扶正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脓毒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对脓毒性心肌病(SC)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0例S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扶正解毒化瘀颗粒(每袋23.125 g),每日2次,连用10d.观察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心功能指标B型钠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分:11.84±2.38比16.53±2.88)和APACHEⅡ评分(分:9.87±3.37比12.24±3.17)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BNP于治疗后3d起、cTNI和PCT于治疗后7d起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后3 d BNP (μg/L):2.070±1.930比3.335±2.686,治疗后7d cTNI (ng/L):0.094±0.161比0.221±0.267,PCT(ng/L):1.53±0.97比1.98±0.75,均P< 0.05],LVEF于治疗后3d起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43±0.07比0.40±0.06),持续到治疗后10 d;观察组治疗后10 d CR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ng/L:70.1±43.6比99.3±52.6,P<0.01).结论 中药扶正解毒化瘀颗粒能较好地减轻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作者:朱海云;阚建英;曹书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伤员的紧急救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突发特大批量爆震伤员急救与护理过程中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检伤分类及转运过程中生命支持的应用.方法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伤员救治中,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院快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医务人员及抢救物资,运用简明检伤分类法(START),将筛选出的危、重伤员给予生命支持并安全转运至相应科室进一步救治,轻伤员分散施治.结果爆炸发生后,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快速到位,对到院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对危重患者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并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进一步救治.事故发生4h内,共接诊伤员605例.其中轻症565例,重症24例,危重症16例,无死亡伤员.结论通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检伤分类、安全转运,可在短时间内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限度救治护理特大批量伤员.

    作者:崔慧静;杨万杰;杨琦;赫连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二步序贯治疗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二步序贯疗法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雌性昆明系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道炎症对照组、模型组和二步序贯治疗组,气道重塑对照组、模型组和二步序贯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小鼠复制气道炎症(腹腔注射0.2 mL后连续雾化吸入9d)及气道重塑(腹腔注射0.2 mL后连续雾化吸入56 d)模型,并以中药二步序贯法进行干预治疗(气道炎症致敏阶段每日胃饲人参五味子汤0.4 mL,气道重塑激发阶段每日胃饲小青龙汤0.4 mL),观察气道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肺组织MMP-9、TIMP-1含量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显示:气道炎症模型组黏膜上皮部分脱落,有黏液栓形成,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重塑模型组管腔狭窄,管壁增厚,黏膜上皮细胞部分脱落,可见黏液栓,支气管周围可见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二步序贯治疗组黏膜上皮完整,有少许黏液分泌,支气管周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气道炎症模型组和气道重塑模型组炎症浸润评分较气道炎症对照组和气道重塑对照组明显升高(分:3.60±0.52比0.80±0.42,4.25±0.68比1.02±0.34,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哮喘小鼠肺组织MMP-9及TIMP-1阳性表达呈棕色细颗粒状;对照组MMP-9、TIMP-1基本不着色,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两个对照组表达量均较低(MMP-9分别为10.59±3.61、11.60±2.64,TIMP-1分别为10.14±2.34、11.73±1.02),模型组气道平滑肌内大部分细胞着色,棕色细颗粒状分布广泛,治疗组部分着色,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模型组MMP-9及TIMP-1表达均明显提高(MMP-9分别为80.60±10.43、70.00±14.16,TIMP-1分别为65.00±4.04、115.20±5.69).与模型组比较,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二步序贯治疗组MMP-9(47.00±11.11比80.60±1.043,45.20±13.76比70.00±14.16)、TIMP-1(41.40±3.93比65.00±4.04、55.20±4.23比115.20±5.69)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 0.05);与气道炎症对照组比较,气道炎症模型组MMP9/TIMP-1比值升高(1.24±0.05比1.03±0.03,P<0.01),与气道重塑对照组比较,气道重塑模型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降低(0.63±0.05比0.97±0.03,P<0.01);与气道炎症模型组,气道炎症二步序贯治疗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降低(1.14±0.02,P<0.01),与气道重塑模型组比较,气道重塑二步序贯治疗组MMP9/TIMP-1比值升高(0.81±0.02,P< 0.01).结论 MMP-9/TIMP1比值主要在哮喘气道炎症中升高,在气道重塑中降低,二者的比例失调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人参五味子汤加小青龙汤可能通过调节MMP-9、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比值来控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

    作者:李美香;杨召川;曲政海;张梦雪;陈锂铭;郭沙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前端开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心电图尖端定位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电图引导上腔静脉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行PICC的80例患者按置管时间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后行胸片定位.观察组置管操作时将导丝与心电监护标准Ⅱ导联右上肢电极相连,以观察心电监护上P波的变化,辅助导管尖端定位,留置成功后再行胸片确定尖端位置.结果 观察组置管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和79%,P<0.05);操作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70±4.66比25.81±15.99,P>0.05).结论 通过观察心电图标准Ⅱ导联P波的变化可以确定PICC尖端的位置,且操作方法简单,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和到位率.

    作者:王靖;刘玥;王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龙蛭汤对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龙蛭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探讨其促血管新生机制,为治疗气虚血瘀证ACI寻找有效方剂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气虚血瘀证ACI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推荐的急性缺血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要求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方龙蛭汤(组成:生黄芪120 g,当归尾6 g,地龙3 g,赤芍4.5 g,川芎3 g,桃仁3 g,红花3 g,川牛膝6 g,水蛭3 g),疗程为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 (35/40)比60.0% (24/40),P<0.05].两组治疗后MESS评分、HIF-1 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MESS评分(分):6.18±3.84比7.15±5.08,HIF-1 α(pg/L):11.54±20.40比28.13±20.30,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VEGF显著下降(ng/L:368.73±85.02比408.62±85.66,P<0.01)、Ang-2显著升高(ng/L:35.38±7.96比32.19±6.08,P<0.05);对照组治疗后VEGF显著升高(ng/L:421.25±87.31比370.95±79.00,P<0.01);Ang-2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L:29.28±21.82比31.83±5.61,P>0.05).结论 龙蛭汤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冯容;张欣;陈永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现状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无有效防治方法.近年来,关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治疗、诊断及实验等研究逐渐增多,但SAE的研究报道仍较少,目前研究表明,SAE的发病与血脑屏障(BBB)功能和脑微循环障碍、神经炎症反应、氨基酸及神经递质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凋亡等有关,治疗上主要针对脓毒症的治疗,中医方面主要涉及神昏病的证候,治疗主要以醒脑开窍为原则.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SAE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军;李曼菲;谭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茵陈蒿汤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在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茵陈蒿汤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标准治疗,包括抗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及其他对症治疗;茵陈蒿汤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鼻饲茵陈蒿汤(茵陈18 g,栀子9 g,生大黄9 g),每日1剂,连续使用7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和7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肝功能、腹腔内压、肠内营养热卡数、痰培养和尿培养情况、肠道菌群移位率,治疗终点的实际病死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单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腹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肠内营养热卡/体质量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且以茵陈蒿汤治疗组治疗后7d反映器官功能损伤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更显著[AST (U/L) 102.5±12.6比175.4±18.5,ALT(U/L)127.6±15.5比180.9±16.3,TBil (mmol/L) 15.7±3.6比23.0±4.7,DBil (mmol/L) 6.9±3.4比9.2.±3.5,腹内压(mmHg,1 mmHg=0.133 kPa) 10.6±2.5比14.4±2.1;肠内营养热卡/体质量(kJ/kg)比值106.69±15.90比63.60±14.64,均P<0.05];茵陈蒿汤治疗组的肠道菌群移位率[25.0% (5/20)比55.0% (11/20)]、实际病死率/预期病死率[(0.50±0.03)%比(0.86±0.07)%]、ICU住院时间(d:20.2±5.9比28.9±8.2)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与患者死亡和ICU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茵陈蒿汤治疗与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的死亡(r=-0.465,P=0.03)和ICU住院时间(r=-0.412,P=0.034)均呈负相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死亡(r=0.335,P=0.03)和ICU住院时间(r=0.389,P=0.04)均呈正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患者使用茵陈蒿汤治疗后可以使死亡风险降低25%[优势比(OR) =0.75,95%可信区间(95%CI)=0.85 ~ 1.24,P=0.012].结论 茵陈蒿汤能显著改善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腹内压和防止肠道菌群移位,且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

    作者:杨润华;陈娇;高戎;陈王凯;时良玺;阚民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野黄芩苷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对抗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

    目的 观察野黄芩苷对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用出生1~3d的SD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将生长良好的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模型组以及高、中、低剂量野黄芩苷组(缺氧前加入100、50、25 μmol/L药物)5组,每组设6个样本.通过体外建立低氧(O2<1%)、无糖的培养条件(6 h),模拟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用烟酸己可碱-碘化丙啶(Hoechst-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m Blot)分析细胞色素C、Bax、Bcl-2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模型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吸光度(A值):0.053±0.013比0.173±0.017],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44.78±5.73)%比(5.09±0.43)%,均P<0.01];在高、中、低剂量野黄芩苷干预下细胞活性则较缺血模型组明显回升(A值:0.159±0.022、0.133±0.015、0.124±0.011比0.053±0.013),细胞凋亡率则显著下降[(19.58±0.22)%、(24.49±3.15)%、(26.09±0.27)%比(44.78±5.73)%,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模型组中大量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形态改变,各剂量野黄芩苷干预下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模型组细胞色素C、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细胞色素C(A值):0.784±0.039比0.694±0.035,Bax(A值):0.623±0.031比0.490±0.025,caspase-3:0.744±0.037比0.624±0.031],Bcl-2蛋白表达降低(0.813±0.041比0.917±0.046,均P< 0.01);与缺血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野黄芩苷组细胞色素C、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降低[细胞色素C:0.735±0.037、0.736±0.037、0.744±0.037比0.784±0.039,caspase-3(A值):0.652±0.033、0.684±0.034、0.691±0.035比0.744±0.037,Bax(A值):0.523±0.026、0.527±0.026、0.579±0.027比0.623±0.031],Bcl-2蛋白表达升高(A值:0.885±0.044、0.876±0.044、0.841±0.042比0.813±0.041,均P<0.01).结论 野黄芩苷可以显著对抗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其机制是通过调控线粒体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范利斌;康剑锋;张战波;周静;顾军;李建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移植患者术前访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168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择期肝移植手术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术前访视组85例和对照组83例.两组术前均进行常规术前教育指导,术前访视组在此基础上由移植ICU专职护士给予针对性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程度、遵医行为、治疗效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术前访视组患者术后心理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45.82±2.32比51.46±2.78,P<0.01),遵医行为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肝移植术前访视可降低患者心理焦虑程度,提高遵医行为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融洽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李静;杨怡萍;王兰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型钠尿肽及前体预测脓毒症预后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在临床上通常是病死率高、预后差的严重疾病,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所以早期评估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干预对降低其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BNP前体(NT-proBNP)已广泛用于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预后、危险度分级的判断.充分了解BNP和NT-proBNP对预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BNP和NT-proBNP预测脓毒症预后作用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为早期治疗脓毒症患者提供指导.

    作者:梅峰;孙树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长程抗凝治疗后血栓变化与D-二聚体的动态改变

    目的 探索血浆D-二聚休水平能否作为反映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长程抗凝治疗后血栓变化情况的有效监测指标.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经D-二聚体水平及同步CT血管造影(CTPA)确诊的62例APTE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长程抗凝治疗,观察血浆D-二聚体变化,随访终点时患者肺动脉血栓变化以CTPA复查结果作为终依据,并将其分为血栓复发组(5例)与未复发组(57例).将随访终点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CTPA结果进行Kappa分析,以判断两种方法确诊APTE的一致性.结果 经规范抗凝治疗后,A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逐渐下降;随访终点时,复发组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g/L:958.4± 213.1比209.9±122.0,P<0.05);对症状无反复、D-二聚体持续阴性者,复查CTPA也提示肺动脉血栓消失或趋于慢性机化;而症状反复、D-二聚体水平波动增高者,复查CTPA则证实肺动脉血栓活动复发;Kappa分析提示两种检测方法有高度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21,P=0.000).结论 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可替代CTPA作为APTE抗凝治疗效果的随访指标,具有良好的医疗经济学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张霞;李晶菁;侯冬梅;刘华;倪松石;王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必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延缓DN进展提供依据.方法 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120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40 mL;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血必净联合前列地尔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40 mL和前列地尔10ug.4组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d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SCr及BUN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血必净联合前列地尔组上述各指标的下降程度均较血必净组和前列地尔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蛋白(g/24 h):0.59±0.20比1.06±0.50、1.08±0.47,SCr(μmol/L):78.7±25.1比99.5±41.5、99.9±38.6,BUN(mmol/L):6.4±1.7比8.2±3.1、8.5±3.6,均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N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较单用血必净或前列地尔疗效良好.

    作者:李庆;宋学君;李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四步推拿法治疗儿童实证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四步推拿法对儿童实证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年龄出生后2个月~6周岁符合实证便秘诊断标准的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四步推拿疗法,对照组口服妈咪爱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频次、大便性状(Bristol粪便性质量表)、排便时间、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腹胀等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等,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大便频次、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腹胀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排便次数(分):0.87±0.51比1.73±0.83,粪便性状(分):0.46±0.38比1.03±0.72,排便时间(分):0.40±0.38比0.83±0.65,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分):0.57±0.46比1.37±0.81,腹胀(分):0.27±0.15比0.40±0.26,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30/30)比76.7% (23/30),P<0.05];年龄<6个月龄患儿的痊愈率明显高于6~ 12个月龄、>12月者[100.0%(5/5)比25.0%(1/4)、19.0%(4/21),P<0.05],病程<6个月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6~ 12个月、>12个月者[66.7% (8/12)比9.1%(1/11)、14.3% (1/7),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出现,但治疗组整个治疗过程中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而对照组哭闹抗拒服药.结论 四步推拿法与口服妈咪爱对儿童实证便秘均有确切的疗效,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梅兰;汪芳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型钠尿肽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B型钠尿肽(BNP)是心脏合成的肽类激素之一.本研究就BNP的生物特性、生理功能进行简述,对其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综合多项研究结果,我们认为BNP为CHF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敏感性指标,为CHF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可望成为CH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李小茜;何建成;曹雪滨;吴根诚;胡元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