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罗玲;潘玲

关键词:肺部疾病, 阻塞性, 慢性, 急性加重期, 血必净注射液, 全身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将40例重症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炎、祛痰、解痉平喘、机械通气等常规基础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静滴),每日2次,疗程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免疫功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差异。再将患者按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15分组(18例)和<15分组(22例),比较两组的免疫功能。结果①重症AECOPD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15分组患者CD45+、CD3+、CD4+、CD4+/CD8+、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较<15分组更低〔CD45+(×106/L):663.92±100.61比1289.92±169.38,CD3+(×106/L):342.05±108.93比882.37±172.56,CD4+(×106/L):205.96±63.97比486.24±108.64,CD4+/CD8+比值:0.76±0.49比1.32±0.57, B淋巴细胞(×106/L):124.77±32.72比166.06±48.02,NK细胞(×106/L):186.47±39.57比243.51±44.72,均P<0.05〕,≥15分组和<15分组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pH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白细胞计数(WBC)、CRP、PC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组WBC、CRP、PCT下降更明显〔WBC(×109/L):10.29±3.83比12.69±3.42,CRP(mg/L):9.06±4.19比15.26±4.22, PCT(ng/L):0.18±0.21比0.42±0.24,均P<0.05〕,两组pH值、氧合指数、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必净组治疗后CD45+、CD3+、CD4+、CD8+、CD4+/CD8+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CD45+(×106/L):1079.38±153.86 比 1015.63±157.11,CD3+(×106/L):652.05±100.05比596.81±106.85,CD4+(×106/L):358.92±67.53比329.99±72.61,CD8+(×106/L):205.73±35.19比230.41±39.74,CD4+/CD8+:2.16±0.63比1.52±0.54,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必净组机械通气时间(h:56.25±22.87比69.45±26.59)及住院时间(d:11.00±0.74比14.00±2.06)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分:8.21±2.97比12.08±3.12,P<0.05),器官衰竭数和死亡患者数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减轻重症AE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风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4年1月在青海省中医院治疗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两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30 mL,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容(HC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NIHSS评分均降低,且以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显著〔血浆黏度(mPa·s):1.54±0.62比3.10±0.58,Fib(g/L):3.87±0.91比4.81±1.31,HCT:0.46±0.04比0.54±0.05, TC(mmol/L):4.97±1.73比6.65±1.62,TG(mmol/L):5.01±1.25比7.53±1.23,NIHSS评分(分):2.31±1.15比10.23±2.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黏度(mPa·s):1.54±0.62比3.01±0.72,Fib(g/L):3.87±0.91比4.68±1.37,HCT:0.46±0.04比0.52±0.04,TC(mmol/L):4.97±1.73比6.34±1.71,TG(mmol/L):5.01±1.25比7.51±1.30,NIHSS评分(分):2.31±1.15比3.75±1.73, P<0.05或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102/105)比74.29%(78/105),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单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更为显著。

    作者:李积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并提供临床试验注册机构的名称和注册号。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在各种数据库中文献的查询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年开始加入万方数据。杂志历年文章的电子版内容可到万方医学网或万方数据上进行查询或下载,万方医学网网址:www.med.wangfangdata.com.cn;万方数据网址:www.wangfangdata.com.cn。也可到本刊网站查阅电子版杂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及对ESS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诊SIRS患者238例,其中死亡组31例,存活组207例;合并ESS组182例,不合并ESS组56例。分析不同临床结局患者的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差异,观察PCT、IL-6、CRP、FT4、TSH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对急诊SIRS患者死亡预测的价值,并分析PCT、IL-6、CRP、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PCT、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ng/L):8.38(13.88)比1.04(3.57),APACHEⅡ评分(分):27.42±6.88比16.35±6.72,均P<0.01〕,FT3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mol/L:2.19±0.58比3.07±0.94, 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IL-6、CRP、FT4、T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升高组较PCT正常组以及FT3抑制组较FT3正常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18.8%(30/160)比1.3%(1/78),17.1%(31/181)比0(0/57),均P<0.05〕,IL-6、CRP、FT4、TSH正常组和异常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3,P<0.001),FT3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33,P<0.001), IL-6(r=0.319,P<0.001)、CRP(r=0.161,P<0.05)、FT4(r=-0.170,P<0.01)、TSH(r=-0.057,P=0.385)与APACHEⅡ无相关性。合并ESS组PCT、IL-6、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不合并ESS组〔PCT (ng/L):2.54(5.90)比0.20(0.43),IL-6(ng/L):98.62(351.20)比16.85(33.60),CRP(mg/L):88.00(110.50)比25.50(48.00),APACHEⅡ评分(分):17.62±8.17比10.98±4.97,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PCT对于患者死亡预测的截断值是≥1.755 ng/L,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58.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FT3对于患者死亡预测的截断值是≤2.92 pmol/L,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54.1%,AUC为0.785;APACHEⅡ评分对于患者死亡预测的截断值是≥21.5分,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88.4%,AUC为0.920。结论血清PCT、FT3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SIR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同时,血清PCT、IL-6、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于SIRS患者合并ESS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志国;张家明;施建丰;张静;王昆;倪海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关键词的有关要求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收集1990年至2014年5月正式发表的中西医结合(试验组)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急性心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文章,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文献、1374例患者。质量评价等级均为高偏移度。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提高〔优势比(OR)=5.04,95%可信区间(95%CI)为3.31~7.69,P<0.00001〕,B型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降低〔标准均数差(SMD)=-1.31,95%CI为-1.78~-0.83,P<0.0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SMD=0.79,95%CI为0.52~1.07,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提高〔分类变量:相对危险度(RR)=1.30,95%CI为1.06~1.59,P=0.01;定量变量:均数差(MD)=-1.67,95%CI为-2.48~-0.86, P<0.0001〕;舒张功能明显改善(SMD=0.64,95%CI为0.05~1.2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衰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然而研究文献的低质量限制了结论的可信度。

    作者:张松;张雪梅;高培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内注入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218例,按替罗非班的使用剂量分为大剂量替罗非班组(102例)和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116例)。两组均在行直接PCI时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其中大剂量组负荷量为25μg/kg,常规剂量组负荷量为10μg/kg,然后均以0.15μg·kg-1·min-1维持18~24 h。观察PCI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情况、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大剂量替罗非班组PCI术后即刻恢复TIMI 3级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率均高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2.16%(94/102)比81.90%(95/116),术后2 h ST段回落率:89.22%(91/102)比73.28%(85/116),均P<0.05〕,30 d内再梗死、TVR、总MACE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再梗死发生率:0.98%(1/102)比2.59%(3/116),TVR:0.98%(1/102)比2.59%(3/116),总MACE事件发生率:1.96%(2/102)比6.03%(7/116),均P<0.05〕,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和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病死率〔0(0/102)比0.86%(1/116)〕、总出血发生率〔1.96%(2/102)比0.86%(1/1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对于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为STEMI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作者:蔡海鹏;阮君英;林祖近;陈磊;宋伟;徐玉顺;泮慧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来稿的一般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导向性。要求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应特别注意对研究过程和方法陈述的严谨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文字表述的流畅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离心操作描述的有关要求

    表示离心加速作用时,可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数形式表达,例如:6000×g离心10 min;或者以r/min描述,但此时需在给出离心机转速的同时给出离心半径,例如:离心半径8 cm,12000 r/min离心10 min。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方甲硝唑栓联合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混合感染,其主要原因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1],如果发生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则可致异位妊娠和不孕。妊娠期患细菌性阴道病甚至可造成胎儿宫内感染等不良后果[2]。临床上常采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但复发率极高。本院采用复方甲硝唑栓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黄帝内经》情志理论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运用和发挥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重症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救治单位,汇集了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尽管如此,传统中医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仍有其独到之处,可为现代医学借鉴。笔者尝试运用《黄帝内经》情志理论及调摄方法来辅助治疗ICU患者精神和心理问题,临证显效,报道如下。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重症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救治单位,汇集了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尽管如此,传统中医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仍有其独到之处,可为现代医学借鉴。笔者尝试运用《黄帝内经》情志理论及调摄方法来辅助治疗ICU患者精神和心理问题,临证显效,报道如下。

    作者:潘金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肺脏超声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的应用进展

    通常临床上危重患者肺脏是否发生病理变化,需将患者搬运至放射科行CT等影像学检查,即使进行床旁X线检查也过程繁琐,这对早期判断患者病情、减少转运风险提出了挑战。近年来超声技术在急诊室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床旁超声因其直观、快捷、准确等特点,被医生形象地比喻为“看得见的听诊器”,已被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CU、麻醉科和急诊科等科室作为重症患者监测和评估的常规工具[1-6]。

    作者:马欢;魏丹丹;何健卓;张敏州;郭力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图表的要求

    作者投稿时,原稿中若有图表,每幅图表应紧随文字叙述之后排。每幅图表应冠有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不宜过大,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6.5 cm,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原始图片(eps、spv、pdf格式)。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森林图另附word文档,重点标目词宜用中文表述。若使用其他刊物的原图表,应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表的书面材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再次荣获“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再次荣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中心,是集科研、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中介性实体机构。中心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图书情报研究所、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单位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组建而成,是一个文理交叉的跨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王今达学术思想研究》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由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咸中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王正国院士,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教授共同主编;《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主任李银平教授编辑的《王今达学术思想研究》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关于临床试验和伦理的一般要求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以及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有关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质量;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无质量合格证明;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15尤其是要注明本实验的动物处置过程是否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雷帕霉素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辅助性T细胞亚群平衡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肺纤维化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平衡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帕霉素组,每组5只。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5 mg/kg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25 mL/kg;雷帕霉素组于制模后3 d灌胃雷帕霉素1 mg·kg-1·d-1,连续10 d。制模后28 d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用Ashcroft评分评估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和CD8+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结果雷帕霉素组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Ashcroft评分明显降低(分:2.92±0.64比5.76±1.76,F=16.276,P=0.080)。肺组织IL-4及IL-17表达量(A值)在模型组高(4789.0±1014.6、19139.0±2433.3),其次是雷帕霉素组(3547.0±953.8、10380.0±2352.4),对照组表达量低(1627.0±914.8、4419.0±923.6);IFN-γ表达量(A值)在对照组高(9956.0±1172.6),雷帕霉素组其次(7487.0±998.4),模型组低(6054.0±1045.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CD4+CD25+Foxp3+细胞占CD4+CD25+、CD4+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分别为(57.36±8.84)%比(41.28±5.91)%、(34.52±4.56)%;(4.77±0.48)%比(3.15±0.37)%、(3.14±0.28)%;(1.97±0.22)%比(1.24±0.17)%、(1.44±0.29)%,均P<0.05〕;CD8+CD25+Foxp3+细胞占CD8+CD25+、CD8+和淋巴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升高〔(73.92±7.69)%比(33.44±4.46)%、(49.14±11.38)%;(1.73±1.05)%比(0.46±0.15)%、(0.71±0.42)%;(0.31±0.20)%比(0.09±0.04)%、(0.14±0.09)%,均P<0.05〕。模型组仅CD8+CD25+Foxp3+细胞占CD8+CD25+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9.14±11.38)%比(33.44±4.46)%, P<0.05〕。结论肺纤维化中存在Th1/Th2、Th17/Treg失衡及向Th2、Th17偏移;雷帕霉素具有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可能通过促进Treg细胞及纠正Th1/Th2失衡实现。

    作者:徐芳;黄莺;万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作者署名的一般要求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④除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的诚信问题负责。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应用其本国文字和中文同时注明通讯地址,地名以国家公布的地图上的英文名为准。集体署名的论文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以通讯作者的形式将其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脚注于论文题名页。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须出示单位证明,并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学习《伤寒论》结合临床小悟

    《伤寒论》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出现可以说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飞跃。《伤寒论》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为辨证指导,对一些临床病证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辨证治疗,它将中医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有些方药现在应用起来还是立竿见影,每每收到奇效。通过进一步学习《伤寒论》,结合自己20余年中医临床体会,对中医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小有收获,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忠;董胜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